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稅務局課題組

2021年6月,《2021年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建設工作要點》印發(以下簡稱《要點》),對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進行部署和安排,著力推進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等。因此,本課題通過稅收大數據,測算出貴州省綠色經濟發展指數的變化情況,并通過二級指標的變化來分析貴州省綠色經濟發展中的優勢與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為科學合理、全面客觀地評價經濟狀況是政府制定經濟政策、促進社會平穩發展的前提,經濟指數作為宏觀經濟運行的“晴雨表”,是各界了解經濟運行情況的重要工具。近年來,稅務系統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不斷獲得并積累了海量的企業經營數據,覆蓋企業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2016年金稅三期系統上線以來,隨著各類數據系統化和標準化程度越來越高,使用稅收數據反映經濟運行狀況的條件也日趨成熟。在此背景下,選擇使用2018年1季度以來我省噪音污染物、固體污染物、水污染物,以及氣體污染物的環境保護稅的納稅數據來研究了全省綠色經濟的發展情況。
通過對稅收數據的研究,本課題選取了綠色行業企業數量、綠色行業企業數量占比、綠色行業營業收入、綠色行業營業收入占比、單位污染戶營收、單位污染物營收,以及非污染戶占比八個指標作為綠色經濟發展指數的二級指標。各指標的計算公式,以及數據來源可見表1。

環境保護稅納稅申報表中的污染物分為了很多類,如噪音污染、氣體污染、水污染,以及固體廢物污染,每一種污染物排放的單位均不相同,難以直接相加。因此,本文先對氣體污染、水污染,以及固體廢物污染的單位排污產量進行無量綱化處理[由于噪音污染無法計算排放量,因此此處沒有包含噪音污染。],之后再對不同污染物的單位排污產量求均值,得到綜合污染物排放量。然后再分別用營業收入與GDP與綜合污染物排放量的比值去計算單位污染物營收與單位污染物GDP兩個指標。
(一)環境保護稅稅收收入與納稅戶數總體保持穩定,我省綠色經濟發展越來越好。

上圖呈現了貴州省2018年1季度以來綠色經濟發展的情況,可以看出,貴州省的綠色經濟一直呈現出一個穩步上升的態勢。其中,2018年1季度貴州省綠色經濟發展指數的取值為65.1,而2021年2季度的取值為91.7,增幅高達40.8%。從近一年的情況來看,貴州省綠色經濟發展指數同比增長了7.4%。可以看出,近年來貴州省的綠色經濟發展越來越好。
從整體情況來看,貴州省近年來環境保護稅的稅收收入與納稅戶數均基本保持穩定。其中2021年2季度實現環境保護稅收入2.17億元,環境保護稅納稅戶數8,808戶。相對于2018年2季度,環境保護稅稅收收入僅增長了3.65%,環境保護稅納稅戶數則下降了1.27%。而與此同時,相對于2018年2季度,貴州省2021年2季度的GDP則增長了28.77%(根據可變價格計算),即貴州省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基本實現了對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控制。
(二)氣體與水污染物的納稅戶數最多

環境保護稅納稅數據顯示,氣體與水污染物的納稅戶數最多。以2021年2季度為例,環境保護稅納稅戶數總計8808戶,其中,噪音污染物、固體污染物、氣體污染物以及水污染物的納稅戶數分別為354戶、292戶、4,791戶,以及3,371戶,占總納稅戶數的比重分別為4.0%、3.3%、54.4%,以及38.3%。即氣體污染物與水污染物的納稅戶數合計占到了總納稅戶數的92.7%。
值得注意的是,從環境保護稅的稅收收入情況來看,氣體污染物的環保稅稅收收入占比最高,2021年2季度氣體污染物的環保稅收入為1.48億元,占到了全部環境保護稅稅收收入的68.2%。
(三)環保稅的納稅戶數占比不斷降低
上圖呈現了環保稅的納稅戶數情況,可以看出,貴州省環保稅的納稅戶數占貴州總企

業數的比重正在不斷降低。由2018年1季度的0.145%下降到了2021年2季度的0.113%。這說明貴州省污染企業的比例正在不斷降低,反映了貴州省綠色經濟的發展情況。
正如上文所述,相對于2018年1季度,貴州省綠色經濟發展指數在2021年2季度的增幅高達40.8%。為此,對貴州省綠色經濟在此時期能夠得以大幅提高的原因進行了一下分析:

上表中的增幅列呈現了相對于2018年1季度,我省2021年2季度綠色經濟發展指數各項二級指標的增幅情況。可以看出,綠色經濟企業數量占比指數增幅最大,增幅高達66.0%;綠色經濟企業數量指數次之,增幅為65.1%;非環保納稅戶數占比排在第三位,增幅為50.9%;而單位污染戶營收指數與單位污染物營收增幅最小,增幅分別為22.9%與20.5%。
從各二級指標的增長對綠色經濟發展指數的貢獻率來看,綠色經濟企業數量占比與綠色經濟企業數量兩個二級指標的貢獻最大,分別貢獻了綠色經濟發展指數增幅的18.7%和18.5%,合計貢獻高達37.2%;單位污染戶營收與單位污染物營收的貢獻最小,分別為7.6%與7.1%。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2季度我省綠色經濟發展指數的同比增幅為7.4%,從上表可以看出,八個二級指標周有七個對貴州省綠色經濟發展指數起到了促進作用。其中,綠色經濟企業數量貢獻最大,同比增幅16.2%,貢獻率為27.7%;單位污染戶營收次之,同比增幅為15.3%,貢獻率為23.0%;非環保稅納稅戶數占比排在第三位,同比增幅12.6%,貢獻率為22.4%。而唯一一個對貴州省綠色經濟發展指數起到負面作用的二級指標為綠色經濟營收占比指數,該指數同比下降了14.8%,對貴州省綠色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負面作用。
(一)優化產業結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產業結構升級,有利于換發出新的經濟活力,促進經濟的增長,同時有助于生態環境的建設;做好產業升級,調整產業結構,進行產業的融合發展,提升產業的質量,有助于提升城鎮化的質量,有利于提高綠色經濟的效率,有利于提升當地二者之間的協調發展。我省應當探索更多的新型產業,將其產業進行細化,以其豐富的自然資源,開拓精品產業,提高其產業質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做好農業發展,大力推進新能源,并且利用其文化旅游名城,大力發展旅游產業,提升當地旅游業質量。
(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進程
新型城鎮化發展與綠色經濟效率都在遵循可持續的發展理念。俗話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省在今后的發展中應當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生態的理念,在城鎮化建設以及發展經濟的同時,加強城市生態環境的建設,增加城市森林面積。加強城市園林建設,提高城市綠化率。在城鎮化是進程中,應該聚焦污染防治領域的建設,深入貫徹節能環保的發展理念,推行綠色生產,對鋼鐵、煤炭等重污染行業進行技術改造,以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還要加強工業中固廢物的綜合利用,減少資源的浪費,踐行綠色經濟發展,提高城鎮化質量。
(三)增強綠色文明教育
對廣大民眾進行綠色文明教育,使其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綠色文明意識,能夠為綠色經濟效率的提升提供良好的輿論氛圍。可以在全社會各界廣泛開展環保活動,比如生態環保主題攝影、書法和國畫大賽,生態環境有獎征文,環保志愿服務等,同時積極做好環保新聞宣傳工作。通過綠色文明教育活動,形成綠色文明主流價值觀,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培育綠色文化,鼓勵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居住,形成人人崇尚綠色文明的社會氛圍
(四)加強綠色金融建設
提升綠色經濟效率應當著力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不斷完善綠色金融的規章制度,打造以市場為導向的合理、科學的綠色金融體系,以期達到資源的充分利用的目的。為綠色信貸業務構建規范的發展平臺,促進綠色債券等多種融資工具的發展,構建良好運行的綠色金融市場來滿足企業的綠色投資需求,為環境保護、資源節約以及綠色經濟發展提供金融資源支持。以綠色金融的建設穩步推進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發與推廣,將清潔的生產技術應用至多個領域。減少對于環境污染型企業的金融支撐力度,推動要素市場的縱向改革,提升資本利用效率,促進經濟擺脫粗放型發展,轉穩步推進經濟集約化發展。
綠色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途徑。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環境問題的高度重視和深刻認識。過去我國“三高”產業的快速發展,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是在資源和環境的硬約束下,實現經濟效益、生態環境、社會效益三者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必然要求。
確定綠色經濟中的生產活動后,為適應于統計需求,需要用一套通行的行業分類代碼表示。本文旨在建立綠色經濟行業分類,使用了我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代碼與相應經濟活動對應。但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有區別的是,國民經濟行業按照相同性質的經濟活動來分類,而綠色產業往往并不是由行業決定,各行業綠色發展平均水平也參差不齊,典型的污染和資源消耗較為嚴重的行業是熱力供應行業、紡織業和非金屬礦特制品業等。而例如電池行業有些公司生產的是節能環保電池,有些產業生產有污染電池,他們往往被放在一類國民經濟行業中,對此類特殊行業,本文根據青島當地發展相關數據進行了取舍,比如空調制冷行業青島大多企業選擇生產節能環保型的機器,所以我們將其列入綠色環保行業,而將一些綠色占比較少的行業進行來舍棄。因此,我們選取了國民經濟行業中的以下分類歸屬為“綠色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