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 年,中國共產黨迎來建黨100 周年。一百年風雨兼程,一百年奮斗不息。百年來,祖國無數優秀的科研工作者為了科學事業的發展前赴后繼,砥礪前行。作為一名少先隊員,你一定有很多科學故事想了解,有很多話想對科學家說——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懷著對您無限的敬仰和哀思,給您寫下這封信。
還記得上一次在重慶科技館的展廳里,我從眾多著名科學家的畫像中,一眼就認出了您。那個時候,我好激動、好興奮,因為您是我心中的偶像。正是因為您,我才愛上了科學。
小時候,外公家的墻上掛著一幅照片:一位老農模樣的人戴著草帽,穿著一件粗糙寬松的白襯衣,彎腰在田間勞作。每當我吃不完飯菜想要倒掉的時候,外公總會對我說:“孩子,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呀!”然后他會指著照片里面的那位老爺爺說:“孩子,你可要珍惜糧食啊,要不是他,我們都要餓著了!”那時的我,眨巴著眼睛,似懂非懂。
時光荏苒,直到在科學課上再次看到您,我才知道,您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是名副其實的“雜交水稻之父”。您帶領的團隊,使水稻的單產和總產大幅度提高。
您半個世紀如一日耕耘在水稻研究的第一線,腳踩最泥濘的土地,卻心懷最寬廣的大愛!“袁隆平”這三個字便從此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我也終于懂得,小時候不懂事浪費糧食是多么不應該!
您的科學精神一直感染著我,我從那時起就立志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科學家。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我也學著像您一樣,用科學的方法來解決。在我灰心的時候,一想到您在稻田里頂著烈日,冒著風雨,埋頭辛勤工作,我就備受鼓舞。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爸爸的幫助下,我終于如愿以償地完成了一項小發明,還拿了一等獎!您如果知道了一定也會為我感到高興吧!
聽聞您去世的消息,震驚和悲痛之余,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那一刻,我的腦海中浮現出許許多多像您一樣的人。有不計名利,將寶貴的一生奉獻給了原子彈和氫彈事業的“兩彈元勛”鄧稼先;有銳意進取,帶領團隊實現中華民族載人航天夢的航天技術專家王永志……是你們引領著一代代滿懷愛國熱情的科學工作者無私奉獻,建設祖國,你們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您曾描繪過您做過的一個美夢,夢里水稻長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掃把那么長,顆粒有花生米那么大,勞作者坐在稻穗下避暑納涼。相信我們這一代少年在您的激勵下,不僅終將實現您的“禾下乘涼夢”,還會完成更多老一輩科學家們未完成的夙愿!我們的祖國必將更加繁榮富強!
此致
敬禮!
重慶市榮昌區玉屏實驗小學五(3)班學生 鄧博文
2021年7 月23 日
知道多一點
現如今,水稻的品種越來越豐富,個個“身懷絕技”。有植株超過兩米的“巨人稻”,產量比普通水稻高15% 至20%,還能提供充分的空間讓農民在稻田里開展養殖業;有能在鹽堿地上種植,甚至能直接用鹽水灌溉的“海水稻”,它們能將荒廢的鹽堿地(比如海邊灘涂)也利用起來;甚至還有只需栽種一次就能多年收割的“懶人稻”。
榜樣力量
袁隆平(1930 — 2021)
著名農業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創者和領導者,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無黨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 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 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2000 年,袁隆平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21 年5 月22日,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91 歲。
中國雜交水稻的前世今生
水稻的種植,是中國悠久農耕文明中最為典型的代表。無論是江西萬年仙人洞遺址內發現的1 萬年前的栽培稻植硅石標本,還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中發現的7 000 年前的碳化稻谷,都印證了這一點。近代以來,隨著人口增加的速度越來越快,“如何讓全國人民吃飽飯”成為水稻科學家們思考的大問題。
雜交水稻利用兩種具有不同優良性狀的水稻,結合并培育出下一代更優良的雜交種,從而提高水稻產量、增強抗病性等。然而,水稻雌雄同株,是自己給自己授粉獨立產生下一代的物種。也就是說,不進行任何處理就試圖兩株雜交,結果往往還是自花授粉,各自繁育后代,無法雜交。美國和日本的學者雖然早已開啟雜交水稻的研究,但由于效果不好,并沒有推廣開來。因此,在那個時候,雜交水稻技術被科學界公認不可能實現。
但是,以袁隆平為代表的中國農業科學家們偏偏不信邪,鐵了心要把這條路給走通。1964 年,袁隆平發現水稻雄性不育株,攻克自花授粉的難題,正式開啟了中國雜交水稻的研究歷程。雜交水稻的研究工作,不僅要勇于創新,突破技術難關,更要吃得下苦,耐得住寂寞,熬得住無數次的失敗。背著重重的種子和行囊,踏遍祖國東西南北泥濘的水稻田,頂著烈日,冒著風雨,是那一代水稻育種科學家的常態。雜交水稻的誕生與推廣,除了有像袁隆平這樣的學術帶頭人的貢獻,還離不開廣大科研工作者和人民群眾的支持,這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為了保持雜交品種的優勢,雜交水稻的品種需要不斷更新。中國農業科學家們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雜交水稻的產量越來越高,品質也越來越優良。未來,這項工作仍然需要一代又一代農業科學家的持續努力。
童心看農科
閱讀完本期的內容,親愛的少先隊員們,行動起來吧!你可以——
1. 對袁隆平爺爺這樣心系人民,為崇高理想而奮斗終生的科學家們,你有什么想對他們說的嗎?你崇拜的科學家是誰呢?試著寫封信給他吧。
2. 在祖國的農業科技領域,你還想了解什么?是智能化農業、生物技術,還是畜牧業、林業或水利工程?寫信告訴我們,我們將在“非常研究所”欄目中替你解答。
3. 袁隆平爺爺有自己的“禾下乘涼夢”,你認為未來的農業科技是什么樣子的?大膽設想一下,試著將你理想的生活畫出來。你的畫作將有機會在“可可豆部落”特別專題中和大家見面。
農業發展如何改變生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一代代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國的農業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那么農業的發展到底給農民伯伯和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呢?下面的這些對比一目了然——
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耕地只占世界的7%,卻養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國力的增強和科技的飛速進步,在今后的發展歷程當中,科技和知識的力量將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