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晶 上海海事大學
“獨角獸”評定標準為成立年限小于10年且有私募投資的初創企業,企業估值大于10 億美元。獨角獸企業已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關鍵指標,受到各城市包括長沙市的高度重視。獨角獸企業能推動區域經濟的創新與發展,促進上下游產業甚至是跨界的發展[1]。因此,長沙獨角獸企業的缺乏引起了長沙政府和各界的高度重視。
本文從可達市場、文化支持、金融基礎、政府和管制情況、人力資本等五個創業生態系統指標來分析長沙為何沒有出現獨角獸企業,并針對這五個方面提出了改進建議。通過分析發現,長沙等非一線城市想培育獨角獸企業應該充分利用自己在文娛和制造業等本地優勢打造“長沙特色創業生態系統”來與一線發達城市進行抗衡來量身打造獨角獸企業。
2018 年長沙GDP 經濟總量為10200 億元,在中國城市排名14 名,同比去年增長9%,其中長沙人口為765 萬。長沙的經濟以第三產業為主,占GDP 的48.4%,并且逐年上升。[2]其中,第二產業占比40.9%,并正在逐步下降,第一產業占比10.7%,湖南主要的支柱性產業是制造業和文娛產業。制造業以重工為主,打造國家智能制造中心。其次就是娛樂和媒體類的產品,以湖南衛視及其老牌綜藝快樂大本營和天天向上為代表,打造星城長沙。
因此,可以看出長沙GDP 在全國位列前茅。此外,湖南有七百多萬的人口,人口規模比較大,其中15-64 歲人口占據人口的70.1%,年齡結構比較年輕化,有廣泛的用戶數量基礎,有著適宜于獨角獸企業發展的良好的可達市場。
長沙缺乏巨型互聯網企業,如阿里巴巴,騰訊集團,百度等平臺型企業,來給長沙注入大量的互聯網的人才和經驗,平臺型企業會構造優秀的創業生態系統,是培育獨角獸企業的搖籃。例如阿里巴巴孵化了螞蟻金融、口碑、菜鳥網絡、阿里音樂、阿里云等大型的獨角獸企業。騰訊孵化了騰訊云、摩拜單車、斗魚、陸金所、滴滴出行等。
此外,湖南的創業環境令人擔憂,調查顯示,約16%的創業人員對長沙創業環境表示“令人堪憂”,約25%表示“較為不好”,約48%表示“一般”,約10%表示“較好”,僅約1%表示“極佳”。
融資是獨角獸企業發展的關鍵資金來源,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讓其度過最難發展的初創時期,積累用戶量,最后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一枚壯大的獨角獸企業。[3]
獨角獸公司常用的操作模式是采用滲透定價模式,即免費或者非常低的價格去爭取最大的市場份額,圈住用戶,改變顧客的生活習慣再開始盈利,需要大量的投融資在導入期,不斷的融資把公司運營起來。加之許多的初創企業都是非常弱小的,管理水平也比較的低下,它們的主要的籌資方式是:創始人自籌資金、借款和貸款、孵化器或加速器、政府的扶持。因為初創企業的信用不高,所以很多銀行為了降低借貸的風險都不愿意給小微企業借貸資金。自籌的資金和向他人借款有非常大的風險來源也比較有限。[4]
政府對于初創公司的扶持不夠,執行力度也有待加強。最近幾年湖南政府對創新和創業重視主要集中于對互聯網企業相關的配套設施建設方面,人才引進,企業創業場地補貼,中小企業銀行貸款等方面。但實際政策落地效果一般,互聯網產業的基礎設施配置方面和一線城市相比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補貼力度不足,人才吸引效果一般,很多中小企業也沒法獲得融資以及貸款。以在湘創業青年為例,湖南創業人員約54%表示從未受到過政府有關的補貼以及補助,對相關的政策也不了解,約25%的湖南創業人員表示辦理的程序過于復雜,約20%的湖南創業者表示政策的扶持作用不大,力度不夠。
基于上述研究,對長沙培育獨角獸企業,優化創業生態環境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構建長沙特色生態系統。長沙應該充分的利用自己的區位和資源的優點來打造適合長沙的生態系統。長沙的優勢產業是制造業和文化娛樂產業,因此長沙要充分的利用優勢并結合外部機會,定向培養出最適合長沙的獨角獸企業,如斗魚和今日頭條類獨角獸公司,來解決長沙沒有獨角獸企業之困。
第二,吸引投資和加大創業融資服務。吸引創業者的關鍵在于:能使長沙創業者認為長沙不僅適合創業,更利于其降低創業成本而能解決其成長所需資金之困,有利于他們形成競爭力而且能夠幫助他們實現成長。
第三,在政策方面:政府應做好頂層設計和創業生態系統配套設計;使創新創業的政策能真正落地;改善長沙創業文化及基礎設施,提升創業生態系統質量,營造更好的創業環境;鼓勵企業和高校合作,產學研深度融合,培育更多人才及制定更具吸引力政策;提供更多創業補貼;優化投融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