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紹偉


摘要 為了解決生態環境建設下林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研究了林業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重要性和影響林業發展的因素,提出了林業發展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統籌規劃、加強林業建設管理工作、提高人們林業建設意識及增加技術和資金的投入,以期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 生態環境;林業;影響因素;措施
中圖分類號:F326.2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9–0175–02
由于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國內社會經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特別是在生活質量和經濟發展方面。但是,經濟的快速發展也造成了生態環境的惡化。森林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樹枝和樹葉可以有效阻隔灰塵,減少空氣中的灰塵飛揚,有效改善空氣質量。林業是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也是陸地生態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是構建新時代生態系統的基礎[1]。林業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可以有效解決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之間的矛盾,支撐生態環境建設和農業經濟發展。
1 林業發展的目的
1.1 提供優質的生態產品
不僅要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還要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態環境日益增長的需求,而更高品質的生態產品能夠滿足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林業肩負著建設森林生態系統、保護濕地生態系統、改善沙漠生態系統及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功能,能夠生產豐富、優質的生態產品。
1.2 提升生態功能等級
森林的生態功能具有節約水資源、減少噪聲污染和改善氣候環境等重要功能,森林生態功能等級直接受到森林生態結構的影響。隨著森林結構合理化的成熟,整個森林的生態功能等級也將得到顯著提高,因此當前的任務是調整森林結構,使其變得更加合理。
2 林業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重要性
2.1 林業為生態環境建設帶來社會效益
城市林業的發展和綠地的擴大,有利于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放松身心,滿足休閑娛樂的需求,有益于身心健康發展。在發展林業的同時,以水景、石景、山景為特色,使景觀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城市建筑與景觀的有機融合,促進了文化的傳播,為社會營造了有趣、愉悅的氛圍[2]。在一些地區,結合地區特色和風土人情,營造出具有地區特色的城市景觀,讓游客直接感受到該地區的文化,同時給當地人一種歸屬感和認同感,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林場森林經營類型(表1)。
2.2 林業為生態環境建設帶來經濟效益
林業和森林工業等相關業務在創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經濟中占有較高的份額。此外,還為城市居民提供了自然活動場所,全國城市公園建設如火如荼,促進林業發展,可以增加公園和景觀的相關效益。林業的間接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城市降溫、防風和保濕等方面,林業發展有助于改善水土環境,從而減少環境治理方面的財政支出,通過改善環境來提升投資環境的價值。
2.3 林業為生態環境建設帶來生態效益
在我國生態環境建設中,林業生態效益包括許多方面,通過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與氧氣的平衡,吸收二氧化碳和釋放氧氣來改善城市的氣候,調節空氣的濕度和溫度,吸收空氣中有毒有害成分,阻隔灰塵和凈化空氣。因此,污染治理工作往往需要計算和分析森林各個方面的生態效益[3]。
3 影響林業發展的因素
3.1 缺乏健全的制度體系
健全的制度管理體系可以有效促進林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執行所有發起的任務。由于缺乏相關制度,各種違法違規行為頻發,政府無法有效引導林業建設,影響生態建設的整體步伐。
3.2 人們的環保意識不強
從社會角度來看,受到經濟發展和教育水平的影響,我國大多數人缺乏或沒有環保意識,政府不重視對公眾環保意識的培養,缺乏環保宣傳。在這種新形勢下,我國生態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和破壞,植被和森林生產造林環境嚴峻,林業發展也受到很大的影響。此外,政府和公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不足,缺乏對森林經營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重要作用的認識,許多珍貴樹木被砍伐,阻礙了森林資源的健康穩定發展。
3.3 林業發展水平滯后,管理方式不科學
我國林業面積大,林種豐富,但人均林業面積與歐美發達國家相差甚遠。我國目前的林業發展管理以植樹造林為主,缺乏林木管理,管理方法不科學,不能因地制宜地進行林業管理,尚未實現因地制宜地進行森林開發經營[4]。在自然條件好但經濟發展滯后的地方,以植樹為主,后期疏于培育和管理,大面積地種植樹木,但成活率很低,導致林業發展滯后,而且森林砍伐和開發的數量遠高于人工林的數量,因此人工林的面積在逐年減少。
4 林業發展的有效措施
4.1 根據實際情況統籌規劃
對于林業的發展,應根據當地林業的實際情況,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規劃。為治理沙漠生態系統,一些地區需要優化和改善林業結構,規劃前需要實地調研,需要公民參與決策,兼顧農民和社會的實際需求,同時要明確規劃發展目標。首先,推進林業多元化建設,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間,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其次,最大限度地挖掘林業的生產潛力;最后,實現造林和物種的多樣化,建立生態環境體系,積極改善自然和人居的環境,真正造福人民。
4.2 加強林業建設管理
在林業生態環境實際建設過程中,需要加強各方面管理和進行科學的有效實施。嚴格落實相應的方針、政策,加強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有效開展生態系統恢復重建工作[5]。同時,需要保護和管理森林生態,加強區域水土流失治理,為林業整體開發建設提供良好的基礎。此外,農林部門和有關單位也要在林業生態保護和建設管理中發揮積極作用,切實做好各項工作。林區公路規劃建設(表2)。
4.3 加強人們對林業建設的認識
生態環境需要人們共同呵護和建設,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關系到全體市民的利益,因此需要培養人們的道德素養,提高人們的生態保護與建設意識尤為重要。同時,確定樹木和花卉的形態,可以增強人們的關愛意識和關懷意識,更好地建設生態環境。
4.4 加大技術和資金的投入
營造林業生態環境,發展林業離不開資金和技術的投入。當前,我國林業發展滯后,這與缺乏必要的資金和技術投入直接相關[6]。政府需要提高對林業生態保護和建設的重視,加大對林業項目的資金投入,將林業建設納入政府支出,提高投資比重。同時,要引進更加先進的現代林業管理技術,不斷拓寬生態保護渠道,動員社會力量,加強國際合作。
5 結束語
我國在以生態環境建設為基礎的林業發展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生態系統建設已成為衡量國家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林業建設質量已逐漸成為衡量現代文明城市的標準,要加強林業生態保護工程總體規劃,加大對林業發展的資金投入,引進先進技術,促進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麗娜.新農村基于生態環境建設的林業發展對策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7(16):92.
[2] 邢玉貴.基于生態環境建設的林業發展對策探討[J].南方農業,2015,9(6): 118,120.
[3] 尤明星.新農村基于生態環境建設的林業發展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6):53.
[4] 柳洋.生態林業工程建設及發展對策[J].黑龍江科學,2015,6(8):90.
[5] 呂文輝.淺談新形勢下的林業生態工程建設[J].農業與技術,2014,34(1):64.
[6] 丁杰勛.林業生態建設的相關問題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7,8(19):18-19.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