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棚養殖對蝦的特點和注意事項
1.養殖困難、周期長,但養殖利潤高
冬棚養殖對蝦對環境的要求較高,投資成本大,風險高。養殖時應注意多檢測水質,多觀察水色是否變化,多觀察蝦吃料是否正常,多看蝦體和內臟是否有變化,要定期解毒、養水、護底,保證溶氧量充足,防止底質腐敗滋生病菌、病毒,防止對蝦交叉感染;拌喂要營養科學,保肝、健腸胃,以增強對蝦的免疫力及抵抗力。
2.光照弱、溫度低,棚內、外溫差大
在養殖過程中,一定要防止大棚出現棚膜破損或大棚倒塌的情況,保持棚內適宜的溫度和生長環境。
3.氣壓低,棚內空氣對流差
蓋了棚膜后,因為棚內需要保溫,棚內空氣對流效果肯定就差,氣壓也相對偏低,所以一定要注意觀察水質變化和缺氧情況,要多開增氧機或補充外源氧。如潑灑安進巨能氧+安進巨能鈣,可以消除水面張力,使大分子水轉化成小分子水,增強水體載氧能力,使水體通透活爽,從而防止倒藻和魚蝦缺氧浮頭等。如果棚內溫度較高、天氣很好、光照適宜,可以適當地把棚的兩側掀開。氣溫高、天氣晴好,兩側掀開的面積可大些;一般情況,掀開面積就小些;如果持續低溫或有冷空氣侵襲,則大棚要全部封閉,可多開增氧機和補充外源氧。
4.水體特別是底層的溶氧量低,水體易分層,水體交換能力差
應注意多開增氧機,滾動和震動水體,促進水體上、下層交換,防止溶氧、水溫分層,管理工作的重點必須圍繞溶解氧進行。增氧機并不產生氧氣,而是起到活絡水體和輸送氧氣的作用,水體中70%以上的溶解氧是依靠藻類光合作用提供的,因此適時、適量培藻,保持藻類新陳代謝非常重要。藻相的好壞決定水色,水質的好壞決定溶氧量的高低,從水色的好壞就可以判斷溶氧量的高低。冬棚養殖對蝦只有養護好水質,才能保證溶氧量充足。因此需對水質進行不定期的修復和保養,千萬不要等水質變壞了才去調改,否則,既增加成本又很難調改。
5.藻類老化快、易死亡
藻類生命周期縮短跟氣壓低、光照弱、水溫低、東北風多、溶氧量低或使用刺激性較強的藥物等密切相關。
冬棚養殖對蝦可采取少量多次、不定期的補肥,肥源可選安進肥霸、肥水專家等。水質良好,應少放肥、多放菌,可使用聚能菌素、安進菌霸等;水質清瘦,則應多放肥、補少量菌,如果配合使用解毒應激靈,效果就更好。
6.對蝦生長速度慢
對蝦生長緩慢與水溫、氣壓、溶氧量、養殖密度、飼料、水質、底質等密切相關。可經常拌喂營養性產品,如復合免疫多糖、酶益添、免疫促長素等,以增強對蝦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促進其生長。
二、提高冬棚對蝦放苗成活率的措施
1.早扣棚
生產上有放苗后扣棚和扣棚后放苗兩種模式,通常根據天氣和養殖生產具體情況來定何時扣棚。養殖實踐證明,采用扣棚后放苗的模式,符合可控生態養殖的理念,放苗成活率更高。如采用放苗后扣棚,剛扣棚時,空間被封閉,水質的理化因子可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蝦苗應激反應強烈,將會影響蝦苗成活率。因此,有經驗的養殖戶會特別注意扣棚技巧,并不急于將空間完全封閉,而是有步驟地逐漸封閉。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相對早扣棚還是更好一些。
2.多增氧
水體的溶氧量決定養殖產量。多開增氧機對增氧、曝氣、調水效果好。
3.優選苗
目前蝦苗市場魚龍混雜,品質參差不齊,應選擇口碑好的品牌蝦苗,為養殖成功提供保障。
4.巧穩水
清塘消毒后注入新水,切忌使用未經發酵及不溶于水的肥料或有機物,以防水生昆蟲、浮游動物等過快繁殖和水質、底質惡化。在培水的過程中,最好加開增氧機,以保持放苗前后水質的穩定。待水色較為穩定、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下時,再開始放苗。冬棚對蝦一般不宜換水,因此放苗前應盡可能地加深水位(水深應不低于1.2米),以減少養殖過程中補水帶來的應激。
5.強營養
放苗后應適時投喂,保證營養供給,以使蝦苗盡快恢復體質,適應蝦塘環境。在蝦苗上罾前,可向水體中潑灑一些乳酸菌群,這樣既可改善對蝦幼體的腸道環境,促進其攝食,增強其抗病能力,又可提高其生長速度和成活率。
同時,乳酸菌群可培養浮游動物,浮游動物除可作為蝦苗活餌料外,還能控制小型藻類的快速繁殖,穩定水體,減少對蝦早期病害的發生。
(湖北省老河口市光化辦事處農業辦公室? ?張玉榮? ?郵編:441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