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成年居民的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仍呈上升趨勢。糖尿病是一種重大慢性病,在《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的15個專項行動中,就有3個與糖尿病防治相關。在糖尿病臨床治療方案中,合理的營養與運動至關重要。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只要遵循以下六個原則,就有助于控制血糖。
原則一:吃、動平衡
吃、動平衡加上合理用藥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最佳方案,動則有益,盡量堅持有氧運動。糖尿病患者每天通過攝入食物獲取的能量要與各種身體活動消耗的能量平衡,這樣才有利于保持適宜的體重。體重是否適宜可以通過BMI指數(身體質量指數,是指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值)和腰圍來判斷。一般BMI為18.5~23.9屬于正常體重;男性腰圍不超過90厘米、女性腰圍不超過85厘米屬于正常腰圍。
原則二:主食定量
糖尿病患者要謹慎選擇主食,要了解食物的升糖指數,結合能量推薦攝入量確定主食的攝入量。一般糖尿病患者每天主食的攝入量應控制在200~400克之間,而且全谷物和雜豆類要占主食總量的1/3。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吃了淀粉含量較高的食物如土豆、紅薯、芋頭等,就要相應地減少主食的攝入量。
原則三:多吃蔬菜
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天吃500克以上的蔬菜,蔬菜的種類、顏色盡量豐富,且要保證一半以上是深色蔬菜。選擇水果時,要考慮其升糖指數。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得比較穩定,每天的兩頓飯之間可以吃適量的蘋果、柑橘、獼猴桃、木瓜、火龍果等。
原則四:每天攝入適量奶類、豆類食物
奶類、豆類食物都是鈣的良好來源,同時還可提供有益人體健康的優質蛋白質,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天都吃。同時,建議糖尿病患者常吃魚類和禽類(雞、鴨、鵝等),每周吃不超過4個雞蛋,最好只吃畜類(豬、牛、羊等)的瘦肉。
原則五:飲食清淡
糖尿病患者飲食要清淡,少吃味濃、色重、含糖量高的食物,三餐要根據病情來定時、定量,進餐時按“蔬菜—肉類—主食”的順序,細嚼慢咽。同時,糖尿病患者一般每天要保證喝1500~1700毫升的白開水,注意不要等到特別口渴時才喝水。此外,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戒煙、限酒。
原則六:注重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要嚴格約束自己,管住嘴、邁開腿,合理用藥,按時監測血糖。同時,定期接受個體化的營養指導,每年至少接受4次,以及時調整飲食結構和確定運動方案。
(中華預防醫學會糖尿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 ?于冬梅? ?郵編:1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