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亮 大元建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軟土地基的土質具有相對松軟、黏性大、含水量比較高、負荷容量相對較低等特點。軟土地基會造成房屋建筑工程的不均勻沉降,進而破壞混凝土結構強度,使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等損傷,對房屋建筑工程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軟土地基中除了有密度低、黏性大的軟土,還存在大量的有機物質,會腐蝕建筑基礎中的鋼筋,降低建筑結構基礎的穩定性。對軟土地基進行處理時,應著重考慮房建工程的結構性能,換填的地基材料不能對房屋建筑工程的整體力學性能造成影響。軟土地基中含有的物質較多且豐富,軟土地基具備一定的不可預測性。當環境發生一定變化時,軟土地基結構也會發生一定變化,埋下了極大的建筑結構安全隱患,使房屋建筑工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不能得到保證。
軟土地基結構存在一定的不穩定性,因此會對房屋建筑工程結構造成不可預測的質量安全問題,應通過先進施工技術對其力學性能進行改造。由于軟土地基的不可預測性、低透水性、可壓縮性等特點會對地基基礎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應對軟土土基進行一定的換填處理,確保軟土土基力學性能滿足建筑結構施工要求,確保建筑施工的順利開展。
可對軟土地基進行膠結材料的處理,利用軟土土基含水量高的特點,把其與膠結材料拌和。通常施工現場會在軟土土基中混入水泥砂漿,由于軟土本身的含水量較高,施工人員應注意水泥砂漿配合比的選用,確保軟土地基處理的有效性,提升地基的力學性能。部分房屋建筑工程中也會融入石灰、粉煤灰等無機膠凝材料,將軟土地基轉化為復合型地基,進而提升地基基礎的承載能力,改善地基的化學性能,確保混凝土基礎不被腐蝕,進而提升整體性能。
對軟土土基進行換填處理時,應確保換填材料的力學性能達到建筑結構施工要求。換填地基處理技術主要通過土質的換填提升地基基礎強度及承載能力,使房屋建筑工程的整體力學性能得到保證。換填地基處理技術作為最基礎的地基處理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軟土地基基礎處理中運用廣泛。在制定換填方案前,設計單位應結合地質勘探報告及土壤質量檢測報告進行綜合考量,制定符合施工現場要求的換填方案。施工單位在進行軟土的基基礎換填施工時,應確保換填材料的性能符合要求。在換填材料進場時,應進行見證取樣,然后把樣品拿到有資質的公司去檢驗,確保換填材料的力學性能,保證整體地基基礎的質量。
首先,應降低軟土中的有機物含量,確保土基不會腐蝕鋼筋混凝土基礎。其次,改變軟土土基的含水量,將黏性較大的土壤進行篩分。土壤處理后,應在地基基礎位置鋪設人工合成的土工材料,保證處理后的土壤地基基礎化學性能不受影響。土工合成材料可以保護處理后的軟土地基的力學性能,因此施工過程中應確保土工材料的化學性能符合要求,確保地基基礎的穩定性不受影響。施工過程中應配備相應的施工技術人員,確保施工過程的順利開展。
其原理是利用夯實機械對軟土土基進行夯實,降低軟土土基的孔隙率,將軟土地基轉變為混凝土地基,改變地基基礎的承載能力。先利用強夯法對地基進行逐層夯實,運用螺旋鉆機等設備將灰土注入縫隙中;接著進行夯實成樁,夯實后擴大樁的體積,與混凝土結構形成復合型混凝土地基。這是一種新興的軟土地基處理方式,通過改變軟土土質提升整體地基的穩定性,確保混凝土地基的力學性能滿足設計圖紙要求。當軟土土質為黃土,并存在濕陷性時,可應用DDC 灰土擠密法對軟土地基承載能力進行改善。
預應力管樁處理法的主要原理為通過預應力管樁的埋設改善松軟土質的地基。在施工前期應做好現場的勘探工作,結合施工現場軟土的力學性能、受力情況確定管樁埋置位置,通過管樁的埋置改變整體土質結構的應力,進而提升軟土基層的承載能力。施工現場在進行管樁埋置施工時,應配置具有專業技術與經驗的施工人員,確保施工的有效性。施工過程中技術人員應對周圍環境進行了解,分析影響軟土土基力學性能的因素,確保發揮預應力混凝土樁的最大作用。由于預應力管樁的施工過程存在危險性,相關人員應加強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確保施工過程的安全性。
總之,在工程實踐中,隨著施工活動的增加,軟土地基的施工頻率也會增加。為了提高基礎施工質量,有效地處理軟土地基施工中常見的問題是十分必要的。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應不斷增加軟土地基的處理方法和手段。為了保證施工質量,必須改進軟土地基的施工方法,提高軟土地基的處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