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紋 貴州廣播電視大學(貴州職業技術學院)
2018 年,我國發布了《智慧校園總體框架》,對智慧校園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智慧校園系統當中,“智慧財務”的建設,一方面能夠為學校的財務管理工作提供新的發展平臺,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各地區高校之間的信息整合能力。基于此,在進行“智慧財務”系統建設的過程中,要求高校管理者能夠積極轉變觀念,做好頂層設計,并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完善“智慧財務”系統建設效率的同時,為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的有序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首先是基礎設施完善的環節。作為高校“智慧財務”系統建設的基礎,完善基礎設施,包括落實網絡資源以及各類硬件系統,包括對互聯網資源、服務器資源、存儲設備和輸出設備進行匯總和整合,以便于確保“智慧財務”系統虛擬服務、信息傳輸服務的有效性[1]。
其次是數據共享中心的建立。要求高校的技術管理人員能夠基于數據庫技術,搭建完善的數據倉庫,對數據進行科學的挖掘、加工、分析和傳遞,以便于確保高校內外各部門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的互通共享。
再次是應用支撐平臺建設的環節。作為“智慧財務”系統,各類財務應用軟件的運行載體應用支撐平臺能夠進一步對數據共享和業務流程進行多元化管理,而且應用支撐平臺本身具有可擴展性和開發性,可以實現多系統和多業務的集成與整合,在明確用戶權限和職責的基礎之上,確保各類流程符合規范。
最后是財務應用軟件和用戶使用界面的構建。財務應用軟件是財務活動管理和開展基本業務的基礎性應用軟件,能夠為“智慧財務”平臺的建設提供基礎;而用戶使用界面則是為用戶提供服務的一項基礎性操作界面,可以為用戶辦理基本的信息查詢服務和其他業務等。
高校“智慧財務”系統的建設和推進本身是一個漫長且不易實現的過程,想要突破原有的財務管理模式,就要求高校的財務管理者能夠進行多元化的調研、開發、設計和反饋運維等工作,并向其中投入大量的物力、財力和時間等。與此同時,還要取得相關上層領導的大力支持,即要求學校領導能夠積極轉變觀念,重視“智慧財務”系統的建設和推動工作。例如,在“智慧財務”系統建設初期,學校的財務管理人員需要向校長匯報該系統的可行性、前瞻性,使其能夠意識到構建“智慧財務”系統的重要價值。本身具有互聯互通、業財融合、數據共享等功能,并在很大程度上與時俱進地降低了運維成本,提高學校整體的工作水平。只有學校領導層對該項工作的推進予以高度重視,才能保障政策和經費方面的充足,以此來使相關工作得以順利推進。
高校“智慧財務”系統的頂層設計工作,除了要做好必要的技術準備工作之外,更應該梳理高校當前的財務流程,組織相應的框架并分析數據平臺容量以及財務指標等。其中不僅涉及數據查詢、資金繳費及核算等工作,還要求對高校的銀行、科研、人事、教務等系統進行多元化的統籌和管理,實現橫向和縱向的多邊把控。也就是說,只有頂層設計步驟得以完善,才能夠確保“智慧財務”系統的有序運行。例如在啟動“智慧財務”系統初期階段,財務管理人員可以深入到師生群體當中開展調查,聽取他們的建議,并羅列建議清單。與此同時,召開基層領導小組,認真分析溝通,確定需求,規劃制定各系統各部門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有步驟地實施頂層設計工作。如技術團隊要注重“智慧財務”平臺和界面的開發;而市場團隊則應該向領導或其他企業宣傳“智慧財務”系統建設的優越性,以便于取得融資,合理分工,提升工作效能[2]。
高校“智慧財務”系統的建設本身是一項多維度和多元化的系統性工程,并不是領導層和財務管理部門單槍匹馬就能夠完成的,其他各部門甚至社會成員都能夠積極參與到“智慧財務”系統建設的實踐當中。要以高校為領導構建相應的建設小組,例如由學校的財務管理者擔任組長,下設辦公室以及其他各職能負責人。要求學校的后勤處、人事處、學生處和教務處都能夠抽取一定的基層員工深入到“智慧財務”系統的建設當中,并對這些員工進行積極的培訓,使其具備市場前瞻意識、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信息處理能力,以便于維護、確保硬件軟件系統的有序運行,及時反饋有關建議,突出“智慧財務”系統建設的優越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逐漸發展,“互聯網+教育”模式成為教育事業加速進步的重要轉折點。因此,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也應該推陳出新,通過建設“智慧財務”系統,一方面能夠保障業務的有序整合,實現資源的合理調配,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與時俱進地優化高校的服務職能。在進行“智慧財務”系統建設的過程中,要求高校管理者能夠加強重視,積極轉變觀念,落實頂層設計的工作,成立專門的機構組織,確保“智慧財務”系統的有效運行和加速落實,以此來為高校實現優化發展提供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