黃東寶 廈門海滄市政建設管理中心
在農村地區,由于人們普遍缺乏環保意識,導致大量的生活垃圾隨意丟棄。不僅造成巨大的生態環境污染,而且還導致資源浪費。在農村可以針對不同的垃圾分類進行集約化處理,既能夠對可回收垃圾進行回收再利用,也可以確保對垃圾進行妥善處理,增強整個垃圾處理的整體效果。通過對農村垃圾處理的現狀進行分析,有效改善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確保對簡單垃圾科學合理排放,減輕垃圾污染的問題。保證農村地區垃圾處理效率全面提高。
目前農村垃圾主要包括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兩大類,其中可回收垃圾分為報紙,雜志書籍,塑料袋,一次性餐具易拉罐玻璃瓶等制品,這些垃圾通過回收加工可以作為生產原料,而不可回收垃圾,包括廚余垃圾和其他干垃圾,其中剩菜剩飯,果皮果核等都屬于廚余垃圾,農戶會將部分廚余垃圾當作豬飼料進行喂養,但很容易導致豬生長發育受到危害。而干垃圾包括渣土,衛生間廢紙電池燈泡部分家電等這些垃圾沒有利用價值,只能進行集約化處理。
我國目前在農村地區,由于缺乏足夠的技術支持和資金保障,這樣就導致農村集約化垃圾處理站建設不到位。大多數農村地區生活垃圾都是處于隨意排氣的狀態,對于垃圾的收集與回收處理沒有落實。農村地區地廣人稀,對農村垃圾集約化處理操作難度大,嚴重限制了農村生態環境的建設,導致農村。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威脅。
隨著我國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每日垃圾排放總量也顯著增加,而這些大量的垃圾隨意丟棄和排放,對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而且大量的垃圾污水會導致水土資源受到極大侵蝕,不利于美麗鄉村的建設。很多地區沒有采取環保的垃圾處理方式,致使垃圾處理效率過低,部分地區盡管開始將農村生活垃圾進行集約化處理,但是收效甚微,造成投入和產出不相符,無法保障農村垃圾的處理效率。
在農村地區很多的農民往往將生活垃圾隨意丟棄在道路邊,或者居住環境周圍,這樣就使得很多垃圾占用大量的土地面積,造成大量優質的土地資源被垃圾所包圍,不利于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且還會對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威脅。
大量長期露天堆放的垃圾受到雨水的沖刷和地表徑流的影響,造成許多的化學有害物質進入到土壤內部,致使土壤的營養結構被破壞,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發育,而且塑料袋等無法降解的垃圾,在土壤中會導致蚯蚓的生活環境受到破壞,無法提供土地疏松的功能,造成農田減產。造成極大的糧食安全威脅。
當前垃圾的成分非常復雜,如果長期堆放必然會產生大量有害物質,而且還會向空氣中釋放致癌物,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威脅。如果生態環境不穩定,也會造成整個生態鏈受到破壞,威脅人們的健康。
在農村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病菌,如果這些垃圾沒有集中處理而露天堆放,必然會導致污水橫流、蚊蠅亂生,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健康,造成生態環境美觀性受到影響。此外生活垃圾中還會有大量的微生物,會產生出很多的飛蟲傳染病毒細菌,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所謂的節約化的處理模式,就是將農村垃圾進行集中回收統一處理,通過戶分類收集,鎮轉運的模式將各個地區的生活垃圾進行集中分類,并且統一存儲,將所回收的垃圾集中運到鄉鎮垃圾中轉站,從而對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
要想確保農村垃圾集約化處理措施有效落實,最重要的就是積極建立完善的垃圾收運管理制度,將垃圾進行妥善分類,尤其是要針對可回收垃圾進行再次利用,不可回收垃圾,需要單獨回收處理,村鎮中需要設置多個垃圾投放處和垃圾處理站,并且建設鄉鎮危險垃圾處理轉運中心,對于干垃圾等不可處理的工業廢棄物要及時進行修正,確保垃圾處理效率顯著提高,此外還要對村莊布局進行合理規劃,針對臨時存放點進行妥善管理,避免垃圾出現二次污染,在農村垃圾集約化處理中,需要重點引導農民掌握農村垃圾分類的理念,同時擴大宣傳教育,積極扭轉隨意堆放垃圾焚燒秸稈的不良習慣,確保沼氣等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確保垃圾轉運體系正常運轉。
在農村地區,由于垃圾處理效率不高,大量生活垃圾隨意丟棄,嚴重影響了農村生態環境。為此必須要積極采取集約化處理模式,提高農村垃圾的處理效率和處理水平,為農村垃圾的管理作出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