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體會】形式創新路上不忘內容初心
我們作品的主題是:時代變了,初心未變。同樣,在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在形式創新路上,不能忘記內容初心。這也是我們這個作品創作過程中很深的體會。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作為一個地方媒體,華龍網如何在70周年的宏大敘事中找到獨特切口,這是我們從年初就開始思考的。

康延芳重慶華龍網集團融媒體新聞中心總監
網上流行這樣一句話: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今是很多人的火璀璨,車水喧囂。而這背一座流淌著紅英雄之城。為立,這里有無身陷囹圄、至行。重慶如打卡地,燈馬龍,繁華后,重慶也是色基因血液的了新中國的成數的革命志士死不屈。他們用滾燙的熱血換來了現世安寧。如果他們還活著,能親眼看看他們守護的山河,該多好!如果我們能遇到他們,又想說些什么?
英雄不能復活。但假如有平行時空,假如可以在平行世界里相遇呢——就這樣,我們萌生了平行世界對話的創意,將這盛世繁華用手中的筆和畫面告訴他們:作為后輩,我們會繼續守護這片山河。時代變了,但是你們曾堅守的初心至今未變。這,便成了作品主題。
經過多次討論,我們最終選擇了大家熟知的“小蘿卜頭”、革命女青年楊漢秀、毅然投身革命的富家子弟王樸,分別與現代的小學生、職場女性、大學畢業生在平行世界隔空對話來展示。
有了好的內容、靈魂,這時也需要高“顏值”的“皮囊”,制作必須精心精良。
事實上,創意“天馬行空”一時爽,采編執行起來難上難。把腦海中的思路變成作品的過程,并不容易。
首先是文案,要揣摩烈士的口吻。怎么說才像烈士的話?才能引起大家共鳴?編導每天對著電腦自言自語,幾乎“人格分裂”。短短幾句對話,大家反復預演了無數次。
拍攝時,為避開渣滓洞白公館人流高峰,只能在閉館后進行,每場拍攝結束都已是深夜。空蕩蕩的歌樂山空無一人,讓人毛骨悚然。山上的蚊子特別毒,每場拍下來,大家身上都被咬出一身包。
手繪、后期等環節同樣讓人“爆肝”。“手部太生硬,重新做!”“面部表情不到位,重新畫!”“服裝不對頭,重新設計!”……反復修改幾近崩潰。還有發布前最嚴苛的審核也讓人脫了幾層皮。
當然,最后的結果證明,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新中國成立70年這個主題,各地媒體都有各地媒體的做法,而我們緊扣了重慶獨有的紅巖精神。
紅巖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也是重慶獨有的紅色文化。作品緊扣紅巖精神、紅巖烈士展開,講述他們的故事,傳承他們的精神,引起今人的共鳴,也正是應了那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樣,在做重大主題的新聞策劃時,作為地方媒體,選材時也要意識到,地方的才是全國的,這樣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
評委點評
敘事創新和產品思維的積極探索
馮海青 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評委、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書記處書記
將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兩個重大主題緊密結合,卻在報道上別開生面,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是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的融合創新作品《2019對話1949:時代變了,初心未變》給人的第一印象。
媒體融合報道創新不易,尤其是重大主題報道往往會選擇傳統的線性敘事表達。這件作品另辟蹊徑,通過孩子、女性、青年三組人物,三個不同的故事場景,以“平行世界”隔空對話的方式,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特殊節點,生動闡釋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深刻內涵。這種敘事創新,使新媒體受眾產生強烈的沉浸感和代入感,改變了傳統敘事“講故事——聽故事”的單一模式,讓受眾得以在兩個平行世界中穿梭體驗,感懷時代之變,感悟不變初心。敘事創新,正成為媒體融合報道作品在內容表達創新上的一個重要突破口,以此更加注重契合用戶體驗,注重內容本身與用戶的連接與交流。
《2019對話1949:時代變了,初心未變》的創新,還在于它既有作品思維,也有產品思維。主創人員從平行世界對話的內容構思入手,運用技術手段給用戶以“單機、雙機”模式的選擇,將游戲中常見的雙人分屏合作模式帶入主題報道,大大增強了內容的互動性,以及內容產品本身的社交屬性。摘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表明作品中這些融合創新的探索被肯定,無疑會鼓勵媒體融合類作品不斷創優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