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花麗 漢中市公路局
我國已基本完成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的搭建任務,建成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順利完成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起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制度,啟動稅收遞延型個人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基本養老保險已覆蓋超過 10億人。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超出預期,給養老保險制度帶來的挑戰不容小覷,必須早做準備,防患未然。去年中央將“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寫入“十四五”規劃建議,今年中央提出“促進社保事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新任務新要求,養老保險制度邁入深化改革新階段,也迎來脫胎換骨與時俱進的新機遇。
改革前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在計劃經濟體制上,然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使它逐漸阻礙我國機關事業單位的改革。其弊端主要體現在退休制度上,一方面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的離退休費全部由財政或單位負擔,另一方面離退休費的計發辦法以退休前的“最終工資”為基數,按工齡長短分段計算,無法體現退休者整個職業生涯的貢獻。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養老保險制度是一項根本性的制度,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社會穩定。目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水平要遠遠高出企業人員養老金水平,影響了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平衡發展,國家為了平衡兩者之間的差距,對企業人員養老金標準進行了頻繁地調整,但由于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的核定制度等原因,造成了這一差距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擴大的趨勢。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建立和完善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制度。因此建立和完善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工作,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對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從人事制度改革的角度看,養老保險制度決定著人事制度改革的發展和進程。人事制度改革不能簡單地適應市場經濟,而是要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配套的人事管理體制。隨著《公務員法》的頒布實行,事業單位聘任制度改革的推進,社會保險具有了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人事管理體制的一部分,又是其它人事制度改革的前提條件。
在機關事業單位中,養老保險信息中心記錄了參保人員的諸多信息,這些信息的正確性與否直接影響著參保人員的自身利益。在工作期間,養老保險信息記載包含了兩個環節,分別是手工紙質記載和錄入養老保險基層平臺計算機系統管理,可是,一旦參保人員的信息沒有及時得到更新或者是錄入進去,那么參保人員在轉出養老保險的過程中可能產生信息原始記載存在差別,當手工紙質記載不完善的時候,還會出現無法精準計算退休待遇等問題。所以,檔案管理不到位現象直接影響到了機關事業單位參保人員的日常生活。
一般來講,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內部控制人員在辦理相關業務的時候,沒有依照機關事業單位中的控制要求實施工作,甚至有的會計內部控制崗位未落實崗位輪換工作體系,僅僅設置會計工作崗位,但是不設置審計性工作崗位,權利缺少制約。部分單位中的一項業務整體流程均是由同一項職能部門管理的,如此一來,便加劇了該部門權利的集中性,導致會計權利缺少制約。有的機關事業單位在養老保險管理期間沒有進行明確且清楚的分工,業務經辦人員和財務會計人員之間權責不清,過于混亂。
當前,在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機構內,根本沒有制定相應的會計內控制度,一般是以臨時性的規章條例為主加以管理,內控管理除了不嚴格之外,也不具備規范性。有的事業單位雖然制定了健全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并且也有著良好的理念,可是在內部制度執行以及監督上還有著諸多的問題。社會監督中尚沒有規范性的監督標準,相互溝通信息少之又少,部分單位根本不重視制度的落實,使得制度處于虛設的狀態,難以構建良好的內控工作氛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內控管理工作意義重大,關系千萬干部職工的切身利益,關系到我國社會保險事業的興衰成敗,只有不斷豐富管理模式,深化內控手段,才能建立起科學的內控管理制度,保障我國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事業順利開展。
風險預防是實施內控管理的主要環節,基于此,需要做好風險預防工作,制定健全的內控管理體系,具體對策如下所示。其一,逐一檢查業務中存在的風險點,以各個業務環節和崗位工作內容為主,確定存在的風險,制定出完善的內控體系,確保內控管理將全部的風險點覆蓋。并且,還需要準確的評估風險,找尋出具體的風險類型,制定出相應的社保風險應急處理計劃。其二,健全監督體系,做好事前監督和事中控制工作,構建相互制約和交叉的內控監督體系,以免因為監督權力較為集中而使內控管理失去控制。其三,制定內控管理考核體系,在確定各個崗位內控職責的基礎上優化考核評比體系,對于違反內控管理制度和違規操作的現象必須加以嚴懲。
當前處理養老保險時,還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對參保單位以及人員的繳費、領取待遇進行深度的規范,起到督促的作用,既能夠確保參保人數越來越多,實現參保人數的外延式擴大,同時也能夠讓養老保險基金形成內涵式的增長。應建立責任追究的長效機制,加強對從事相關工作的工作人員管理,要求工作人員養成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切實地根據自身的工作內容,對工作負責。應嚴格做到內控以及財務業務的對賬,在養老保險征繳流程時應要求所有的業務人員按照參保單位生成一系列的征收計劃。只有財務人員確認已經收到了養老保險,才能按照實際繳納的養老保險金額進行入賬,通過財務、業務信息數據的對接,分析養老保險在繳納時其業務財務對賬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電子登記以及各種基金臺賬生成避免出現空賬。而部門與部門之間也應建立部門的聯動機制,可以確保其繳納數額的質量得到提升,做好應收繳納,降低養老保險出現風險的可能性,特別是針對數據基礎的風險進行管理。以往由于數據基礎錄入、數據的變更造成的工作失誤問題非常多,一旦沒有按照嚴格的制度化進行處理,就會導致數據在進行信息保存、信息修改時無法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工作,部分用戶的數據會出現丟失或者是被人變更等一系列問題,這些都需要工作人員做好工作的管理。應明確對所有的數據變更,都要進行嚴格的計算機跟蹤記錄,包括操作時間、操作人以及初始情況變更后的情況等,這種方式可以保證數據在被篡改之后進行復核,提高數據的可追溯性
(1)對內部職責進行明確,將崗位責任制度落實到人員身上,實現職權相互分離。構建健全的崗位輪換、強制休假等體系,使用聯合檢查、獨立檢查和交叉性檢查的方式找尋風險,提前判斷和分析內控中的各項問題。嚴肅懲治發現問題隱瞞不報、失去客觀真實性、追究檢查人員責任,而整改措施落實不到位的則給予經濟上的處罰。(2)將財政和審計部門的職責發揮出來,加強外部監督控制力度。財政以及審計部門均是開展內部控制工作的主要管理機構,本身有義務檢查和監督制度的建立以及執行情況。該項部門需要定期對各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加以檢查,定期將內控制度執行情況公布到社會中,自覺接受社會上的監督,采取外部施壓的方式來轉變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的現象。
職業年金是用人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實施的一項具有強制性質的補充保險,目的是進一步提高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與企業年金直接向各商業保險公司投保不同,職業年金的征收和管理均由各級社保經辦機構負責,如何確保職業年金的保值增值成為擺在管理部門的一道難題。與企業年金的自愿性質不同,職業年金具有強制參保性質,這無形中增加了各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負擔,甚至出現無力繳費而導致欠費的情況,影響退休人員養老金的領取。所以建議職業年金制度應與企業年金制度進行并軌,實行自愿投保,由各商業保險公司具體承辦。在養老保險改革制度過渡期的新老辦法對比中,不再考慮職業年金的因素。
總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是一項新的工作,充滿了問題和困難,因此務必要精心組織,完善制度,確保改革決定的落實到位。為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降低老齡化危機和推進機關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奠定基礎,實現社會的公平高效及和諧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