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彥
摘要 林業工程建設關系到國家效益,對生態環境保護具有根本意義。因此,應加強林業建設,做好對林業病蟲害的管控工作,通過實施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以保障林業工程的質量。將營林技術應用于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不但防治效果比較好,而且可以提高林業資源的抗病能力,為林木生長提供健康的生長環境。基于此,主要研究了將營林技術應用于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方法。
關鍵詞 營林技術;林業;病蟲害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9–0021–02
對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而言,該工作系統且復雜,在短時間內并不會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需要長時間的堅持,最優化病蟲害防治工作。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與林業發展有直接關系,且對林業工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也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需要加強營林技術的應用,深入展開林區環境調查,結合林區發展狀況和適用樹種,采用最合適的營林技術,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病害、蟲害對林業資源的影響。此外,需要創新和優化營林技術,將新技術、新思想運用于實際病蟲害防治工作中,以實現病蟲害防治的預期目標。
1 營林技術對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作用
1.1 加快管理工作的落實
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危害最大的因素就是林業病蟲害,若想快速且高效地解決林業病蟲害問題,就需要在造林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創建良好的林木生長環境。而營林技術的運用,可以精準地完成各項管理工作,并展開科學精準的管理工作,確定病蟲害的種類、范圍和特征[1]。此外,營林技術還可利用蟲害天敵展開防治工作,這種方式對比傳統的人工干預、農藥干預效果更佳,且對林木的影響小,有助于后續病蟲害防治與管理工作的開展。
1.2 健全病蟲害檢測體系
在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應用營林技術,可有效治理與分析林區的各類病蟲害,并根據病蟲害特點展開監督管理工作,以預測容易發生的病害、蟲害,將其作為基準,建立相應的病蟲害檢測體系。而營林技術的運用,可獲得病蟲害發展、生成和傳播的途徑,完善營林技術內容,以構建相應的管理制度。運用在線檢測的方式,查看病蟲害的發生狀況,了解整個林區的健康情況,結合病害蟲害種類采取有關的防治措施,從而顯著提升病蟲害防治的效果,維護林區經濟的穩步發展。
1.3 實現病蟲害防治與營林措施的有機整合
在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采用流行病學精準地掌握林業病蟲害發生、發展情況,并因地制宜地完成防治工作,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強林區的抗病蟲害能力。此外,在營林技術的支持下,優先選用當地樹種,搭建健全的林網結構,以提升對病蟲害的抵抗水平。
2 營林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方法
2.1 調整樹種結構配置
優化配置林區樹種的結構,能夠從根本上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此方式也是目標經濟性較高的一種措施。在應用營林技術中,先調查山西省的水源、土壤狀況、氣候,并基于此選擇適宜當地環境的樹種,構建混交林,山西省適用的混交樹種有樟子松和刺槐、落葉松和楊樹、油松和刺槐等。這種種植方式可以降低林業病蟲害的發生概率,提高林木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目前,許多林區都在尋找人工造林的可行路徑,但是使用這種方式的前提是精準掌握種植環境中的各類因素,并分析樹木搭配情況析,以維護林木種植的穩定性。在配置樹種階段,應綜合考察各個樹種之間具有的互補性,可運用行行混交、樹樹混交或者零散混交的形式,以起到較好的營林效果。為了維護區域的種植環境,每次混種的樹木最好不少于兩種,保證樹種配置的合理性,以降低人工造林的成本[2]。
2.2 修枝撫育
修枝撫育是當前常見的一種病蟲害防治方法,也能夠促進林業的穩定發展。修枝撫育技術被運用于樹種種植環節,且對不同樹種會有不同的運用效果,對林木發育、林木生長環境的營造以及林業生產水平都有影響。此外,樹種生長除了具有向陽性,在其他因素上也沒有共通的規律,因此林木會出現傾斜、留茬過密的現象,直接阻礙林木的生長,大大降低其抵御病蟲害的能力。在林業生長階段,相關的林業種植人員需要結合樹木的生長狀況,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枝條的修剪工作,以防止較多的養分被旁枝吸收,顯著增強樹木的抗性,使其在獲取充足營養的基礎上,提升其病蟲害防治效果。
2.3 建設隔離帶
當前,林業生產的普遍方式是引進各類新樹種,豐富樹種,雖然這種方式豐富了樹木種類,但是也提高了樹種沖突的可能性,使樹木出現程度更高的病害與蟲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林業工作者要采用合適的營林技術,檢查所引進的全新樹種,提前完成相應樹種的檢疫工作,并根據引種步驟、病蟲害控制措施展開一系列的操作,以確保樹種的質量[3]。此種方式可隔絕大多數的病蟲害,為樹木提供較好的生存環境。此外,在林木種植過程中,應建設隔離帶,以避免病害與蟲害的擴散,尤其是部分傳播速度快、生存能力強的病害和蟲害。隔離帶的建設,可切斷幼蟲階段的害蟲的食物來源,以達到消滅害蟲的效果,且還可以防止害蟲大規模地遷徙。
2.4 改善林木生長條件
為了避免林業病蟲害傳播,實現較好的林業病蟲害控制效果,林業部門應全力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使林木生長處于良好的環境中。尤其是新建林區,要完成系列化的除草、清林、松土等工作,確保林木根系可獲得充足的養分,在保證林木健康的同時,也明顯提升其抵御病害蟲害的能力。在營林技術應用的過程中,還要結合林木的實際生長狀況,施加綠色無公害肥料,防止污染種植區域的生態環境[4]。對于已經感染病蟲害的林木,應及時清除病害枝條,并集中進行掩埋、燒毀的處理。而對于整棵樹都已經嚴重受損的樹木,應整體拔除,將其帶出林區進行處置,并對樹孔噴灑消毒液。
2.5 封山育林
在林木種植的過程中,有關部門需要全面考察當地的林木多元化和地區特點,適當地采用封山育林的辦法,控制林業病蟲害。合理運用封山育林的方式,不但可以精準地調控林區發展,還能把病蟲害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通過相應的實踐表明,運用封山育林方式,會有較好的效果,因此在健全病蟲害檢測系統時,也需要了解病蟲害的發生原因、危害程度和規模,以制定出有效的封山育林措施。跟蹤植被狀況與生長環境,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力與物力的成本,在綜合了解病蟲害信息時,應用相應的病蟲害防治技術[5]。
此外,要全面檢測病蟲害防治的結果,合理運用營林技術,在解決病蟲害的同時,能夠確保林區物種的多樣化,同時實現恢復林區生態環境的效果。封山育林技術的運用,可控制絕大多數的病害與蟲害,在維護生態平衡的基礎上,促進林區的長久發展。
3 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營林技術的發展趨勢
3.1 運用多元化營林技術
在傳統營林模式下,營林技術的應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主要原因是在林業種植過程中部分地區常年種植某一樹種,未能引進多元化的樹種,造成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困難。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應改變單一的營林方式,采用多樣化的混交林形式,以實現多元化營林技術的良好發展。
3.2 運用生態控制技術
在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應用生態控制技術,能夠直接遏制病蟲害的發展,且使病蟲害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運用合理的技術處理方式,實現對病蟲、蟲害所處位置的精準調控[6]。通過生態控制管理工作,會直接縮小林業害蟲的生存空間,使技術的運用效果實現最優化。由此可見,在實際工作中應用生物防治管理技術,可實現對生態環境的有效調節,優化、調整傳統單一和僵化的病蟲害防治手段。此外,全方位地運用林業生態調控技術,還可以確保林業資源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率。
3.3 運用綜合性營林技術
采用微生物、生物、物理等多種技術,雖然可提升病蟲害防治的效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在實踐過程中具有局限性。運用某一種技術,尚未實現全方位的預防管理目標。因此,在今后營林技術運用與發展的過程中,需采用綜合性的營林手段,實現多種技術的優勢互補,從而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在防御技術運用階段,綜合考察樹木種植的環境和生存特點,并結合病蟲害的種類,應用具有針對性的各種技術[7]。
4 結束語
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應重視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結合實際病害特點和區域環境,采取科學、可行的防治措施,進而降低病蟲害對林業發展的不良影響。在防治林業病蟲害的過程中,需要巧妙借助各種方法,尤其是應用營林技術,發揮營林技術的根本作用,以提升樹種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同時,還需采用科學的手段和可行的防治措施,整合營林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以提高防治效果,保證林業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 燕霞.營林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探究[J].現代園藝,2020(10):61-62.
[2] 胡傳勇.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營林技術的應用方法[J].種子科技,2020,38(15):101,103.
[3] 趙迎春.簡析營林技術對林業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業與技術,2020,40(2):81-82.
[4] 宋凱.淺論采取營林技術防治林業病蟲害的具體措施[J].種子科技,2019,37(2):98.
[5] 尚正潔.利用營林技術防治林業病蟲害探討[J].南方農業,2020,14(8):75-76.
[6] 杜敏娜.營林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8,15 (11):184,186.
[7] 杜勁松,曾小春.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營林技術的應用分析及發展趨勢[J].農業與技術,2018,38(1):67-68.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