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鎮宇 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會計專業培養出的財會人員在社會上需求量極高,這一類專業人員對于經濟的穩健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為此必須要不斷完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加強會計人才培養質量。“1+X”證書制度是高職教育改革過程中所實施的重要制度之一,可以提高新時代下職業教育質量,滿足人才發展需求,使高職院校培養出的人才可以符合社會企業的要求,解決就業問題。作為高職教師需要正確認識“1+X”證書制度在課程體系中的融入必要性,深入理解“1+X”證書制度的內涵,逐步完善教學體系,使其可以和會計專業教學內容進行有機融合,提高會計專業教學質量。
“1+X”證書制度中的“1”具體是指學歷證書,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成階段教育任務所獲取的文憑證書,“X”是指不同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1+X”證書制度要求學生在以往只獲得學歷證書的基礎上獲取職業技能證書,保證學生在畢業時可以擁有專業的理論知識和職業技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職能能力。“1+X”證書制度中學歷證書是基礎,其他證書是對學歷證書的補充和強化,兩種證書在該制度體系下會進行銜接和融合,調整以往的教學目標,優化教學內容,促使學習成果的相互轉化,提升人才培養效果。
人才培養目標是引導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基礎,要想保證能夠落實“1+X”證書制度,需要對培養目標進行優化和改進,提高教學活動的 科學性。針對高職會計專業而言,應當結合社會上對于會計人才的需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保證培養目標符合職業能力訴求。第一,將“1+X”證書認定為一個整體,在對學生實施理論知識教學的同時實施職業技能教育,提高學生會計實踐操作技能說,強化學生對于會計知識的理解程度。第二,將職業技能等級要求作為培養目標之一[2]。在智能化時代下,智能財稅以及財務共享均是會計行業的新型發展趨勢,需要針對這些新技能、新技術要求學生考取相應的證書,并將其融入教育活動目標中,加強學生對職業技能證書考取的重視度。第三,從多個維度出發選擇職業技能證書。從橫向維度來看,需要為學生提供多個獲取職業技能證書的渠道和途徑,培養學生形成復合型人才;從縱向維度來看,需要讓學生獲取初級證書、中級證書和高級證書,不斷提升學生會計技能的熟練程度。高校需要針對企業發展需求將培養出掌握成本核算、財務管理、稅收數據申報、報表制作、票據制單、票據審核、資金管控等多樣技能的創新型復合人才。
“三教”改革是加快“1+X”證書制度落實的重要方式,可以促進會計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優化教師、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之間的關系,逐步深化教學改革。下文將從教師培訓、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改進三個角度出發分析“三教”改革措施。
1.打造雙師型教學隊伍
在“1+X”證書制度下需要打造雙師型教學隊伍,擴大教師隊伍規模,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師資力量,可以確保學生獲取學歷證書的同時通過會計行業職業技能等級考核[3]。在雙師型隊伍中需要同時包括專職教師和企業會計人才,前者可以為學生講解有關于會計行業的理論知識內容,后者為學生提供實際案例,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可以對會計行業的發展和崗位需求有深刻的理解。在選擇企業導師時同時還需要挑選具有智能財稅意識的培訓專家,能夠針對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全新發展理念對學生實施教學。高職院校需要構建教師成長體系,改變績效考核方式,針對教師的教學業績提供適當獎勵,例如職務晉升、評聘以及物質獎勵等,調動高職教師參與培訓、接洽企業的積極性,提高高職教師的綜合能力。學校和企業之間可以構建雙向的應聘機制,使得兩者之間可以做到互相兼職、互相應聘,為學生提供一支專業的教師隊伍,確保“1+X”證書制度能夠得到落實。
2.開發符合“1+X”證書制度要求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學生進行學習的重要基礎,以往教師只是針對該階段的教學任務實施教育,在增加了“X”證書之后,需要學生能夠擁有通過職業技能考核的能力,因此也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進。第一,教師需要結合會計專業職業技能等級考核內容和等級標準進行分析,梳理兩種證書學習內容中存在的相同內容,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和補充。第二,高校和企業之間需要開發全新教學內容。企業可以為高校提供會計行業的新知識或者新規范,將最新的發展理念融入教學內容中,更新知識體系,同時聯合修訂有關于教學活動的標準和要求,為學生提供配套資源,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3.加快教學方法改革速度
教學方法單一是以往會計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需要重點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可以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提供有效支持,讓專業人才能夠掌握會計實踐技能[4]。第一,引進新型的教學模式。任務式教學法和項目式教學法是會計專業所使用的新型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融合程度,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能力,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活動中,解決實踐問題。第二,打造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引進可以提高教學效率,為學生提供新的學習平臺,優化原有的教學環境,符合教育信息化改革趨勢。(1)引進各類信息化教學設備,為教學改革提供硬件基礎。教學信息化離不開硬件設備的保障,高職院校需要對現有的教學環境進行調整,例如引進電子白板、構建智慧教室等,可以對傳統的教學活動形式進行改進。同時結合學校的教學需求搭建信息化教育平臺,讓學生可以通過信息化平臺進行學習,運用網絡技術獲取充足的教學資源,了解未來會計專業的研究趨勢。(2)引進智能化會計管理系統。在現代企業中已經開始應用了信息化管理系統,傳統的會計工作模式已經出現了變化,為了能夠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使其可以熟悉現有的會計工作模式,需要將管理系統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在學習過程中訓練學生利用線上平臺完成實踐訓練,有利于強化學生對于智能財稅的理解程度,形成先進的職業理念,領悟會計行業的發展趨勢[5]。
“1+X”證書制度關乎到多個角色的不同利益,包括高校內的學生、校外企業以及培訓機構等,因此要想確保制度的實施,需求調動多方主體的能動性。高職院校是實施“1+X”證書制度的主要主體,應當做好制度實施保障條件,確保改革活動的有序推進。第一,針對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進行改建,將職業技能的教學評價作為核心,加強高職院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強度。第二,采取學分轉化管理的手段。在“1+X”證書制度實施過程中需要針對職業技能考核證書實施學分轉換,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避免學生出現無法兼顧證書考核和學習任務的問題。第三,構建實踐訓練基地。校企應當聯合為學生建設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職業技能的訓練提供良好的環境,同時結合“X”證書的要求制定實訓項目,讓學生能夠通過實踐訓練形成較強的專業能力。
以往的課程體系不符合“1+X”證書制度理念,需要對教學體系實施優化,將學歷證書和技能等級證書進行融合,以“X”證書為主體設計培訓課程[6]。在縱向方面需要針對不同層次的技能證書設計相應的課程內容,在橫向上需要針對會計專業設計財務共享教學課程、智能財稅教學課程、數字化管理課程,滿足不同學生的未來發展需求。針對專業基礎、技能訓練基礎設置學歷證書、技能證書融合的教學內容,并結合技能考核設置專門課程,保證兩者證書課程體系的融合程度。
教學評價是影響學生會計知識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學評價是否合理會影響到學生對自身學習效果的認知,因此在“1+X”證書制度下需要的教學評價模式進行改進。第一,對教學評價內容進行調整。以往會計專業的教學評價內容只是包括理論成績,評價指標過于單一,需要豐富平對學生的多項情況實施全面評價。如需要評價學生的職業素養、學習態度、學習效果等,從主觀態度、技能水平、客觀成績出發分析學生的情況。第二,完善評價主體。在“1+X”證書制度下實施教學評價的人不應當單單是學校的教師,應當和企業內的導師共同聯合進行評價。線上平臺可以為其提供了一個高效的評價渠道,雙方都可以在網絡上進行教學評價,并且可以互相查看評價結果,能夠針對學生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學計劃。在完成教學評價之后,教師或者企業導師可以在線下組織討論會議,詢問學生對教學評價的感受,并告知學生具體的評價過程,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7]。
高職院校目前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會計專業也開始積極融入新的教學理念,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和完善,力求可以培養出符合社會行業需要的專業人才。“1+X”證書制度可以加快產教融合速度,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未來會計專業課程改革所使用的主要理念之一。高職院校需要明確“1+X”證書制度下人才培養目標,以“1+X”證書制度為導向推進“三教”改革,為“1+X”證書制度實施提供保障條件,構建學歷證書和技能等級證書相融合的教學體系,積極引進信息化教學手段,優化教學評價體系,以此來積極推進會計專業的教學課程改革進程,改變以往會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