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 鵬,姜 涵
(1.濱州黃河河務局濱開黃河河務局,山東 濱州256601;2.山東恒泰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濱州256601)
黃河防洪工程管轄范圍位于黃河兩岸,距離城市較遠,離村莊較近,周圍沒有工業項目,自然條件非常優越。林地開發管理受國家政策影響較小,穩定性較強,適合長期開發。但受制于黃河特有的地理地質條件,在黃河林地資源開發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
山東黃河臨黃堤淤背區土體是抽取黃河泥沙淤積再覆以壤土蓋頂而成。淤背區土壤普遍呈中性至微堿性,pH值一般為7.5~9.0,淤背區土壤具有壤土層薄,下層質地粗,保水保肥能力差,肥料利用率極低,有機質含量低,微量元素普遍匱乏等特性,從而導致適生林生長狀況差,抗病能力弱,生理病害多。經淤背區土壤取樣試驗,從淤背區地表0~0.5 m深土層內取12個土樣化驗,其主要養分含量與一般農田含量對比,均差別較大。
淤背區所處地區降水偏少,且降雨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黃河工程管理范圍內現有灌溉設施存在標準低、配套率低等問題,導致大部分樹株、植被灌溉得不到有效保障。據統計,山東黃河范圍內無固定灌溉設施土地面積占總面積91.6%,有固定灌溉設施管網的面積僅占總面積的8.4%,且取水口位置較分散,灌溉分區不合理。部分段落無灌溉取水口,靠罐車拉水灌溉,灌溉保證率低,樹株長勢受到嚴重影響。
山東黃河工程管理范圍適生林、速生用材林和護堤地林中,楊樹栽植比例過高,導致樹種相對單一,生物多樣性較低,同類樹種種植面積大,容易導致病蟲害的蔓延。喬、灌木配置不合理,缺少層次感。觀賞價值高、適應性強的色葉和常綠植物配置比例不合理。現狀色葉樹種主要為白蠟、銀杏、紅楓、紅葉李、五角楓、黃金槐、黃櫨等。適生林、防浪林和護堤地林色葉樹種栽植量僅占14%,景觀效果較差,存在生態防護空白段較多,嚴重影響生態環境質量。
目前工程管理和維修養護以粗放型管理為主,管理模式較為單一,管理從業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在樹株日常維護管理上方法落后,缺乏先進培育經驗,管理設備、機械數量不足,管理效率低。另外,黃河淤背區專業化經營水平低,管理低效,無法使淤背區林地進入科學的良性發展軌道,很多區域有一定的危險性,安全管理尤為重要。
目前沿黃兩岸綠化工程是由各市(縣、區)黃河河務局實施管理。原有維修養護單價低,樹株在后續的補植、維護等環節管理工作量大、費用較高,維修養護經費嚴重不足。灌溉配套設施資金缺口較大,沒有固定的投資渠道。
1)淤背區土壤改良。在黃河城區段、黃河景區段落植樹時適當增加種植土,施以基肥,其他段落改土、換土工程量大且投資巨大,通過種植綠肥的方法,林草結合,改善土壤,提高林木生長水平,選擇紫穗槐、沙打旺、白三葉等豆科綠肥,提高土壤供氮能力。對于雜草叢生的段落,可種植鼠茅草做綠肥,在每年6~8月份倒伏枯黃腐爛,根系迅速化為有機質為林木提供養分,地上部分的草依然會覆蓋地面,保持土壤通氣性。
2)臨河護堤地臺田建設。針對地勢相對低洼、鹽堿化較重等情況,在左岸樁號347+500~348+300堤段臨河護堤地,建設800 m長的臺田工程試驗段,土壤鹽堿度顯著下降。樹木種植后3年內,每年秋冬季節蓄水壓堿一次,以降低臺田土壤的鹽堿度。
采用低壓管道灌溉和噴灌灌溉2種節水灌溉方式。城區段和黃河景觀段采用噴灌灌溉的形式,其他段落采用低壓管道輸水灌溉的灌溉形式。灌溉水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2種,其中地表水主要是黃河水,地下水主要是井水,黃河水占主導地位。以黃河水為灌溉水源的取水口設置在臨河側險工、控導處,但當險工、控導距離黃河工程較遠時,布設管道較長,可采用背河打井取水的灌溉方式。
1)嚴格栽培管理。科學制定種植計劃,嚴把選苗、整地、栽植等關鍵環節。造林用苗要堅持用大苗壯苗,苗齡為2年生或3年生換床苗。采用大苗栽植能夠提高造林質量,減少撫育。合理控制栽植密度,把好栽植前后的各項質量關,切實抓好整地工作,適時選擇栽種季節,嚴格執行各項造林技術規程。必要時聘請專家現場指導,傳授種植技術,保證栽植質量。
2)加強養護管理。做好灌溉排水配套設施建設,建立管道輸水灌溉網絡,保證隨時灌溉。確保農藥、施肥、修剪及病蟲害防治等各項措施及時到位,提高林木成活率。加強成林撫育,做好適時間伐、主伐、林分改建的工作。
3)開展林木管理培訓。加強對一線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盡快掌握現代農業科學知識和科技信息,逐步構建一支具有一定科技管理經驗、懂經營的專業化隊伍,提高苗木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并建立目標責任制,加強檢查監督。
嚴格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山東省黃河工程管理辦法》《黃河防洪林木采伐更新管理辦法》等法規和辦法,優選優質、速生、生態價值高、抗逆性強的樹種,實現多林種、多樹種、多層次配置。護堤護岸林木,不得任意砍伐。采伐護堤護岸林木,必須依法辦理采伐許可手續,并完成規定的更新補種任務。加快推進《山東省黃河條例》立法進程。構建以《山東省黃河條例》為核心,以部門規章、政府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為支撐的法規體系,為實施有效管理提供依據。研究制定具體維修養護規范、標準、監督、檢查、驗收細則,加大執法監督力度,規范項目開發利用行為。
合理利用政策,融入地方發展,合理利用省級和地方政府給予的資金支持。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嚴格加強資金管理,堅決杜絕違法違規行為,確保資金專賬管理,專款專用,嚴禁截留、挪用和串用等現象。保證黃河林地投資真正用于黃河林地建設,充分發揮投資效益。積極做好合同簽訂、工程驗收、結算支付等全過程的工作,確保維修養護資金合法合規、安全使用。
黃河林地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建成點線結合、層次多樣、結構合理、功能完備的林地資源環境需要黃河各部門上下聯動,緊密配合,逐步提高黃河林地覆蓋率,增加生物多樣性,美化環境,進而使環境與經濟互相促進、和諧發展,也是黃河資源開發利用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