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以翩,郭 巖,于志剛
(1.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山東 濟南250014;2.濟南市水文中心,山東 濟南250013)
隨著現代經濟的飛速發展,商務、辦公、物流、信息等各個領域都實現了網絡化、無紙化,這種“不見面”式的工作和生活模式使得社會信用已經成為現代市場經濟有序健康發展的基石,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成為社會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致力于建設良好的社會信用體系對規范市場秩序,增強社會成員誠信意識,營造優良信用環境,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促進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具有重要意義。信用評價是信用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市場主體實施監管的一種有效手段,對進一步規范市場主體行為,營造良好建設市場環境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積極應用信用評價結果,是信用體系建設中“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的重要內容。
國家高度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黨的十八大將“誠信”提升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層面,提出了“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分別就健全社會征信體系、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做出了新的戰略決策。2014年,國務院出臺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關于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見》,中央文明委印發《關于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的意見》,頒布了《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2015年,建立了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出臺了《關于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建設并開通了“信用中國”網站,建立了部際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全國各行業系統如公路水運運輸系統、水利系統、鐵路系統、建筑系統、廣告傳媒系統等也紛紛結合自身特點制定了行業信用管理辦法和評價體系。
水利行業也較早開展了信用體系建設工作。2009年,水利部頒布了《水利建設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管理暫行辦法》《水利建設市場主體不良行為記錄公告暫行辦法》;2014年印發了《水利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加快水利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2015年水利部公布了《水利建設市場主體信用評價管理暫行辦法》及8類市場主體評價標準,并在全國水利系統內統一組織開展了市場主體信用評價工作。根據信用評價管理辦法,由水利部統一組織評價,通過購買服務方式選擇相關行業協會承擔具體工作,流域管理機構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參與,負責評價有關市場主體的市場行為并提供對市場主體的獎懲記錄。從2016年至今,水利部組織多次信用評價,截至2020年3月,有4 149家水利建設市場主體單位獲得了信用等級(其中AAA級1 042家,AA級1 491家,A級1 344家,BBB級258家,CCC級14家)。
為更好地發揮信用體系評價在當地水利建設市場的積極作用,目前全國大部分省份水利系統都已建立了省級水利建設市場信用信息平臺網站,并對水利建設市場主體信用信息進行了公開。在水利部信用評價的基礎上,部分省份結合對市場主體的合同履約日常監管,開展了動態管理工作。
為建立健全山東省水利建設市場的信用體系建設,推動山東省水利建設市場經濟的現代化發展,山東省水利廳于2017年12月29日下發了《山東省水利廳關于印發〈山東省水利建設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管理辦法〉的通知》(魯水規字〔2017〕7號),并組建創辦了山東省水利市場建設信用信息平臺,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項目信息公開平臺。
山東省水利市場建設信用信息平臺主要為建設市場各個參建單位自主填報信息,內容包括企業基本信息、資質信息、資產經營狀況、注冊人員情況、管理團隊、工程業績情況、單位獲獎、項目獲獎及個人獲獎情況以及企業慈善、企業文化、技術創新及專利等多個涉及反映企業實力及經營狀況的內容指標,并以自主承諾的方式向社會公開以上信息。
招投標公共服務平臺是山東省水利建設市場主體參與山東省水利項目招投標的電子服務平臺,招投標過程中的招標公告、標書購買、保證金交付、開標、評標、公示、公告等所有相關環節均在該平臺內完成,真正意義上實現了開標過程的公開、公平、公正。
項目信息公開平臺包括項目基本信息、工程概況內容、工程進展、參建單位情況、竣工驗收信息等工程建設情況,跟蹤項目建設實施過程,實時公開項目建設信息,對項目實施過程、參建單位的市場行為進行實施監督公開。
這3個平臺信息共享,相互關聯,對各類市場不規范行為進行公示,懲戒,激勵企業提高管理水平,規范管理模式,凸顯了社會信用評價體系在山東省水利建設市場中的積極推動作用。
為彌補定期信用評級的周期長,評價時間短等局限性,更大限度地發揮社會信用在水利建設市場中的推動作用,山東省水利廳于2017年12月26日下發了《山東省水利廳關于印發〈山東省水利建設市場主體不良行為扣分標準及有效期〉(魯水建函字〔2017〕146號)〈山東省水利建設市場主體其他不良行為扣分標準及有效期〉的通知》,2017年12月29日下發了《關于印發〈山東省水利建設市場主體不良行為動態評價辦法(試行)〉的通知》(魯水規字〔2017〕6號),開發了“山東省水利建設市場信用動態評價系統”,實施山東省水利建設市場主體不良行為動態評價辦法。該評價辦法建立了負面扣分的基本模型和公式,通過日常監督檢查、動態核查、專項抽查、群眾投訴舉報等途徑收集企業不良行為,根據各類不良行為的嚴重程度,制定了負面行為的扣分標準,并將得分與招投標評分發放換算掛鉤,將動態評價的結果實時公示,并影響企業的市場準入、招標投標、資質管理、信用評價、工程擔保與保險、評級評優等活動,從而起到督促企業規范自身行為,達到自查自律的效果,為維護山東省水利建設市場的健康運行,促進市場的現代化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山東省水利市場作為山東省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非常重視信用體系建設在規范市場行為的過程中起到的監督和激勵作用。不斷地完善山東省水利市場的信用評價體系是推動水利市場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各類水利市場主體應積極維護信用評價體系,并在自我約束的同時積極參與社會監督,為山東省水利市場的現代化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