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小燕 凌貴光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
前言:經濟困難貧困生的資助問題,并非單純經濟問題或教育問題,更是一種典型的社會問題與政治問題,對教育的發展、社會的穩定具有重要影響。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從原來的單純解決貧困生生活困境,逐漸轉變成解決學生能力困難。在這一背景下,為了滿足學生個人發展的需求,以及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必須對現有的資助體系進行改善,構建多維資助育人模式,在加強經濟資助的基礎上,側重于精神領域的資助,著重培養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素質與思想品德素養,物質資助與精神資助并重,充分發揮資助育人工作的內涵與作用。
多維資助育人模式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多維”二字,從字面上理解,“多維”即從多個不同角度展開資助育人工作,以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資助育人體系,在加大經濟資助的基礎之上,重視貧困學生的綜合發展以及道德素養的培養,為其成長與發展提供有力支持[1]。在資助育人的實踐工作中,其最明顯的特點即實踐活動平臺的構建。通過實踐活動平臺,為貧困學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儉學崗位以及實踐機會,使其在順利完成學業的同時,具有一定的社會經驗,避免畢業后,從在校貧困轉變為社會貧困。
高職院校多維資助育人工作的最大意義,即立足于實現貧困生人生可持續發展的視角下,實現了經濟幫扶與精神幫扶的融合[2]。通過多維資助育人模式,加上教師的適當引導,貧困生可以利用多樣化的受助活動或實踐平臺,參與社會實踐,積累經驗,提高專業技能水平,進而升華思想境界,提升自身心理素質,最終實現貧困生人生的可持續發展。此外,通過多維資助育人模式可以促進貧困生的全面發展,以此來為和諧社會的建設,輸送更多高水平人才。
經濟資助是學校資助育人工作展開的根基所在,所以多維資助育人模式的構建,也應以經濟資助為基礎,對現有的資助體系進行優化。具體而言,首先高職院校應廣開資助渠道,采用多樣化的資助方式,構建“獎、助、勤、減、貸、借、緩”等多元化的資助體育,聯系校內單位如超市、食堂等為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其次,高職院校應重視對社會實踐與企業合作資源的開發、積累,與專業相關單位,簽署助學協議,按照學生的專業為其提供相應的勤工儉學崗位,讓在崗位上鞏固學科知識的同時,豐富其社會實踐經驗,提升自身專業素養與綜合能力。此外,高職院校還可以與助學中心等相關單位聯合組織開展資助活動,例如在冬季組織“暖冬慰問”活動,為貧困學生提供物質幫扶。
資助育人是一個整體,要在資助的過程中,起到育人的效果,然而目前高職院校現行的資助育人體系中,過于重視物質資助,而忽視了精神資助[3]。因此,在構建多維度資助育人模式時,必須要重視文化培育工作。一是,要加強對貧困學生的感恩文化教育,讓被資助的學生認識到無論是國家、社會還是個人給予的資助,都應該滿懷感恩之情。二是,加強責任文化教育。從本質上看,資助育人工作的實質即為貧困生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激勵其通過自身努力改變命運,并用自身知識與智慧,為社會、國家創造最大的貢獻。所以,高職院校應加強對貧困學生的責任文化教育,使其明確自身責任,帶著一種使命感完成學業。三是,加強誠信文化教育,誠信是做人的一種美好品質,更是資助育人工作的生命線。所以,高職院校應大力普及誠信文化,以生動、活潑的誠信文化教育模式,讓誠信內化成學生的自覺情感,甚至形成學生的主體認知,以富有成效的誠信文化教育,塑造貧困學生的高尚道德品格。
一直以來,第二課堂教育都是高職院校開展資助育人工作,培養學生全方面能力的主陣地之一。在第二課堂教育過程中,學校應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有所體驗,在體驗中有所成長,進而實現全方位育人。具體而言,一方面,高職院??梢越M織建設實踐教育基地,由校內愛心超市、愛心助學基金、慈善創業項目以及班級冠名基金等多載體的資助第二課堂,為貧困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慈善公益實踐活動的機會,以引導第貧困學生通過公益實踐實現成長,以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資助育人功能。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不斷創新貧困學生自主項目,通過第二課堂這樣的方式,組織發展性資助項目的申報與建設,以提升被資助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全方位培養其責任意識與感恩意識,最終實現“資助”與“育人”的融合發展。
多維資助育人模式不僅是開拓新模式助學的一種嘗試,同時也是深化教育改革,響應國家關于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政策的一種探索。通過本文研究可以得出結論,高職院校多維資助育人模式的構建,應從優化現行的資助體系、重視文化培育工作以及加強第二課堂教育機制,這三個維度展開??偠灾呗氃盒浞终J識到資助育人的重要內涵,深刻領悟國家文件精神,對多維資助育人模式進行深入探索,增加心理輔導、制度建設等新維度,不斷完善多維資助育人模式的全面性,以提升高職院校多維資助育人模式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