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鵬 程 琳 賈閃丹
(1.洛陽水利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河南 洛陽 471002;2.水利部綜合事業局,北京 100053;3.洛陽農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河南 洛陽 471002)
洛陽市“四水同治”全面落實市委十一屆十四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和河南省“四水同治”工作推進會議決策部署[1],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2],深入推進“四水同治”,全面實施新時代大保護大治理大提升治水興水行動,加快重大涉水工程項目建設,加強河湖空間管控,加快構建興利除害現代水網體系,進一步完善“河長+檢察長+警長”聯動工作機制[3-4],為推動洛陽市“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開好頭、起好步,為洛陽市全面推進“9+2”工作布局,加快副中心建設,致力打造增長極,厚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作出積極貢獻。
洛陽市地處黃河中下游的豫西丘陵山區,跨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流域,總面積15208km2,其中黃河流域12446.1km2,占總面積的81.8%;淮河流域2091.8km2,占總面積的13.8%;長江流域670.1km2,占總面積的4.4%。境內共有大小河流7500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00km2以上的有39條。全市水資源總量28.1億m3,人均占有量456m3,為全國人均的1/5。
全市區域內共建成大中小型水庫156座,其中大型水庫4座,中型水庫10座,小型水庫142座;興建自流灌區1000余處,萬畝以上灌區37處;現有機井17460眼,提灌站1380處;轄區內已建成小水電76座,總裝機容量18萬kW。有效灌溉面積達到216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37.2%。旱澇保收田181.6萬畝,占耕地面積的31.2%。節水灌溉面積117萬畝,占耕地面積的20.2%。
人多水少、水資源分布不均勻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水情,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水生態惡化等問題已經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而對于洛陽市來說,水資源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多年平均水資源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5,低于國際公認的人均500m3的極度缺水標準。
洛陽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06.61億m3,水資源總量28.10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26.27億m3,地下水資源量16.79億m3,水資源重復量14.97億m3。按照聯合國公布的國際人均水資源量標準,超過3000m3為豐水,2000~3000m3為輕度缺水,1000~2000m3為中度缺水,500~1000m3為重度缺水,人均水資源量低于500m3為極度缺水。2019年公布的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為2077.75m3,2019年洛陽市人口692.22萬人,人均水資源量約413m3,僅為全國水平的1/5,為極度缺水地區,并且人均水資源量的地理分布極為不均,市區人均水資源量只有34.3m3,而人口較少的縣(區)人均水資源量最高可達2080m3,兩者差距達60倍[5]。
多年來,洛陽市伊河、洛河、伊洛河、汝河、澗河、瀍河水質不同程度遭受污染,生態失衡。黑臭水體增多,水質惡化,部分河道富養化嚴重,水藻泛濫,各類水生植物退化明顯,河道魚種數量逐年減少。城市區部分河道被非法侵占,各類生活、建筑垃圾向河道內傾倒,雨水季節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生態環境持續惡化。
目前,洛陽市重點監控的河流共6條,包括伊河、洛河、伊洛河、汝河、澗河、瀍河;重點監控的水庫共2個,分別為陸渾水庫和故縣水庫。共設置14個地表水監測斷面,其中國控斷面2個、省控斷面5個、市控斷面5個、湖庫斷面2個。2015年對地表水的檢測依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評定伊河斷面現狀大部分水質為Ⅱ類,少數斷面現狀水質為Ⅲ類;洛河40%斷面現狀水質為Ⅳ類,不能滿足水體功能的要求,水質狀況為輕度污染,超標率為66.7%;伊洛河斷面現狀水質為Ⅳ類,能滿足Ⅳ類控制目標的要求,但不能滿足Ⅲ類水體功能的要求,水質狀況為輕度污染,超標率為41.7%;汝河斷面現狀水質為Ⅱ類,能滿足控制目標和Ⅲ類水體功能的要求;澗河斷面現狀水質為Ⅴ類,不能滿足Ⅲ類水體功能的要求,水質狀況為中度污染,超標率為100%;瀍河斷面現狀水質為劣Ⅴ類,不能滿足Ⅲ類水體功能的要求,水質狀況為重度污染,超標率為100%[6]。
洛陽市地處中原,由于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自古以來就是水旱災害頻發的重災區。同時具有長旱聚澇,澇后又旱,旱澇交錯,旱澇災害范圍廣等顯著特點。從氣候上看,洛陽市處于南北氣候過渡帶。降水受東南季風影響,年際變化大,為全國3個降水變率最大的地區之一,平均最大年降水量與最小年降水量相差2.26倍,不同地區為2.6~4.7倍,加之降雨季節分配不均,區域分布差異大,洪澇災害頻繁[7]。汛期過后,降水量又大幅減少,往往形成旱災。
洛陽市發布《洛陽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決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認真貫徹落實《河南省四水同治規劃(2019—2035)》[8]和10部專項規劃,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規劃的組織實施,明確建設重點和時序,分解落實規劃目標、指標和任務要求。
搶抓國家支持“兩新一重”建設的有利時機,著力推進小浪底南岸灌區工程建設,確保2021年底前主體工程完工,同時加快配套工程建設。積極配合省委省政府“四水同治”,做好西霞院水利樞紐輸水及灌區工程建設,全力推進前坪水庫灌區工程、故縣水庫灌區工程規劃設計。重點選擇南部山區欒川縣作為全國山洪災害防治實驗示范基地,有效提高洛陽市山洪災害防治研究和試驗觀測能力。
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搶抓重大國家戰略歷史機遇,堅持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確保黃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態安全。實施干支流水資源統一調配,用足用好引黃水量指標。積極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黃河濕地生態修復工程,高標準建設黃河生態廊道,增加黃河干支流兩側綠量;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扎實開展國土綠化、水土保持、礦山整治,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提供生態基礎。
繼續圍繞“合理分水、管住用水”工作目標落實,彌補水資源監管短板,不斷提升水資源管理和節水能力水平。進一步完善縣(市)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促進水資源管理出實效。做好各縣區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創建和10家省級先進節水載體創建工作。繼續圍繞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陸渾水庫西干渠灌區智能灌溉改造工程和黃河渠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全面提高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
積極推進“5+19”中小型水庫前期工作,通過汝陽縣前坪水庫供水工程、欒川縣城鄉供水保障提升工程和吉利區二道河引水補源工程,提升區域水資源配置能力。建設邙山渠、宜洛南渠、秦嶺渠、秦嶺防洪渠等一批水系連通工程,構建循環暢通、蓄泄兼備、多源互補的區域水網格局。規范高效利用黃河水,加強引黃入洛工程運行管理,完成年度引水計劃1.1億m3,黃河干流引水能力達到設計能力的83%以上,伊洛河地表水利用率達到50%以上。
全力推進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有序建設淤地壩、水土保持防護林等蓄水保土工程。2021年度計劃完成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00km2。認真落實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完善水土保持監管執法制度,嚴格執行“一法一辦法”的相關要求,在項目建設中嚴格落實水土保持措施,堅決遏制人為水土流失,留住綠水青山。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開展河流湖泊濕地水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對澗河進行生態綜合治理,對邙山渠、鐵路防洪渠、中州渠等城市渠道進行生態修復治理。全面完成中心城區“9+7”濕地建設及提升工程,擴大濕地保護范圍,有序實施洛河濕地公園、伊河濕地公園、澗河濕地公園、欒川伊河濕地公園、汝陽北汝河濕地公園5處濕地公園省級濕地公園試點建設。
深化落實“河長+檢察長+警長”聯動工作機制,壓實各級責任,不斷提升工作水平[3-4]。嚴格落實“五五四”問題處置機制,及時協調解決突出問題、分派工作任務、督促落實整改,確保河長河湖管護主體責任落實到位。持續開展“四亂”問題常態化整治,堅決遏增量、清存量。建立問題臺賬跟蹤督辦,盯住一些留有“尾巴”的問題,直至問題解決,實現閉環管理。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對河湖環境進行督查暗訪。每季度組織一次集中暗訪,集中交辦存在問題。
加快推進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實施入河排污口整治。積極開展農村戶廁改造,全市農村無害化廁所普及率達到85%以上;對全市8座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擴建、增容,同時,進一步完善城鎮污水管網,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加強對故縣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綜合整治,保障飲水安全。
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四水同治”部署要求,通過以上9項治水措施,到2021年底,洛陽市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顯提升,水生態修復及水環境治理成效顯著,水災害防治能力進一步提升。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17.981億m3以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3.5%左右;新增造林面積32萬畝,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00km2以上,水土保持率達到70.0%;市縣兩級飲用水源地整治實現100%全覆蓋,沿線排污口100%全部截流,黑臭水體動態清零;中心城區濕地建設及提升工程全部完成。
我國在悠久的治水歷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治水經驗,創造了燦爛的水文化[9]。這些都是我們寶貴的精神和物質財富。洛陽市委市政府實施“四水同治”,解決突出的水問題,通過建設一大批重點水利基礎設施,逐步修復水生態體系,改善水環境和人居環境,防災減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全面支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助力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最終實現河湖秀美、用水節約高效、人民幸福安康的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