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紅明 中共洪洞縣委黨校
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即使是在優化之后,也不可停止優化工作,而是必須根據特定時期的發展要求,實現對整個黨建工作模式和內容的精準化治理,也就是說需要建立一套完全根據鄉村不同時期發展要求的黨建工作優化制度,基于此,才可以使得基層黨建優化工作處于長期優化狀態,以全面適應當時的工作規范建設要求。
鄉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目前在鄉村振興的大環境下,基層黨建工作在發展鄉村集體經濟的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首先,鄉村的農業建設有待加強,農業作為鄉村的主要收入來源存在著發展緩慢和農業水平較低的問題。農業的增產增收可以有效提高鄉村的經濟水平,但很多鄉村農業的現代化水平較低,農業生產缺少特色產品,農業的產業規模較小,農業生產鏈不夠完整,無法有效提高農業的生產水平,鄉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速度非常緩慢。其次,鄉村的工業產業有待發展,鄉村普遍存在工業數量少、規模小和工業產業不發達的問題。鄉村的工業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地理位置的影響,即使有部分鄉村主動發展工業產業,也大都屬于代加工或者粗加工的生產模式,而且工業產業在規模和產業鏈上的缺陷導致工業產業只能獲得微薄的利潤,這些缺陷使工業無法有效促進鄉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最后,鄉村的旅游業發展水平有待提高,鄉村的旅游業同樣存在著規模小的問題,在發展鄉村旅游業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資源開發利用不夠深入和管理水平較低等問題。
近年來,有部分鄉村在國家和各級政府的幫助下和自身的發展中逐漸具備了振興的條件,有的鄉村本身就具有較為充足的資源和發展水平較高的產業,完全有能力實現鄉村振興的發展目標,村干部也強烈支持通過發展經濟促進鄉村振興的政策。然而,在實際發展鄉村經濟的過程中缺少發展的方法,帶頭致富的策略在現實發展中很難具有真正的成效[1]。產生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村干部的能力水平有限,鄉村基層黨員干部的能力不足,鄉村的振興無法采取科學、合理和具有針對性的發展策略,鄉村的經濟水平始終無法達到預定的發展目標。鄉村的基層黨員干部缺少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缺少科學和先進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缺少管理和控制經濟的能力,導致鄉村振興發展經常出現發展思路不清晰、發展目標不合理、發展方法不科學等問題,只有提高黨員群體能力,才能保證鄉村振興發展更加具有實效性。
鄉村振興最重要和最基礎的就是人才的保障,現階段的鄉村發展存在著年輕人口外流和難以吸引高素質人才等問題。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需要鄉村具備完善的教育、醫療和文化等方面的配套設施,雖然鄉村在建設發展中加強了基礎設施的建設,但鄉村在交通上的硬性問題始終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在地理區位上來看,鄉村距離城市區縣較遠,往往會處在經濟輻射圈的邊緣區域。在地形地貌上看,有的鄉村地形地貌復雜,交通道路建設不夠完善,鄉村內部和附近區域的道路多為山路,道路坑洼不平、蜿蜒崎嶇且較為狹窄,嚴重影響人才的引進和鄉村的發展。鄉村的教育水平和醫療水平較低,導致鄉村難以留住本地的青壯年,大量人口外流和勞動力的缺失為鄉村發展帶來了困難。鄉村本身的環境和設施無法為留住人口和吸引人才提供保障,如果不盡快解決工作、住房、醫療、教育和交通等方面的問題,就無法使鄉村振興產生突破性的進展。
在當前的基層黨建工作落實過程,對于黨組織本身的凸顯效果較差,從表面上來看,這可以讓更多的黨員與普通的農戶之間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但是正是由于黨組織的工作未能凸顯,導致民眾根本不服從黨建工作組織內成員介紹的新型技術。此外在鄉村振興背景下,一些項目需要黨建部門參與長期性優化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農村地區可通過黨組織掛牌的方式,從制度和表現情況上,讓黨建工作組織可以得到有序的凸顯[2]。同時要求基層黨建工作部門中的黨員群體,要可以直接到該地區內的農戶內進行相關信息的挨家挨戶發布和說明,同時黨建工作組織需要肩負兩項工作,一個是對農村地區相關人員的技術指導,另一個是針對存在困難農戶的幫助提供,在這兩項工作全面落實的情況之下,才可以讓農戶真正意識到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必要性。
農村經濟環境的建設過程,本文認為無論是在第一產業的大力發展,還是第二、第三產業的共同建設情況,都必須要能夠進一步推動農村地區的經濟環境發展,而該過程中,黨建工作組織必須要能夠充分介入工作,并且根據該地區的實際工作表現和要求,對工作的推動模式和推動類型進行分析。
比如某地區的發展過程,以進一步發展第一產業為主,方法是周邊的幾個自然村共同集資建設當地某類型農作物的精加工和粗加工工廠,最終創建精加工食品品牌。設定的目標是,在未來的五年時間之內,在該自然村所屬的城市空間內進行品牌推廣,同時借助網絡渠道進行初步性的網絡平臺建設,在未來的5~15年期間內,實現該產品的國內外同時性的銷售。此時就可以發現,在該企業的建設過程乃至于整個產業的發展過程,要建設大量的項目,那么當此時就可以由基層黨建工作部門將工作內容進行向外覆蓋,初期直接進駐到企業內部,參與企業臨時黨支部的建設,該企業吸引到了更多的高端人才時,則可以直接建立黨員組織的發展機制,讓該企業逐漸取得自主性的黨員組織。
農村的基層黨建工作優化過程,針對綜合治理能力方面的優化,要能夠提高曝光度,而所謂的曝光度提升過程,則可讓基層黨建工作部門的人員可以全面參與調查并研究該地區各類民眾生活過程中存在的各類問題,之后將這類問題直接幫助其解決,同時針對所有可以利用的新型技術,也要提前進行理解,進而向農戶說明。可以說,無論是技術的研究上,還是幫助群眾生活困境的解決上,都需要進行全面的深入參與,讓當地農戶可以更好與基層黨建工作組織建立緊密的交流。
比如在當地的農作物栽培過程,基層黨建工作組織發現該地區大部分的民眾雖然具備了移動互聯網的利用能力,但是根本不了解如何借助互聯網系統了解相關的農業資訊,并把握市場動態。當此時,黨建工作人員就可以根據已經掌握的知識將這類信息向農戶傳遞,同時通過授課的方法,幫助農戶更好地理解這類信息,從而既可以“授人以魚”,也可以“授人以漁”,讓農戶對基層黨建部門產生更強的歸屬感,那么自然可以在后續的綜合管理過程更好的完成任務。
提高黨員的工作能力成為了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優化過程的核心要求,必須要能夠保障所有黨員工作階段,需要全面依靠當前所提出的所有工作要求完成任務[3]。比如根據原有的調查發現,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主要欠缺的能力在于現在農業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相關技術的了解,從而在新時期的工作中,需要從當地的農業技術站以及其他的農業科技研究院所內吸納專業人才,讓其進入到黨建工作群體內工作,則這類人才一方面可以將新型農業技術在日常的工作中,向其他的黨組織成員預介紹,另一方面也可以受到黨員群體內的思想熏陶提高道德思想,此時既能夠讓黨員群體接受現實技術的教育,同時也可以讓人才進入黨組織發揮其個人價值。
在工作體系的跟蹤階段,必須要能夠分析相關的方案實施效果,比如研究在一段時間之內,農村地區集體經濟系統的建設情況以及對農民所帶來的實際收益,如果發現取得的實際施工效果和認定標準差距過大時,那么就需要研究目前的黨建工作體系內的運行問題,并將這類問題進行集中解決,同時可建立PDCA循環分析機制,該機制的作用是全面分析目前工作階段所存在的主要問題,給出解決方案之后設定管理方案,并進一步發掘問題并解決。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人才的吸納問題、工作方法問題以及整體的管理制度問題等,這類問題的存在無法充分發揮基層黨建工作組織的作用。現有問題的解決方法為,通過對新型優化方案內容和目標的科學設定,并且從基層系統內吸收高能力人才,讓其加入黨組織,推動管理方案的合理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