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祎 彭陽縣公路管理段
我國國土廣袤且是農業大國,因此我國農村數量眾多,而在很多農村地區的發展過程中,往往都存在著資金不足、建設人員水平低下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會影響到農村公路建設效果,在公路投入使用后的養護也會受到負面影響,導致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更加困難,為了進一步保障農村地區的公路建設養護效果,避免病害問題影響到公路質量,促進農村地區更好的發展。本文針對農村公路的養護技術管理進行了簡要闡述,并分析了農村公路發生病害的類型以及原因,同時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以期可以促進我國農村公路養護水平進一步提升。
農村公路作為農村地區與外界連通的橋梁,是促進農村與城市之間進行資源互換的主要通道,農村公路是否通暢將會直接影響到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因此對農村公路養護技術進行探究有現實意義,具體的養護技術管理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作為農村公路養護工作的初始階段,在施工放樣過程中必須對定線進行恢復,同時還要完成小橋施工放樣、檢查路基等工作[1],由于施工放樣是整個公路養護工程的開端,因此該環節做好了才能保障后續養護工作更好的完成,也才能延長公路的使用年限。
恢復定線是農村公路養護施工的第二階段,該階段重點針對農村公路路面進行檢測,同時還要對橫斷面進行補充檢查,這一系列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前判斷農村公路施工方案中是否存在缺陷,及時的發現才能第一時間加以解決,避免后續問題擴大導致更為嚴重的損失[2]。在進行農村公路修建時應該意識到路基的作用,加強對路基的養護可以保障公路的持久使用,主要原因是路基是整個公路的著力點,因此一旦路基出現的質量問題且沒有加以解決,就很容易在公路后續使用過程中發生塌陷事故,因此恢復定線也是最為關鍵的養護環節。
作為農村公路質量的決定性因素,路基質量與公路質量有直接關系,因此路基養護也是農村公路養護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在該階段重點做好路基的檢查和養護工作,可以保障公路通車的安全性,同時在路基建設過程中也要加強對施工質量的控制,確保路基建設項目妥善完成[3],避免偷工減料等影響施工質量的行為出現,合理選擇養護技術,做好應急預案。
很多農村地區的地形地貌是非常復雜且多變的,正是因為不同的地形影響,使得不同地區的路面施工和養護都需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來進行,例如如何使用瀝青等材料鋪設路面可以盡量減小行車阻力等,均需要做好施工規劃,建設完成后也要定期對路面進行養護,避免出現路面開裂現象,影響農村公路的使用年限。
加強對農村地區公路的養護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方面,可以深入帶動農村經濟持續發展。作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核心因素,良好的農村公路養護工作可以有效改善農村環境,對農村人民的生活質量改善也有一定促進作用,正因如此,加強農村公路養護非常重要,需要定期對農村公路展開養護以此來延長其使用年限。如今很多農村地區所采取的傳統公路養護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地的實際需求,因此要求相關部門必須根據當前地區的實際公路養護需求制定更加具有針對性的養護方案[4],從而確保農村公路養護工作可以充分發揮出其作用,同時也能保障相關工作人員第一時間發現農村公路存在的病害問題,從而可以有根據的展開針對性的處理措施,進一步提升農村公路養護水平,保障農村地區人民的正常出行,為農村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另外,公路養護人員應該充分掌握農村公路的具體情況,掌握公路各項數據從而對其質量進行明確的評判,從而根據公路實際情況制定公路養護方案[5],一般情況下可以將養護方案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日常養護工作、專項養護以及針對公路病害的養護。雖然農村地區的公路車流量比較小,但是行車速度往往是比較快的,因此如果公路某一路段產生了嚴重病害問題且未及時發現并采取有效手段加以處理,就很容易給通車埋下巨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在農村公路的長期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加強對其的養護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障人們的行車安全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在農村公路的日常使用過程中,受到建設技術問題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公路質量可能存在一些缺陷,再加上農村地區對公路養護工作不夠重視,給農村公路通車安全埋下了極大的安全隱患,很容易出現各種病害問題,常見的病害類型有以下幾種。
在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若路基施工質量存在問題,或者路面的壓實度不足,在后期通車后,長時間受到車輛壓力的影響,就會導致公路表面出現裂縫病害,裂縫的產生不僅嚴重影響了農村公路的美觀度,嚴重情況下甚至還會影響正常通車,而且雨水或者雜物還會通過裂縫進入公路內部,對公路路基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養護處理。
農村公路長時間受到高負荷的車輛通行壓力影響,再加上沒有完善的交通管制措施,也未能及時開展養護工作,很容易導致農村公路出現坑槽病害,若未能對其進行及時的修復就會對正常的車輛通行產生影響[6],甚至會導致交通事故發生,對農村公路的使用壽命也有極大的影響。
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未能進行充分壓實,再加上后期未能給予及時有效的養護處理,就很容易導致公路在大量車輛壓力的影響下出現沉陷病害,若無法及時進行養護處理也會對后續安全通車造成影響,因此要求相關部門及時對產生病害的公路進行修復,避免病害問題給車輛的正常通行造成影響。
對于農村公路來說,春秋季節是發生公路病害的主要季節,主要原因是春秋季節降水較為頻繁,因此公路路面經常會出現大量透水問題,若公路排水性能不足就很容易導致公路內部受到水體侵蝕,另外,農村公路長時間受到各種大型車輛荷載的影響,也會對公路質量和性能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進而導致公路病害產生,可見,農村公路病害的產生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具體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對于農村公路建設來說,排水系統是否完善是非常關鍵的,與公路建設質量也有直接關聯,通常情況下,公路建設過程中都會建設完善的排水系統,但是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相關部門對農村公路建設的要求比較低,因此很多施工人員都忽略了排水系統建設的重要性,進而導致公路的排水系統設計不夠合理,無法第一時間將積水排出,水體長時間沖刷、侵蝕公路就會導致一些病害問題出現[7],例如沉降、塌陷等病害的發生直接影響了整個農村公路的質量,尤其是在多雨的春秋季節,若無法高效排水會對公路造成極大傷害。
在農村公路建設施工過程中,因為未能展開科學的施工管理,會導致最終呈現出的工程質量不符合需求,與此同時,在建設農村公路過程中還存在資金、人力資源等投入力度不足的問題,這些因素均會對農村公路質量產生影響,容易產生一系列病害問題。
農村公路路面結構不合理問題主要指公路主體結構中存在缺陷,這類問題一般情況下在公路設計過程中就會出現,或者選用了不合理的施工材料也會造成公路結構與預期不符,設計人員未能根據當地的實際地形路況等進行分析,所以最終設計出的公路結構不夠合理。
對于農村公路病害的防治來說,制定完善的檢修養護措施并嚴格落實是非常關鍵的,在針對農村公路病害展開預防性養護過程中,不僅要深入研究具體的養護方案,對預防性養護措施的周期進行確定,同時還要做好農村公路的實地考察,從而進一步掌握農村公路病害的具體特點,從實際病害問題出發,采取具有針對性的階段性控制策略[8],避免整段公路發生大型病害損傷。
對農村公路病害進行防治的主要措施就包括對公路排水系統進行預防性養護,主要原因是若排水系統存在問題就很容易導致路面積水,路面長時間積水進而滲透進入公路內部,就會對公路路基的穩定性造成極大影響,這也是農村公路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因此必須加強對公路排水系統的養護。公路排水系統主要由邊溝、涵洞、截水溝等部分組成,而針對排水系統的預防性養護則指的是定期清理排水溝,注重對涵洞的疏導,避免出現淤堵情況,只有保證排水溝等結構的正常功能,才能實現快速排出公路上的積水。尤其是針對農村公路上容易受到沖刷的位置,應該采取阻截、分流的方式來避免長時間的水流沖刷[9]。對于一些排水效果不佳的位置應該采取開槽等形式來幫助排出積水,對于路面容易滲水的路段應該進行封層處理,避免大量的積水滲入。
對農村公路存在的病害進行防治還有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展開周期性養護處理,若農村公路采用的是瀝青材料,則在這類公路的養護過程中應該重點預防病害的發生,以防治手段作為輔助,避免公路受到損害,若公路路面出現了開裂、沉陷等病害,則需要采取預防性的養護處理,若病害問題已經非常嚴重甚至出現了大量坑槽,就必須根據實際病害嚴重程度展開專項防治處理。對此,需要公路養護相關部門在農村公路的日常養護過程中積累經驗,通過對公路特征的深度分析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養護處理和病害防護措施,農村公路養護工作只有有針對性的開展才能充分發揮出其作用。對于混凝土材料建設的農村公路則應該采取逐塊換板等方式來進行養護。
農村公路最為常見的病害之一就是瀝青路面出現開裂,進而會導致一些路面上的積水順著裂縫深入到公路內部去,水流的侵蝕會對路基造成嚴重的腐蝕,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公路路基的穩定性,因此對于這類病害的防治重點就在于及時發現并第一時間采取處理措施,以此來避免開裂問題進一步擴大從而對整段路的質量造成影響。對于公路開裂病害最主要的處理手段就是灌縫,這是一種常用的修復路面裂縫的技術,也就是將瀝青等材料加熱使之液態化,將之灌注進入裂縫當中,隨著瀝青的冷卻就會將裂縫填補好[10],從而避免積水的滲入。對于農村公路路面開裂病害的灌縫修補處理是低成本且便于操作的防治方式,在很多路面細小裂縫病害的防治中均有廣泛應用。對于公路路面龜裂等病害的處理則應該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方案,避免對面層的挖除處理這類損傷較大的做法,可以采取稀漿封層的方式處理。
總而言之,對于農村地區的長期發展來說,公路的良好建設和養護是非常關鍵的環節,為了確保農村經濟良性發展,保障正常的交通運輸,就必須重視農村公路病害的防治和養護,不僅要在建設公路時采取最佳的方式以保障其質量,在公路投入使用后也要做好病害的防治,定期進行公路養護,將病害產生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