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體會】一個民族團結的小故事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個民族團結小故事。2019年的4月,我得知在克拉瑪依的獨山子區(qū)有這樣一對兒“兄弟”,哥哥吳慧明是漢族,弟弟阿力木是維吾爾族,并且兩人同穿“一雙鞋”走過了十年路,引起我們的極大興趣,我立即出發(fā),驅車前往130公里外的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qū)尋找兩位主人公。
到達獨山子區(qū)后,我們立即投入采訪,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阿力木小時候因為一場事故失去了左腿。吳慧明在27歲時因意外右腿受傷,2009年右腿再次受傷不得已做了截肢手術。也許是因為同病相憐,也許是因為感同身受,阿力木和吳慧明機緣巧合熟絡起來,阿力木開玩笑地說:“哥哥,你看你只有一條左腿,我只有一條右腿,而且我們的腳還一樣大,這是什么樣的緣分啊,這下好了,我攢了多年的左腳鞋子總算派上用場了,以后你就不用買鞋子了,你的鞋子我都包了”,他把6只嶄新的左腳皮鞋送給了吳慧明。
兩個人,一雙鞋,相互扶持走過10年。左腳和右腳合起來才是一雙完整的腳,無數(shù)普通人的相互溫暖才匯成了血濃于水的深情,我們13億多同胞緊緊團結在一起才是幸福的祖國大家庭。

□ 圖為克拉瑪依市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總編輯杜毅(中)、全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黎子嘉(左一)、全媒體新聞中心播音員韓梅(右一)。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各族群眾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我想,阿力木和吳慧明這對普普通通的兄弟之間的情誼,就是一幕民族團結大愛的感人故事,他們就是新疆民族團結的代言人。在新疆還有很多像阿力木和吳慧明這樣的民族團結典范,而作為新聞工作者來說,我們要用好手中的鏡頭和筆,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講好新疆民族團結的故事,向全國人民宣傳新疆社會穩(wěn)定的大好局勢,宣傳各民族手足相親的感人故事,宣傳新疆各族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幸福生活。
評委點評
一是小故事反映大主題,將民族團結的深刻思想內涵濃縮到生動而鮮活的兄弟般情誼交往中。同時,通過報道阿力木失去左腿后,不放棄對生活的希望,自學烤制馕餅手藝,憑借自己勤勞的雙手勞動致富,并給同樣殘疾的吳慧明以關心和鼓勵,反映了新時代殘疾人身殘志不殘、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具有勵志意義。

周然毅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評委、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lián)合會副秘書長、《中國廣播電視學刊》常務副總編輯
二是展示了記者踐行“四力”要求的成果。好的新聞報道要靠好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來完成。這則消息源于記者在采訪中,看見兩位在街邊攀談的不同民族的市民,其中一人只有左腿,另一人只有右腿。
記者敏銳察覺到他們之間一定有故事,因而走近他們,近距離觀察他們的生活交往和心靈交流,捕捉精彩瞬間,以獨特視角展現(xiàn)兩人的兄弟情誼。此外,這則消息故事性強,主題鮮明,人物事跡真實鮮活,鏡頭畫面感強、沖擊力大,語言樸實、感人至深,獲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