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蓮
“文章最忌百家衣”,千人面,古今同腔的作文缺乏個性,讀之如嚼蠟,淡而無味,誰還欣賞?只有充滿個性魅力,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以“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魄力,發現并開拓出一片朝氣蓬勃的思想“新大陸”,這樣的文章才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作文要出新,獨樹一幟,別出心裁,可從立意、選材、布局、語言四個方面入手。
一、立意創新
“意”是文章的靈魂,立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文章的成敗,新穎別致的立意,可使整篇文章意蘊雋永。立意創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聯想立意法。由此及彼,生發聯想,如就“圓”這一平面幾何圖形,展開聯想,說明一個人生道理:“人生就像一個圓,一個空心圓,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填滿它”;“人生中最無聊的莫過于繞著同一個圓不停地跑”“圓代表公正,從圓心到圓周各點距離都是相等的”“有的人為人處世,圓頭滑腦,就像一個圓”……不少作文成功就是因為展開了聯想的翅膀,思維得到了拓展。
2.多角度立意法。“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客觀事物往往是復雜的、多面的,作文要充分表現事物,深刻挖掘主題,必須進行多視角、多方向的構思。如“0”這個數字:在獵人眼里,它是黑洞洞的槍口;在數學家眼里,它價值千金;在畫家眼里,它是描摹的素材;在賽跑者眼里,它是起點,也是終點。多角度立意,關鍵要善于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分析材料,找準材料從各個方面表現出來的屬性,去粗取精,去淺求深,從而“立”出獨特的新意來。
3.逆向思維立意法。這種思維方法與人們習慣的思維方法相反,又稱反向思維,具有反習慣與反傳統的特點。為了激發創新意識,要啟發學生對已成定論的觀點和見解、格言、成語等提出疑問,在作文構思時站在對立面的角度去思考,反彈琵琶正中求反,同中求異,異中求深鼓勵學生盡可能地提出與傳統迥然不同的觀點。如下列說逆向思維佳作的題目,就可見一斑。“‘自賣自夸’又何妨”“不知足者常樂”“人言不可畏”“見異思遷有何不可”。當然,并非所有的問題都可反向立意,反向立意創新一定要符合真理,切忌“亂彈琵琶”。
立意創新不僅是方法的問題,還需要作者對生活有深刻的理解,獨到的認識,能夠高屋建瓴,從時代的、歷史的、哲學的人生的高度看問題,另辟蹊徑,這樣的立意創新才具有價值。
二、材料創新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文章的立意要靠材料來支撐。新鮮的材料能更形象地再現五光十色的社會,釋放異彩紛呈的人生。選材創新的方法大致如下: 第一,把熟知的材料選出來。自己親眼所見的,親身經歷的,親耳所聞的,深切感悟的,才是了然于心的,才是真實動人的。只有先感動自己,有可能感動別人。對于自己不熟悉、不大熟悉的材料,選用時很容易岀現漏洞,因此,一定要慎重選用。第二,把獨特的材料篩出來。我們的生活看似相似,但是,個人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成長歷程,不同的生活圈子,所以,每個人都會有獨特的可寫的材料。保證選材的獨特性,有個很簡單的操作方法,那就是將你接到題目后最先想到的兩個材料拋棄不用,因為這些材料也會是別人容易想到的,啟用第三次想到的材料。
三、布局創新
布局好似文章的“骨骼”“靈魂”和“血肉”的依附。同樣的內容,結構不同,效果迥異。文章的結構包括怎樣開頭、結尾、過渡、伏筆、照應、懸念、詳略等,如在內容充實的前提下,在開頭、結尾上特別用力,那么,文章就會引人入勝,余味無窮。“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布局應在“不平”上下功夫,即要把文章結構安排得似高山起伏,眼見“山重水復疑無路”,筆鋒陡轉,卻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要使文勢有抑揚,情節有跌宕,前有伏筆,后有照應,自然得體。
四、語言創新
語言的創新,是一種對客觀事物的形象的、藝術的感受能力,即從獨特的切身感受出發,悉心選取鮮活的語言,去反映多彩的現實生活。語言創新要在準確、鮮明、生動、形象、凝練的前提下,含棄“陳詞濫調”,做到言必己出,反映真情實感,形成個人獨特的語言風格。語言創新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收集、積累生活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第二,學習、借鑒新聞報刊中的精彩語;第三,巧用修辭,為語言增色。
作文,只要集創新的立意、創新的選材、創新的結構及創新的語言于一體,就會不同凡響,精彩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