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新,李 炳,魏全龍
(濟南市水利建筑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250101)
隨著測繪科學技術的進步,測繪方式從測距量角的原始方式到現代的光電、微波測量,畫圖從平板手繪到現在的數字化制圖,從二維到三維。在水庫工程建設的不同階段,應充分分析各階段的特點,靈活運用先進的測繪技術,以省時、省力的測繪方式獲取精確、可靠的基礎數據。文章以水庫擴庫增容工程為例,根據水庫不同環境條件、不同的工程階段,采用最優測繪方法進行了探討[1]。
項目初步設計階段需要提供庫區水下地形基本情況,為水庫庫底開挖、水平鋪塑、湖心島填筑等工程提供基礎數據和工程量。在初設階段,水庫仍需承擔城區供水任務,保持水庫日常引供水量不變,因此初設階段的庫區測量需要在有水情況下進行。
通過對庫區原有地形資料分析,結合實地勘察結果,庫區內地形高低起伏較大,平均水深在3.5 m,庫區圍壩內壩腳處和庫區內部分區域水深不足1 m。為精確計算清淤工程量,本次測量采用10 m×10 m方格網測量,結合項目特點和現場踏勘、測量需要,采用以下兩種測量方法:
1)南方SDE-28S單波速測深儀與GNSS接收機相結合的方法。在水深超過1 m的區域采用此方法,這是本工程測量的主要方法。
2)RTK與測桿相結合的辦法。水深小于1 m的地區,測深儀的聲速波動范圍較大,無法使用,該區域采用RTK與測桿相結合的方法。
測深線布設要求:1)測深計劃線根據水庫形狀布設。本項目將測深計劃線制作為測深儀默認的dxf格式電子軌跡圖,保證測量船按照設計測深線測量;2)測深線間隔距離,按照規范和項目要求測深線間隔為10 m;3)測深檢查線垂直于測深線。
定位測量要求:測深定位點間距。設置GNSS自動采集數據模式,測點間隔為2 m,保證滿足10 m×10 m方格網要求。
測量校核方法:1)測深儀施測前確定船載重量,精確量取吃水深度,確定水面高程,進行試航,采集部分數據,并通過測深錘測深桿等方式進行重合點數據采集,檢校測深儀等相關參數。2)測深桿配置測桿端頭托盤,調節測桿入水和表層軟泥深度,控制測量誤差。3)測量數據結果檢查。布設檢查測線,通過測深桿采集數據,通過檢查數據和測量數據的比較,確定測量誤差。
為驗證最終測量精度,采用測深桿實測的方法隨機抽取150個點進行檢查,通過統計計算,水深測量中誤差為mh=0.12 m,其中最大誤差0.25 m,精度滿足規范和設計要求。經分析誤差較大的區域多出現在水深低于1 m及水深突變的深坑或凸起的區域,后期應對這些區域進行補測修改。
通過ARCGIS建立數字高程模型(DEM),根據形成的DEM模型分析得知庫區地形比較復雜,高低起伏,高程差距較大,經統計,庫區最低高程為13.90 m,最高點高程為18.60 m,平均高程為16.50 m。
施工階段,庫區將水排出,此階段需要對庫區的原始地貌進行精確測量,根據設計庫底高程計算土方量。該階段要求的測量精度為:高程注記點的高程中誤差不超過±0.20 m。根據庫區周圍環境,項目計劃采用精靈Pro4 RTK無人機航空攝影方式采集庫區地形數據。無人機采用先進的飛控系統,雙冗余度慣性測量裝置(IMU)和指南針提供飛行安全性,定位系統采用雙備份GNSS系統,高精度GNSS系統采用實時差分技術,保證了航線精度和飛行姿態的穩定性,通過合理布設一定的像控點,作業精度滿足設計要求。
1)航線布置與數據獲取。無人機根據設計范圍自動設計航線,獲得高分辨率的影像資料。嚴格執行《低空數字航空攝影規范》(CHZ 3005-2010)的要求,航拍的航線范圍超出測區邊界線50 m以上,所拍攝影像資料的地面分辨率為0.02 m;能夠表達真實的地物信息,保證庫區土石方計算精度。
2)模型制作。采用Pix4Dmapper軟件對影像數據進行處理,生成測區數字正射影像和數字高程模型以及點云數據。
為保證無人機測量精度,采用GNSS-RTK網絡模式在庫區隨機測量110個碎部點進行檢查。測量中誤差為mh=0.11 m,其中最大誤差0.21 m,精度滿足規范和設計要求。
將無人機所攝影數據及POS數據導入Pix4Dmapper軟件,根據項目要求設置好坐標系統、投影方式、精度參數等,選擇生產數字正色影像、點云數據處理即可[2]。
通過對無人機航攝獲取的DEM分析得知庫區最低高程為13.58 m,最高點高程為18.72 m,平均高程為16.97 m,兩種測量方法獲取的庫區地形情況基本一致,造成平均高程差距較大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1)測深儀本身測量精度低于無人機航攝精度,特別是在水深不足1 m時測量誤差較大,而在有水情況下人工碎步測量數據量有限,造成部分高點數據的丟失;
2)兩次測量時間間隔較長,不排除庫區淤積造成的影響。
根據工程的不同階段和要求,合理采用先進的測繪技術和手段,一方面可以解決不利環境下傳統測量方法無法施測的困難,另一方面也大大縮短了生產工期和工程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