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
摘要 為了提高我國林業生產的經濟水平,使林木的健康狀況得到基礎保障,需要重視病蟲害的防治問題。概述了病蟲害發生的具體情況,結合病蟲害發生的特點,提出病蟲害發生的具體原因和解決對策,真正提升我國病蟲害防治的效果,從而提高我國林業產業發展水平。
關鍵詞 林業;病蟲害;防治;方法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9–0027–02
病蟲害防治對我國林業生態結構的穩定性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為了促進林木的穩定生長,要求林農提高病蟲害防治的認知水平,加大資金投入,根據病蟲害的發展規律,創建基礎的預測體系,設計有效的防治方案。
1 林業常見病蟲害防治的現狀
就目前我國林業病蟲害發生的情況而言,隨著我國林業面積的不斷擴大,使病蟲害發生的頻率不斷增加,但是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提高林業生產水平。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人工林業區域的面積不斷擴大,相較于原始林業區域,人工林業缺乏豐富多樣的樹木類型,無法保證林區生物的多樣性,導致病蟲害頻繁發生,不僅無法有效解決病蟲害的問題,還進一步擴大了病蟲害的范圍,這對林業生產來說有一定的阻礙作用[1-3]。目前,我國較為常見的病蟲害不僅為本土的害蟲,還呈現進一步向外蔓延的趨勢。就目前部分病蟲害發生的情況來看,還有外來害蟲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使病蟲害發生類型變得多樣化,增加了對病蟲害防治的難度。
2 我國林業病蟲害發生的特點
2.1 病蟲害發生的類型多樣且影響范圍較廣
由于害蟲對樹木的破壞具有一定的持續性,不同類型的害蟲對林業的損傷程度不同,我國現階段發生的相關林業病蟲害問題最為突出的特點是類型豐富多樣,多樣化的病蟲害問題使治理過程變得較為復雜,增加了防治的難度。我國的林業病蟲害發生時間較長,最開始由外來病蟲傳入,使我國的病蟲基礎變得比較復雜,早期的林業病蟲害治理方式無法徹底消滅病蟲,只能起到緩解的作用,主要病蟲有葉蟬類、螨類、蛾類、金針蟲類、蚜蟲類、松毛蟲、天牛類等,這些病蟲在進入林業區域后能夠在短時間內大面積地蔓延,使得林業區域受到大范圍的影響。近幾年來,我國林業總共發生60多萬hm2的病蟲害問題,且部分林業地區已經成為病蟲害災區,蔓延范圍仍在不斷擴大,這對我國林業建設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影響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
2.2 難以有效治理病蟲害
在發生病蟲害問題時,需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避免進一步擴大病蟲的影響范圍。但是,在實際治理的過程中無法保證治理的徹底性,病蟲害問題總是反復發生,病蟲害的防治難度較大。在病蟲害防治的早期,對青楊天牛、松毛蟲的治理難度較為突出,且在治理過程中具有反復性和復雜性,甚至出現區域性暴發的情況,無形中加大了病蟲害防治的壓力。因此,要求林業部門加強對病蟲害發生特點的全面分析,提出具體的防治策略,進一步提高病蟲害防治的效果和質量。
3 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
根據我國林業的發展情況來看,結合病蟲害發生的特點,發現病蟲害發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3.1 林業生產結構缺乏合理性和規范性
現階段,在我國林業生產的過程中發現林木的種植結構存在一定的問題,天然林區的比例較低,人工林木的種植有一定的難度,且會增加種植成本。人工林業區域的比例較高,無形中增加了林業生產的成本,使得林區內的林木種植類型受到限制,單一類型的林木品種使林區的整體生態變得不穩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病蟲害發生的概率,人工林業無法有效抵御病蟲害的入侵,沒有病蟲害的天敵,導致病蟲害進一步擴大危害。
3.2 沒有正確使用農藥
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要求選擇合適的農藥進行病蟲害的防治,確保有效消滅林區內的蟲害,因此需要選擇合適的農藥,確保農藥對蟲害能夠發揮滅殺作用,但是,就目前我國農藥的使用情況來看,林農所選擇的農藥有較強的毒性,進行大面積集中殺蟲,長期使用這種方式,會使病蟲產生一定的抗藥性,不僅無法進一步遏制病蟲害的侵襲,而且容易破壞林業區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在林區內部形成不良的生態循環,導致林業生態不穩定發展,無法進一步提高林業的經濟效益。
3.3 缺乏完善的病蟲害監測體系
在林業產業管理的過程中,由于林業生產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在林木種植和生長的過程中需要加強監測和管理,記錄林木的生長周期,明確林木在不同階段的生長情況,記錄和檢測林木的健康狀況。但是,就目前病蟲害發生情況來看,我國的林業監測體系不夠完善,對監測體系建設的投入力度不大,導致無法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病蟲害防治。
3.4 病蟲害防治中存在不合理操作的問題
在發生病蟲害后,會在林區內快速蔓延,不斷擴大病蟲害的侵入范圍,病蟲害具有較強的傳播性和蔓延性。在出現病蟲害侵襲時,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及時隔斷病蟲害侵襲區域。但是,缺乏系統化和規范化的應急措施,無法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病蟲害的防治缺乏及時性,導致病蟲害的侵襲范圍不斷擴大,程度不斷加深。
3.5 不重視病蟲害預測工作
林業病蟲害預測工作主要是為了提前了解林木的生長狀況,根據生長情況預測可能出現的病蟲害問題,預測工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需要根據當地林業的氣候情況、林業面積等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做好病蟲害可能發生的預測和警示工作。但是,林業部門對預測機制的認識不夠全面,不重視預測體系的建設,從而無法保障對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效果。
4 林業病蟲害防治的對策
4.1 健全預測體系,提高病蟲害的預測水平
在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為了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避免進一步擴大病蟲害范圍,林業部門需要充分重視病蟲害的預測,確保有足夠的時間處理病蟲害問題,能夠設計出緊急的治理方案。預測體系的建設和完善要求林業部門加大資金投入,購置先進的預測設備,由專門的工作人員開展具體的預測工作,加強對林業區域內林木的預測,有效避免發生病蟲害。實際上,病蟲害的預測具有一定的基礎保障作用,需要設計基礎的預測方案,加強病蟲害的預測和防控,全方位管理林木的生長情況和健康狀況,只有通過基礎預測,才能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為病蟲害防治提供基礎保障。
4.2 合理分配林業結構,加強混交林建設
林業區域內的生態結構對我國林業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了確保林業區域內的結構比例變得更加合理,需要加強混交林建設,使林業區域內的林木類型變得更加多樣豐富,提升林區內生物的多樣性。在混交林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狀況和土壤情況,種植具有較強抗逆性的樹木,進一步增強造林的效果,綜合設置喬灌比例,從而提高病蟲害防治的整體效率。
4.3 結合實際情況,合理使用農藥
在農藥殺蟲的過程中,要求林農根據病蟲害的類型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殺蟲農藥,需要控制農藥的噴灑量,確保科學用藥,保證用藥的整體效果。因此,需要選擇具有較低毒性、環境污染性小的農藥,并設置合適的藥劑比例。此外,不能使用具有較強殘留性的農藥,避免在林木的表面存留,為了保證殺蟲的效果,還需要定期更換農藥類型,加強對植物農藥的使用管理,從而有效降低農藥對環境的影響,提高農藥的應用效果。
4.4 應用相關生物技術,提高病蟲害治理能力
隨著我國現代科技的進一步發展,生物技術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為了進一步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需要加強對生物技術的應用和研發,相較于傳統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生物技術對林業生態穩定的影響較小,通過誘捕器、黑光燈等設備防治病蟲的效果較好,但是防治效率較低。因此,可以根據病蟲的生物特點,研發具有針對性的生物防治技術,通過仿生制劑殺滅病蟲,從而有效提高病蟲的防治效率。此外,還可以根據病蟲的特點,在林業區域內培養病蟲的天敵,從而有效殺滅林區內的病蟲。
4.5 加強基礎管理工作,深入研究現代病蟲害防治措施
在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林業部門需要充分重視防治的現代化發展,根據我國病蟲害發生的相關案例,結合發生的原因,深入研究病蟲害防治的具體策略。林業部門需要落實整體管理,不同地區的林業產業狀況不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求林業部門加強基礎干預,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種植具有較強生長能力和病蟲害抵御能力的樹木。我國林業局需要發布相關文件和公告,讓各個地區的林業區域重視病蟲害防治,還可以加強對不同地區的技術管理,由專業的管理人員傳授現代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促使我國林業產業結構變得更加完整,從而提高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應用效果。
5 結束語
在林業發展過程中,需要充分重視病蟲害防治,提高林業生態環境的發展效果,促使我國林業生態結構變得更加穩定、和諧。為了保證病蟲害防治措施的科學性,需要從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出發進行綜合分析,提升對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水平。
參考文獻
[1] 郭展昭.淺談林業病蟲害問題及其防治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4(6):87.
[2] 高立. 淺談林業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 中國林業產業,2016(5):26.
[3] 鄭天翔.綠化林業病蟲害預警體系的構建與防治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9):151-152.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