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英
(廣饒縣水利局,山東 廣饒257300)
2018年“溫比亞”臺風、2019年“利奇馬”臺風帶來的強降雨給廣饒縣造成大面積洪澇災害和重大經濟損失,受災村莊進水最深1.5 m,造成廣饒縣沿河兩岸的44個村莊進水,直接經濟損失約15億元,受災人口達24.03萬余人。為徹底解決行洪河道不暢問題,廣饒縣下決心對小清河及重要支流進行綜合治理。
小清河干流及分洪道(廣饒段)投資9.58億元,主要建設內容加固堤防53 km,硬化堤防道路51.6 km,分洪道子堰填筑19.2 km;新建改建建筑物146座,包括老預備河新河泵站、陳家大溝泵站、永紅溝泵站、淄河入小清河閘4座大型建筑物,將防洪標準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淄河治理工程投資6.92億元,疏挖拓寬河道13.11 km,險工護砌900 m,新建、改建建筑物36座,新建堤頂防汛道路25.266 km,新建信息化控制系統1項。工程建成后,將有效增強淄河調蓄水能力和防洪減災能力。
預備河治理工程投資1.83億元,預備河干流堤防加高16.15 km,對11條支溝51.4 km進行清淤疏挖,支溝險工段護砌1.976 km,預備河左堤新建混凝土路面1.735 km,新建、改建、維修閘橋涵63座。目前建成后,將有效提高廣饒縣城區、廣饒經濟開發區及預備河沿岸防洪減災能力。
塌河治理工程投資1.03億元,疏挖河道7.61km,新筑堤防3.14 km,新建防浪墻3 km,險工防護3.19 km;新建堤頂3.17 km混凝土路面;新(改)建建筑物22座。工程建成后,將陽河分洪入織女河,有效減輕陽河防洪壓力。
支脈河治理工程投資0.35億元,主要建設內容為修筑堤防1.655 km,改建橋涵閘等建筑物28座。工程建成后,提高支脈河整體防洪標準,徹底解決群眾反映多年的危橋問題,方便群眾交通。
為順利實施小清河流域防洪綜合治理工程,廣饒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縣長為總指揮,分管副縣長、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為副總指揮的防洪綜合治理工程建設指揮部,下設小清河、支脈河、淄河、預備河、塌河5個分指揮部,由分管副縣長、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任指揮,具體負責工程建設管理工作。在具體實施中,實行縣級干部包河、科級干部包標段機制,逐個項目成立行動黨支部,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全面加快工程建設。
通過積極爭取,廣饒縣境內主要河流小清河、支脈河、淄河、預備河、塌河全部納入了《山東省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實施方案》統籌規劃實施,除小清河干流及分洪道治理、支脈河治理工程為省、市投資外,其余小清河支流淄河、預備河、塌河由省、縣按照投資額4∶6比例分擔。廣饒縣發改、財政、水利部門在省、市主管部門的大力指導下,通過發行政府專項債券解決地方資金不足問題。通過各單位努力,廣饒縣淄河、預備河、塌河3條河流發行專項債3.33億元,占其總投資的34%,為工程順利推進提供資金支持。
在工程建設初期,廣饒縣水利局以工程建設“零缺陷”為目標,要求各參建單位建立健全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嚴格執行國家、省、市有關規范,加大過程監督和質量控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探索建立完善“項目法人負責、監理單位控制、施工單位保證、設計單位服務、市質量監督站監督、外聘專家內部檢查、省廳指導組檢查”等七級質量保證管理體系,真正做到環環相扣、無縫隙無缺位監督,杜絕出現質量問題,同時各參建單位細化崗位責任,責任到人。
2020年2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廣饒縣根據水利工程實際,各施工工地在保證個人防護用品供給的同時,每天對公共場所進行消毒,加強個人防護,對外來人員做好14 d隔離措施,做到疫情防控不留死角。針對施工十標單位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陸水樞紐工程局為疫情高風險地區,導致工程進展滯后情況,廣饒縣提出中標企業與廣饒同等資質企業代管的技術合作模式,保證小清河干流工程順利推進。
為順利完成主體工程建設任務,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簽訂責任狀,壓實各方責任。要求施工單位采取倒排工期、壓茬推進方式,認真細化分解任務,合理安排、科學利用合同工期制定詳細的施工組織計劃、進度計劃、投資計劃,加強人員和機械調度,同時對工程進度實行“一天通報、一周一總結”制度,在保證安全和質量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搶工期、抓進度。省、市、縣各級領導多次親臨施工現場檢查指導,以現場辦公的方式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征地、拆遷、資金撥付等難題。財政、公安、發改、水利、林業等相關部門上下聯動,協調一致,全力推進工程建設實施。
一是建立健全安全保證體系。成立由指揮部全體成員參加的安全領導小組,建立由指揮部安全辦、監理單位安全科、施工單位安全部和現場安全員組成的安全管理網絡,層層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從體系上保證安全監控網絡覆蓋到工程建設的每個環節。二是強化現場管理。大力氣狠抓高空作業、高邊坡作業、特種作業等安全管理工作,采取召開現場會、組織大檢查等形式,專題研究部署安全工作。三是組織安全演練。對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和施工過程的安全控制進行全面策劃,對達到規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單項工程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加強施工用電、腳手架、消防、防洪度汛、高處作業等危險作業管理,按期進行應急救援演練。
全面貫徹落實山東省水利廳印發《全省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工作推進方案》工作部署,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代治水方針,遵循“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工作總基調,以落實水利工程管理責任為基礎,以建立標準化管理體系為核心,以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健全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標準、技術標準和工作標準,全面提高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水平。
從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層面進一步確定水利工程實施物業化的范圍、方式、條件及要求等,明確政府監督、上級主管、水管單位和物業企業的責任。編制有關實施細則和方案,為順利開展水利工程物業化管理提供政策和技術支撐。針對水利工程占線長特點,采取委托社會管理模式,由政府購買服務,對重點河道進行日常巡視、巡查,進行標準化管理,打造物業化管理的規范模式。
在全縣落實以河湖長制為抓手,加強水資源保護,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加強水污染防治,統籌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從而創造人水和諧、生態文明、和諧發展的美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