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奎屯市體育中心
伴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對于社會生活的物質要求和精神要求都在相應提高,想要實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群眾文化建設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需要傳統文化和數字資源的有機結合,不斷豐富并創新群眾文化內涵,推動社會發展。
現階段,各個地區都已經陸續展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活動,促使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各種文化活動也相繼展開,從而全面帶動社會發展進步。然而群眾文化建設依舊面臨著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薄弱、城鄉差異大、專業人才有限等問題。
第一,盡管我國近些年來不斷加大在各種公共服務方面的投資力度,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相應提高,然而實際可以應用于開展多元群眾文化活動的空間十分有限,特別是一些專業性要求較高的場地更是處于相對滯后的情況。對于一些經濟較為匱乏的農村地區,可供展開多元活動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足,使得群眾文化難以切實展開[1]。
第二,城鄉之間經濟差異大,群眾文化建設也存在著較大差異,久而久之,使得二者之間的馬太效應更加明顯。與此同時,城鎮和鄉村的群眾參與積極性也存在較大差異,甚至出現部分地區群眾文化參與空白的情況。
第三,群眾文化工作隊伍開始呈現出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基層群眾文化工作者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參差不齊,對于最新技術手段的研究力度不足,嚴重影響了后續各種活動的展開。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群眾文化始終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基礎設施是保障各項活動順利開展的基本條件,然而現階段部分地區的群眾文化活動配套設施相對落后,甚至缺乏專業的文娛活動場所和基本設施儀器,嚴重影響了各種群眾文化活動的展開,在此情況下,應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群眾文化能夠順利展開。
一方面,充分發揮文化館的職能。群眾文化館本身是開展各項活動的必要保障,始終堅持著深入基層、面向城鄉的發展路線,定期展開班會,予以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必要的輔導和指導。需要注意的是,在發揮服務功能的同時,不僅需要集中個體資源,而且還需要緊抓群眾主體,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充分感受到群眾文化的意義。
另一方面,完善地方群眾文化中心,并能夠舉辦多元活動鼓勵人民群眾參與其中。地方政府部門也能夠定期對群眾文化建設情況進行檢查,從而加大資源投入,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構建公共圖書館、電影院,并能夠出現問題的設施進行維護,從而確保群眾文化建設成效[2]。
打造多元化的群眾文化活動,是群眾文化建設的必要保障。群眾文化建設應當盡可能考慮人民群眾的業余生活,并將現實生活作為基準點,豐富和活躍群眾生活。相關部門應當廣泛吸取群眾意見,只有獲得群眾認可、群眾信賴的活動,才能夠切實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現階段,很多地區都陸續開展了諸多文化活動,但是實際開展效果十分有限,針對此情況,應當更加關注群眾意見,增強群眾文化活動的生命力,創新活動形式。例如,廣場舞就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群眾文化活動,群眾參與程度高,為了更好地創新和推廣廣場舞,地方文化部門應當加強工作指導,提升專業水平,促使廣場舞兼具大眾性和藝術性,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群眾的需要。
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廣大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專業能力將會直接影響到群眾文化的建設成效,在此情況下,應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始終秉持著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全面提高群眾文化隊伍的業務水平,打造一支本領高強的人才隊伍。特別是基層文化館的工作人員,更加需要加強能力培養,爭取做到“一專多能”。與此同時,應當不斷加強鄉村地區群眾文化干部業務能力,舉辦多元活動,組織工作人員定期學習群眾文化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政策文件,從而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帶動群眾文化建設。
伴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各種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普及,應用技術手段,整合數字資源,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群眾文化建設水平,促使互聯網能夠與群眾文化緊密結合,更好地發揮導向和引領作用。
第一,構建群眾文化服務云服務平臺。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將群眾文化活動信息、社團信息、組織隊伍以及文化遺產內容上傳到互聯網平臺上,并能夠充分應用各種信息化手段,實現多種渠道共同宣發的群眾文化云服務平臺,在整合當地群眾文化資源的基礎上,也能夠一鍵推出各種功能應用,從而促使群眾文化服務更加高效化、精準化。
第二,將地方云服務平臺和基層文化資源單位、公共文化云平臺進行資源對接,促使網上群眾文化服務落地,實現資源共建共享。在展開多樣化群眾文化之前,可以充分利用國家公共文化云平臺,查詢和了解多元文化特征,實現本地文化資源的推廣和宣傳,并能夠將其與地方特色相結合,打造出個性化的資源服務,促使基層群眾能夠享受到更加豐富的文化資源、參與到更加多元的群眾文化活動[3]。
第三,整合網上、網上平臺資源,定期舉辦活動,并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宣傳推廣,促使更多的人民群眾能夠了解到群眾文化、參與到群眾文化當中。并能夠借助網絡平臺,打造數字文化服務活動,不僅可以在線下進行活動報名,還可以在網絡平臺一鍵報名,全面提升用戶粘性。以網絡平臺開展活動,還能夠直接調取后臺數據,便于工作人員對群眾文化活動展開情況進行分析。
為了加強群眾文化建設,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娛生活,應當加大對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并將其列入到地區發展的議事日程中,將群眾文化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并推出各種政策文件,吸引更多的地方文藝工作者加入到群眾文化建設活動中,從而更好地帶動地方精神文明建設。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地方媒體平臺、網絡資源進行文化宣傳,營造出健康向上、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圍,進一步激活群眾文化,推動公共文化建設。
群眾文化建設并非浮于表面,而是與人民群眾日常活動息息相關,不同地區的群眾文化也各有差別、獨具地方特色,正是源于這種區域適應性,能夠更加便于當地百姓接受,群眾文化也開始逐漸發展成為地方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宏觀性的角度進行分析,群眾文化是一個整合性概念,與地理、人文都有著緊密的聯系,研究地方群眾文化,也是在研究當地歷史人文。例如,在廣東佛山地區每年舉辦的舞獅活動,本身則屬于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類別。也需要社會各界積極采取相應措施實現群眾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豐富群眾文化、煥發傳統文化的生機,從而推動群眾文化建設朝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近些年來,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在滿足人們基本溫飽問題的基礎上,也極大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群眾文化以廣大的群眾力量為基礎,還可以借助人民群眾的力量,帶動市場消費、產業升級,從而促使更多的文化創新產品能夠推向群眾、面向社會,市場規模也能夠相應增大。事實上,群眾文化本身也是一種市場發展主體,與傳統的文化內涵均有明顯的差別,能夠更好地帶動各行各業的發展。在多種群眾文化活動舉辦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周邊產業轉型升級。例如,廣場舞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群眾文化活動,在大力推進群眾文化建設的同時,也能夠帶動音響設備產業的發展。采用以上方式,在群眾文化建設的同時,也能夠進一步帶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市場化管理推廣,實現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共同發展,實現以文化促消費,從而全面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帶動社會公共文化的發展。
綜上所述,對引領群眾文化建設,推進公共文化發展開全面研究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今后,應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舉辦多元文化活動、人才隊伍建設、應用技術手段、結合地域特色、群眾文化和市場經濟緊密,從而實現傳統文化和群眾文化的結合與傳承,進一步帶動群眾文化事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