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鑫 山煤國際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隨著綠色低碳漸漸成為全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風向標,清潔能源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趕超傳統能源。這其中受沖擊最大的莫過于煤炭行業。由于國內不少煤炭企業已經形成了較為固化的融資意識和方式,以至于一朝面臨顛覆性變化時,不少煤炭企業難以應對融資環境的結構性調整。這不僅導致企業融資活動遭遇重重阻礙,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因此,全面分析煤炭企業融資影響因素,積極探索優化融資的路徑和措施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通常情況下,任何行業和企業的融資活動往往都是受到市場行情波動影響之下的重要選擇。煤炭企業融資活動最典型的影響因素也來自于市場。
比如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經濟環境持續惡化的大趨勢難以得到有效轉變,不可避免連累國內市場。在經濟發展從高速向中高速的調整中,作為傳統能源行業典型代表的煤炭企業首當其沖。一方面是市場需求明顯下降,造成煤炭產品價格持續下滑,企業收入持續減少。不少煤炭企業開始遭遇連續性虧損的沖擊。為維持正常生產經營,許多煤炭企業不得不通過增加融資數額應對危機。另一方面,由于市場疲軟的情況短時間得不到根本性解決,煤炭企業庫存壓力與日俱增,已經成為阻礙企業發展的負面影響因素。部分煤炭企業只能通過增加融資的方式維持生存。
從這些情況不難看出,市場因素確是當前企業融資面臨的最大影響因素,也是煤炭企業很難掌控、承受壓力最大的影響因素之一。
隨著“碳達峰”與“碳中和”成為國家戰略,清潔能源與新能源逐漸取代傳統能源已成大勢所趨。大力發展清潔能源與新能源的同時,針對傳統能源的各項改革措施也在不斷加快推進速度。煤炭企業作為最具代表性的傳統能源產業不可避免受到這些國家戰略決策的影響。
政策層面的影響不僅具有全面性,而且通常存在更加迅速和有顯著的制度剛性等特點。比如早在“十二五”期間國家就持續推出關停并轉等涉及煤炭產業的結構性改革措施。這些政策必然深刻影響到煤炭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其中企業融資活動更需要結合這些方針政策加速優化調整。這也是造成不少煤炭企業融資活動面臨重大壓力的政策影響因素所在。
作為傳統能源業中的支柱產業,許多大中型煤炭企業擁有眾多關聯企業。這些企業彼此間又存在投資融資行為,其中連環投融資、相互投融資等情況極為普遍。而煤炭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的特殊屬性及近年來市場價格的連續下滑則決定了這些關聯企業之間信貸交易隱藏的風險逐漸顯現。
一方面,這些彼此間的信貸活動可能造成煤炭企業資本額度虛增,給企業融資管理工作造成各種不利影響。另一方面則可能給銀行等金融機構了解企業真實融資情況造成困擾。尤其部分關聯企業投融資信息不公開、不透明,彼此間又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擔保等情況。這些都會給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息獲取及風險判斷等產生障礙。因此隨著市場及政策等方面不利因素持續增加,關聯企業信貸交易也成為煤炭企業融資活動的負面影響因素之一。
在十余年時間內,煤炭業是獲得融資最多、發展速度最快、收益最高的行業之一。不少規模化煤炭企業在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的融資過程相對簡便、快捷,使企業逐漸形成了依賴心理,以至于其后每到需要融資時便第一時間選擇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同時,較為漫長的發展時間和逐漸固化的融資渠道也造成不少煤炭企業的融資成本水漲船高。在市場環境等外部利好因素持續存在的狀態下,煤炭企業以較為豐厚的盈利應對持續增加的融資成本綽綽有余,因而不曾關注到融資成本增加的問題。當環境變化趨于不利時,渠道偏窄、成本偏高逐漸成為部分煤炭企業融資活動的巨大短板。更有個別煤炭企業在狹窄的融資渠道和過于高昂的融資成本面前敗下陣來,成為影響企業生存的巨大障礙。
作為資源密集和勞動密集的行業代表之一,煤炭企業普遍存在資產負債率過高的情況。這是由于煤炭企業中有不少具有只追求速度而忽略品質的傾向。其具體表現就是這些煤炭企業的融資規模擴展速度過快,逐漸脫離了企業發展現實所需。更有個別煤炭企業在盲目追求融資規模過程中潛藏了巨大的風險隱患,也就是資產負債率過高導致資不抵債、資金鏈斷裂等惡果。一旦利好因素不再,這些煤炭企業盲目擴張的融資規模便有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從部分煤炭企業融資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以發現,這些遭遇沖擊的企業在融資活動中存在重融資卻輕管理的問題。也就是只熱衷于獲取資金,但在資金到位后的善加利用、控制風險、增加投入產出等更多后續環節卻管理缺位。而煤炭企業融資活動的目標并非簡單取得資金,而是利用資金獲得越來越多價值產出、助力企業不斷增加盈利。倘若融資成功后隨意處置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或者資金投入與價值產出不成比例,則融資活動其實存在根本性的失敗風險,也會對企業后續正常生存造成不可預估的危機。
由此可見,重融資輕管理問題長期存在是引發部分煤炭企業融資困境的根本性問題,也是存在于個別煤炭企業管理思想深層的缺陷和漏洞,需要這些企業格外加以重視和關注。
一是受疫情影響部分企業出現訂單減少、銷售回款和產銷銜接不暢、應收賬款升高的狀況,使企業的流動資金趨緊,企業融資瓶頸約束凸顯。
二是永城煤電構成實質性違約導致債券市場出現劇烈波動,使企業債券融資舉步維艱,計劃發行的債券全部取消或延期發行,其他融資項目由于資方的審慎態度而形成多重審核和更為煩瑣復雜的流程,部分銀行的總行下調對煤炭行業評級,降低對煤炭企業的授信額度,都導致了省屬煤炭企業融資的困難。
前面已經提到,管理思想是影響煤炭企業融資活動的根本性因素。而新時期煤炭企業優化融資路徑恰恰需要加快轉變思想觀念,優化管理模式,基于指導思想的超越與突破以實現企業融資管理的提質增效。
比如對規?;禾科髽I來說,資金集中管理是應對融資管理困境的重要措施。實現資金集中式、集約式、統一化管理有助于避免分支機構中資金體外循環或者出現小金庫等違紀違規操作,對提高企業資金管理安全性與有效性至關重要。集中管理資金也有助于煤炭企業將有限的資金用于更加急需的建設項目或經營環節,有利于融資所得資金實現最大限度的利益產出。這是避免融資管理隨意粗放狀態下不合理支出和人為浪費資金等不良現象的重要舉措。
負債經營雖然是國際通行的現代企業經營重要形式,然而資產負債率的合理性卻是決定企業健康成長的核心因素。資產負債率過高或過低都會不同程度影響企業發展。尤其不少煤炭企業長期資產負債率過高的事實已經嚴重阻礙了自身生存,格外需要多措并舉壓降資產負債率。
一是提升盈利水平,從根本上降低債務規模,強化內部管理,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著力提升經營管理水平,通過創新驅動提高生產率,壓控成本投入,增強企業盈利能力,不斷增加經營積累;
二是優化債務結構,化解短期債務風險,利用永續債、市場化債轉股以及資產證券化手段,降低資產負債率;
三是建立健全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對高負債高風險企業建檔監控,加強對企業運營和重大風險的動態監測,引導企業做好風險應對工作。
避免單一渠道融資是優化煤炭企業融資路徑的最主要措施。多渠道融資、促進結構性優化至關重要。
比如發揮中介機構平臺優勢,加大對煤炭企業資金、擔保、增信方面的支持。
又如加強外部融資管理,在保證債務安全的前提下,拓寬融資渠道,調整融資種類結構,高利率轉低利率,短期貸款轉長期貸款,合理適度地擴大債券市場上的融資比例,積極考慮進入資本市場增加融資渠道等。拓展渠道不僅有助于煤炭企業避免單一化增加融資風險,也能在更大程度上降低融資成本。這既能幫助企業改變傳統模式下對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的過度依賴,也能引導企業積極主動探索多渠道融資和豐富管理形式,是實現融資及資金管理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
再如平衡日常開支及項目投資的資金流,加強投資管理,嚴格落實項目資金,統籌自有資金,做到“先籌后用、略有節余”。
影響煤炭企業融資的因素不一而足,但概括起來一般有市場、政策及關聯交易等內外環境變化。而導致煤炭企業遭遇融資困難的并非是一朝一夕的突變,而是經年累月陳舊落后管理模式的綜合影響。也就是說,多年來煤炭企業在相對寬松的融資環境中形成了較為粗放和隨意的管理機制,對環境惡化的預估嚴重不足,一旦出現結構性調整與不利因素疊加,不少煤炭企業往往缺乏隨機應變的意識和能力,以至于融資路徑不暢,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企業正常的生產和發展??梢?,煤炭企業融資活動雖然時刻受到各種環境因素影響,但歸根結底仍然是管理思想和方式方法上存在缺陷和漏洞。故,新時期煤炭企業應對融資困境的策略不應僅僅局限在技術手段層面的簡單改良,而是必須要從管理意識的深層有所超越和突破。只有基于更加戰略和長遠的目標導向全面優化資金管理理念及架構,進而有效拓展融資渠道和路徑,煤炭企業融資活動才能在更加廣闊的空間中不斷優化創新,才能基于科學發展理念探索更加具有可持續性的融資模式。這不僅是新時期煤炭企業全面優化融資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新形勢下向管理要效益、以現代化和科學化的融資模式助力煤炭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