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社黨委書記、社長
2019年9月9日,是新民晚報90歲生日,這也是最早過90歲生日的內地媒體。在當天舉行的紀念座談會上,一套上下兩冊的精致圖書讓來賓們愛不釋手,書名就十分吸引人——《閱讀上海100勝》。作者是新民晚報的幾十位記者,他們通過“閱讀”城市的方式,來解讀上海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特別是發展進步中人民生活的改善與提升。100篇全媒體報道,既是上海發展的生動寫照和真實記錄,也為上海歷史留下了精彩一瞬。
作為這組報道策劃者和全書主編,我為此深感欣慰。這組作品,也傾注了我對上海的深深情感。

□ 圖為作者(右)2017年在陜西延川縣梁家河村采訪。
2017年5月,在中國共產黨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上,韓正同志代表十屆市委作報告時指出,上海未來五年要充滿活力,要成為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創新之城充滿活力、更有朝氣,全球創新企業、創新機構密集,國際科技精英和各類人才云集,世界創新資源、要素和資本聚集,創新智慧無處不在,創新創造活力競相迸發。人文之城公正包容、更富魅力,中外文化交相輝映,現代和傳統文明兼收并蓄,建筑是可以閱讀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公園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遵法誠信文明的,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生態之城更具韌性、更可持續,擁有綠色、低碳、健康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人與自然更加和諧,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環境更加怡人。
“建筑是可以閱讀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公園是最宜休憩的”。這些詩一般的語言,撥動了無數人的心弦。
“閱讀”城市,看出城市變化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改善,不是很好的主題報道選題嗎?作為新民晚報時任總編輯,我心中閃過這樣一個念頭。
我立即組織調研。我們發現,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的變化發展,在一些地標建筑和典型場景中,體現得尤為突出,這確實是觀察和解讀上海發展的絕佳視角。這樣的典型場景至少有幾十、上百個,正是這些具有重要典型意義的變化,匯聚成了上海發展波瀾壯闊的宏圖。我決定,選取100個具有重要典型意義的地標,通過記者深入采訪,細細“閱讀”變化,尋找發展脈絡,發現蘊含規律,描摹出上海這座城市新中國誕生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后發展的宏偉歷程。
我們設定的總題目,就叫做“閱讀上海100勝”,以100個著名地標、城市勝跡為視角,閱讀上海發展,展現城市進步。這個題目,也很好呼應了“建筑是可以閱讀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公園是最宜休憩的”這樣的意境。
經過充分準備和深入采訪,新民晚報選擇在2017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96周年紀念日那天,推出了這組重點報道的第一篇《興業紅光》。《興業紅光》以興業路黨的一大會址紀念館這個上海最重要地標,日益受到舉世矚目,深刻反映在建黨精神激勵與鼓舞下,上海不斷奮發努力、開拓創新,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精神。以《興業紅光》作為開篇之作,既有重要引領意義,也充分反映了我們報道立意。
這組報道一經推出,立即受到了讀者的歡迎,得到了廣泛認可,上海市委宣傳部的閱評也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視角獨特,采寫深入,編排得當,立意高遠。
這個系列報道在傳播樣式上,充分實現了媒體融合。每天一組的報道,采取了全媒體全記錄方式,不僅有報紙整版4000余字深度報道,配發兩到三張新聞照片,還充分運用新媒體方式,配有一段兩分鐘現場實景精彩視頻,手機掃描報紙二維碼即可觀看。通過這樣全媒體傳播方式,讀者可以立體化、形象化感受那些地標真實變化,更加直觀形象地“閱讀”城市的變化發展。報道形式新穎,表達生動,感染力強,一經推出,形成了極佳的傳播效果。
閱讀上海100勝。僅僅是讀一下100組報道的標題,一座世界級超大城市的變化發展場景,就撲面而來。
從開天辟地的《興業紅光》,到世界前沿的《螺鳴張江》;從心心念念的《夢清蘇河》,到眼界大開的《奇夢勝地》;從悠閑自在的《濱江漫步》,到精彩奪目的《海上王冠》。你可以看《商港鷗翔》觀《洋山塔林》,去《申江清源》探《曲水流金》,當《風起前灘》《龍騰魚躍》時,不妨《一柱觀天》睹《水門新顏》;在《金色外灘》望《江上明珠》,身旁《玉蘭花開》中有《古堡清泉》;在《四季花雨》的《延中森林》里,能摘《桃源玉露》;當《漁陽星火》點燃的時候,《東方之睛》睜大了目光,見《三峰入云》聽《學林書聲》看《哈哈世界》。《青西波影》里有《滴水映日》,《交響復興》中觀《南西霓彩》,聞《書香思南》能《九峰望遠》,展《虹橋四葉》顯《風華曹楊》,當《華亭唱晚》《臨空虹照》之際,有《上海之翼》摹《金山畫韻》。在《航頭大居》與《上海原點》,有《水晶宮殿》如《辰山秘境》;在《百花田舍》里《環島聽風》,臨《浦江臥虹》望《長風萬里》,《珠玉芬芳》中看《活力新場》。在《愚園弄堂》《枕海聽潮》,迎《東平晨曦》間有《練塘蛙鳴》;在《大河環翠》處聽《南郊鱗動》,《五角星輝》間看《思源傳薪》,去《錦繡天地》尋《中流清泓》。《灣谷新晴》處有《彩蝶飛舞》與《杏林奇刀》,《召稼重樓》上探《中華藝宮》與《豫園新韻》,入《地下藝廊》聞《朱里香訊》。踩著《時代飛輪》去《孫橋新圃》和《不夜金城》,在《海灣聽松》處見《銀鷗展翅》;《市北云天》能《長街信步》,《武康文韻》中有《廣場奇珍》,而《江南長興》的《創智天地》里《老街有喜》,在《嘉北林深》處有《白龍過江》;《藝樹東方》如《江灣卿云》,《浪漫衡復》中《晶彩自然》;雖《八面來風》更《有鳳來儀》,在《大寧馨城》體驗《上海速度》。《旗展朝暉》處有《畫舫流光》,《書山悅讀》在《金道銀林》,《綠島仙蹤》看《綠鏈繞城》,《坊間日月》中有《蘭臺競技》,在《郵政大樓》上看《東灘歸羽》。最震撼是《廊下稻浪》中崛起《地球明珠》。
100個新時代上海勝景,100個上海發展縮影,100個中國奮進象征。
“閱讀上海100勝”的意義還在于,城市是人類文明的承載者、記錄者、傳習者,書寫著人類文明發展的軌跡。閱讀城市,也是在閱讀一部人類發展史、文明變遷史的精彩片段。
人類總是把自己對文明的每一點想象,仔細地固化在對城市的精心雕琢上,由此留下了一部綿延不絕的文明歷史。從古巴比倫花園、雅典衛城、羅馬帝國廣場、維也納金色大廳到東方的紫禁城,每一塊磚石上、每一條舊巷中,都能撫摸到歷史的變遷、感受到歲月的滄桑。直到今天,人們依然把對文明的向往,澆鑄在城市的建筑中。從紐約、倫敦、巴黎一直到東方的上海,現代文明的精萃,依然深深地印刻在這些城市的磚瓦間、街巷里、高樓中。
當歷史迭代進入到上海時刻,“閱讀上海100勝”,能最真切地感受到世界上最激動人心的變化與發展。
“閱讀上海100勝”系列報道,獲2018年上海新聞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