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鴻江 蔣維佳
新冠核酸檢測是早期發現新冠病人、無癥狀感染者的重要技術措施,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掌握防控主動性的關鍵環節。
特別是新冠病毒變異株(如德爾塔株)傳播速度快,感染者大多病毒載量高、傳染力強;近期的奧密克戎變異株比德爾塔及原始病毒株在人支氣管組織的復制速度更快,所以如果不盡快發現感染者、及時切斷傳播途徑,疫情將傳播到更大的區域、更難以控制,將會危及更多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因此,為了及時、有效控制疫情,一旦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各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部門將會根據流行病學特征、實驗室檢測結果、病毒基因測序等疫情信息,科學劃定一定區域,短時間內進行該區域內全部人員新冠核酸檢測,盡可能將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早期發現感染者和病人,保護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1.發熱病人及其他患病人員的核酸檢測,應到定點醫院發熱門診就診、采樣。
2.采樣前30分鐘內不要進食,防止采樣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咽部刺激導致嘔吐、誤吸等。
3.采樣前、后需佩戴口罩,排隊采樣時保持一米間距,做好個人防護。
4.填寫信息登記時,應按照工作人員提示進行掃碼錄入信息,或填寫紙質版信息登記表。本人應認真核對姓名、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是否完整、準確。
5.采樣時要放松心情,配合工作人員采樣。
6.采樣時可能會有一點不適,一般很快會減輕。如有嚴重不適,應及時告知醫生。
7.檢測結果:按照國家相關要求,“愿檢盡檢”人員在標本送到實驗室后24小時出結果。
8.其他不清楚的事項,請向采樣點醫務人員咨詢。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聯防聯控機制《關于加快推進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實施意見》中規定了8類必須做核酸檢測的人群,我省印發的《貴州省重點人群監測方案》中增加了4類人群,所以目前我省共有12類人群是必須要做核酸檢測的應檢盡檢人群,這12類人群是:
1.確診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采取的是“14天集中隔離+14天居家隔離+12次核酸檢測”的嚴格管理措施,除隔離外還需要在第1-5天、第7、10、13、14、16、21天及第28天分別做一次核酸檢測。
2.境外返黔人員。采取的是“14天集中隔離+14天居家隔離+12次核酸檢測”的嚴格管理措施,除隔離外還需要在第1-5天、第7、10、13、14、16、21天及第28天分別做一次核酸檢測。
3.中高風險地區來(返)黔人員。采取的是“14天集中隔離+14天居家隔離+12次核酸檢測”的嚴格管理措施,除隔離外還需要在第1-5天、第7、10、13、14、16、21天及第28天分別做一次核酸檢測。
4.發熱門診就診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發熱門診就診患者、新住院患者在其就診入院的第一時間開展核酸檢測。陪護人員每7天做一次核酸檢測。
5.醫療機構工作人員。發熱門診、急診科、呼吸科、感染科等重點科室人員,每7天做一次核酸檢測。
6.口岸的檢疫和邊防檢查工作人員。開通口岸的,口岸的檢疫和邊防檢查工作人員每7天開展一次核酸檢測。
7.監所工作人員。新進的被監管人員及工作人員進入監管場所前,均需進行核酸檢測,如工作人員未封閉管理的,每7天抽檢一次。
8.社會福利養老機構人員。新進福利養老人員及工作人員進入福利養老場所前,均需進行核酸檢測,工作人員每14天抽檢一次。
9.從事進口冷凍、冷藏肉、禽、水產品的交易、銷售、搬運、運輸、加工等工作的冷庫、農貿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工作人員。每7天進行一次核酸抽樣檢測。
10.從事非進口冷凍、冷藏肉、禽、水產品交易、銷售、搬運、運輸、加工等工作的農貿市場及超市工作人員。每14天進行一次核酸抽樣檢測。
11.快遞及外賣服務人員、交通駕駛服務人員。每14天進行一次核酸抽樣檢測。
12. 集中隔離點工作服務人員。正在執行隔離任務,且與隔離對象直接接觸的醫務人員、酒店服務人員、轉運隔離人員的工作人員,每7天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除以上應檢人群之外的其他人群,如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企業人員、服務行業人員等屬愿檢盡檢人員,同時政府也會根據本地實際確定和動態調整優先檢測人群,這就需要大家關注我們省疾控官網,注意實時變化。
多長時間能出結果,取決于我們計算檢測時間的起點和檢測的標本量。通常大家到采樣點做的僅僅是標本采集,并不是“核酸檢測”。真正的核酸檢測是從標本送進實驗室工作臺開始,它要經過標本處理、核酸提取、試劑配置、核酸檢測四個步驟。檢測1份標本和檢測100份所使用的時間肯定是不一樣的。正常情況下,檢測1份標本需要花費2-4個小時,所謂“正常情況”是指檢測一次性成功,不需要再次復核,如果要重復,時間就要翻倍。
實際工作中,標本常常是批量送到實驗室,而且對于一些疑難標本,為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會進行再次重核。以省疾控中心實驗室的配置為例,正常情況下完成100份標本大概需要4-6個小時。
病毒是個狡猾的微生物,它會通過不斷的改變自我,也就是變異來適應宿主環境。核酸檢測僅能發現病毒的蹤跡,但是無法發現到它們是否發生了變異,基因測序就是一個放大鏡,能夠捕捉病毒的變異。目前大家熟知的德爾塔株、奧密克戎株,以及之前的阿爾法株、貝塔株,都是通過基因測序發現新冠病毒在DNA水平上的不同而命名的。通過基因測序我們還能發現病毒的相同點,例如此次遵義的病例,我們省疾控中心就通過基因測序,將獲得的結果與內蒙古、甘肅等地的結果做比較,發現它們都高度相似,因此得出遵義的這起新冠疫情與內蒙古、甘肅的疫情是同一傳染源的結論,為我們的疫情判斷和處置提供了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