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娟 廣西建工集團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建筑設計行業實踐水平以及工作能力的不斷提高,市場的消費能力和消費需求也在不斷發展。企業提供的建筑設計方案和市場對建筑設計提出的要求,都開始多樣化和個性化。其中,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傳統文化設計方案以其獨特的、精湛的設計而受到市場的青睞。然而,目前的建筑設計方案主要是基于西式的元素。大量的設計師所缺乏的不是設計的能力,而是缺乏對兩者的邊界和方法的理解。因此,我們必須理清現代建筑設計與傳統文化的交融點,探索兩者結合的途徑。
現代建筑設計注重內在范式和結構的創新與突破,并在設計中加入傳統元素。中國傳統建筑、傳統文化與西方建筑,現代建筑具有非常不同的特征和元素,蘊含著非常不同的文化內涵,正是這種從外觀到內涵的不同,使現代建筑設計工作與傳統文化相結合,以此為基礎,完成了創新的突破和市場的發展。
由于結合傳統建筑文化開展設計的現代建筑設計范式,在市場上的品類較少、競爭較弱,因此有利于相關企業或設計單位打開這一方面的市場,為有這方面需求的消費者提供結合傳統建筑文化的建筑設計方案。從而填補這一塊的市場空白,利用先發優勢,搶占這一方面的市場空白。
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包括企業的產品性能、產品質量和產品多樣性。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由于技術的限制,建筑設計的硬性質量在短時間內無法大幅度提高,產品價格在短期內不能大幅下降。因此,有必要發掘文化的多樣性,打造建筑設計的軟實力。為了確保企業的競爭力,必須積極開發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現代建筑設計產品,豐富企業所能提供的設計產品,全面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建筑設計和其他藝術作品,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五千年來中國歷史文化的集中體現。因此,它蘊含著無窮的藝術價值,還能給人們帶來亙古不變的美感。因此,現代人欣賞傳統建筑、熱愛傳統建筑文化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
中國建筑傳統文化內涵的人文價值遠遠大于外在形式的價值,這種人文價值增強了鶴、鯉魚、麒麟、龍鳳等動物,梅、蘭、竹、菊花等植物,祥云、耀月等文化符號的內涵,賦予了他們特殊的意象與意義,給人們帶來了吉祥美麗的認知。這不僅是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化瑰寶,還具有一定的商業意義。在進行現代建筑設計的同時,也可以整合這些象征吉祥的傳統文化符號,激發消費者的共鳴,使用可以為中國人所理解的文化符號,也可以設計中國人喜歡的建筑作品。
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與中國人的生活習俗和歷史演變密切相關,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從宏觀層面看,近年來,國家對樹立文化自信的要求不斷提高,要求越來越嚴格;在客觀層面上,隨著社會文化發展的多樣化,大量的漢文化產品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如漢服、故宮文創等。因此,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滿足市場的需要,結合傳統文化的元素進行現代建筑設計,就可以充分發揮中國傳統文化的建筑設計工作和社會價值,實現企業利益和社會利益的雙重收獲。
裝飾元素是從古代到近代繼承和發展起來的,它充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信仰和情感。此外,裝飾元素,也是建筑投資低的,更容易融入設計、建筑設計和傳統文化的融合之中。在具體的工作中,我們可以在壁紙、背景墻、梁、屋頂等部分中加入祥云、傅魯壽、窗花、年畫等中國傳統元素,并結合現代設計工具和設計理念對其進行簡化、線條或處理,從而提高傳統裝飾品與現代建筑設計的融合程度,實現傳統裝飾的現代化改造。
牌坊、拱門、長廊都是中國古代建筑設計中具有顯著特色的構造,在進行建筑設計時,也可以將這些要素應用于大型商場等較為開闊的建筑場景中,結合現代材料、現代手段進行再設計,將傳統要素與建筑的功能分區、格局規劃相結合,實現傳統建筑風格與現代民用、商用建筑建筑設計的融合。
刺繡、中國結、木刻年畫、漆畫、剪紙等都是重要的中國傳統手工藝品,可以融入建筑繪畫和裝飾,營造出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筑空間,通過這些裝飾,不僅可以提高建筑的審美程度,而且由于其內涵的良好意蘊,也可以作為對觀眾和使用者的祝福。
使用中國傳統風格的家具,也是開展現代建筑設計的一個重要方向,我國明清時期的家居設計,可以說是古代家居設計的巔峰,其中的花紋、質地、涂漆都有著獨到的設計和精湛細膩的制作。將現代建筑設計與傳統文化相交融,突出中國家具的簡約、雅致、大方、實用,渲染出整體建筑設計的中華傳統文化氣息,實現整體的、立體的建筑設計布局。
文化不僅包括物質上、外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思想上的,在設計思想中可以結合中華傳統的儒釋道思想,注重實用主義、自然主義的結合;在設計風格上可以體現“大道至簡”的精神。實現從內到外的中華傳統文化注入,打造內外統一的現代化建筑設計。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綿延至今從未中斷過的古文明,其眾多文化要素都是獨特、精致、美觀的,中華傳統建筑文化更是精美而獨特的。因此,必須要重視其對于推動現代建筑設計創新、提高建筑物內部設計附加值的作用。出于對文化傳承和提升經濟利益的考慮,積極的融入中華傳統的紋飾、字畫、手工藝、門廊、家具、思想精神等要素,實現現代建筑設計與傳統建筑文化的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