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體會】堅持“開門辦評論”

易其洋寧波日報報網理論評論部主任,高級編輯
寧波日報的評論專欄《明州論壇》,一辦40年,從未中斷。堅持“開門辦評論”,擁有一大批“評論作者”,作品量大質優,評說題材無所不包,是《明州論壇》深受讀者喜愛的重要原因。
開設評論專欄,首要的難題是“誰來供稿”。也就是說,一個專欄要辦得下去、辦出名頭,最難的是作者隊伍建設。《明州論壇》發稿量大,評論員兼編輯,多則兩個人,少則一個人,也曾一度遭遇“稿荒”。
多年來,《明州論壇》通過舉辦有獎征文、專欄評論培訓班和筆會,請全國知名評論員授課,組織大家相互交流等手段,發現和培育了一支比較穩定、不斷更新的評論作者隊伍。這支作者隊伍,由新聞工作者、機關干部、基層人員、企業家、學校師生、理論工作者、解放軍官兵、公安干警、法律工作者、工人、農民、外來務工者等組成,一直保持二三十人的規模,幾乎遍布社會各界。
為穩定和擴大評論作者隊伍,《明州論壇》編輯選稿堅持“論稿不論人”,只要來稿有可取之處,不管認不認識作者,都認真修改,精心編發;不光發好作者的稿子,還時不時與作者聯系,問問他們“有什么”,說說自己“要什么”;每有“大事”,都會召開座談會,請大家出主意、想辦法、寫稿子;每到年底,召開評論工作年度會議,大家暢所欲言,碰撞啟發。
堅持“開門辦評論”,好處不少。
一是有一支“請之能來,來之能寫,寫之能用”的“編外隊伍”,卻很好地彌補了只靠自己評論員寫稿,往往“供不應求”或“貨不對路”甚至“為寫而寫”的缺陷。
二是作者生活在讀者中,能敏銳感知社會的熱點和痛點,且往往敢于觸及時弊。寫出來的評論總能“說到點子上”,也更容易引起關注,擴大評論的傳播面和影響力,推動問題解決和工作改進。
三是評論作者多是不同領域的行家里手,術業有專攻,所寫評論見解獨到、貼近生活,確保了評論題材的廣泛性,有三位作者還出版過個人評論作品集。
【評委點評】
韓雋 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評委,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明州論壇》特色突出。
作為地方群眾性評論專欄,其題材廣泛堪稱琳瑯滿目,涉及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發家致富、民企發展、干部作風、黨群關系、反腐倡廉、社會公平、法制建設、見義勇為、城市發展、環境保護、文明創建、師德醫風、婚姻家庭、生兒育女、尊老愛幼、讀書學習、休閑旅游等等,但時時事事聚焦區域全局性、代表性、傾向性的事件、問題和現象,集中反映群眾的意見、要求、呼聲、愿望,挖根源、點本質、刺痛點,評判是非、矯糅曲直、平等對話、引領輿論。《明州論壇》都做到了。
第二個特點是明確和明顯的本土化,以寧波新聞“事體”為由頭,選稿盡量堅持“兩頭在內”,即本地人寫本地事,至少也有一頭在內,或作者、或由頭是本地,或雖是外地由頭但與寧波有關,本地化程度保持在75%以上,形成了一方水土一方寧波人的精神營地。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特點是評論員隊伍的開放,長期動態遴選,多來自寧波各行各業,一直保持固定二三十人的規模。
優秀專欄的影響力輻射力滲透力等,都與長期的專欄塑造、建設、維護不可分割。其他諸如鮮明的寫作風格、注重融合傳播、定期出版作品精選集等,一系列的進步和創新都因之而來,優質內容、格調和風格,一起構成了《明州論壇》的鮮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