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昕 肖 飛
(1.松遼水利委員會流域規劃與政策研究中心,吉林 長春 130021;2.松遼水利委員會水文局嫩江水文水資源中心,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防洪是遼河流域治理和保護的首要任務。在《遼河流域防洪規劃》的指導下,陸續開展了一系列的防洪減災工程建設,流域防洪工程體系已基本形成。遼河流域防洪工程建設涉及的范圍廣,影響因素多,本文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通過對遼河流域防洪總體情況進行評價、對流域防洪形勢作出基本判斷、對流域重大問題進行總結,研究出新形勢下的防洪方略、防洪體系優化調整思路,對今后的水利規劃特別是防洪規劃的立項決策、建設、管理具有借鑒作用。
遼河流域位于我國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糧食生產基地,也是水旱災害頻繁發生的地區。2008年國務院批復的《遼河流域防洪規劃》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水法》和《防洪法》為依據,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貫徹“蓄泄兼籌、防用結合、綜合治理”的防洪方針,正確處理和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加強遼河流域防洪建設。在重視防洪減災工程措施的同時,加強防洪管理和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設,進一步完善遼河流域的防洪減災體系,為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
《遼河流域防洪規劃》在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堅持蓄泄兼籌、防用結合、綜合治理;堅持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并重;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的原則下,主要規劃城市防洪工程、重點防洪保護區堤防、病險庫除險加固、骨干規劃水庫、河道整治、清障及非工程措施等建設。
《遼河流域防洪規劃》批復實施以來,遼河流域通過堤防建設、防洪水庫建設及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河道整治、山洪災害治理及采取水土保持等措施,主要江河洪水控制能力和重要防洪保護區抵御洪水能力進一步提高,初步建成了與防洪保護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防洪工程體系,生態環境得到逐步改善。以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和山洪災害易發區預警預報系統為重點的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建設全面開展,社會防洪減災意識增強,防洪區風險管理水平提高。
遼河流域已經形成了以堤防為主,紅山、二龍山、石佛寺、大伙房、觀音閣、葠窩和湯河大型水庫為骨干,以及旁側水庫相結合的防洪工程體系。主要防洪保護區防洪能力基本達到了防洪規劃確定的防洪標準。
與防洪規劃實施前相比,在發生常遇洪水和標準洪水時,通過工程和非工程防洪措施的聯合運用,可以有效保障流域的防洪安全和經濟社會的正常發展;在遭遇超標準洪水和特大洪水時,有預定的方案和切實的措施,保障經濟社會活動不發生大的動蕩及造成嚴重的災難。
在規劃的指導下,遼河干流、渾河、太子河、大遼河、繞陽河防洪工程建設相對較好,達標率較高,西遼河、東遼河防洪工程開展較為緩慢。重點防洪河段重點河段堤防達標長度約1773.22km,達標率為71%,一般堤防達標長度約781.29km,達標率為43%。西遼河防洪能力由規劃實施前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20~100年一遇,東遼河防洪能力由規劃實施前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20~30年一遇,遼河干流石佛寺以上防洪能力由規劃實施前30年一遇提高到30~100年一遇,石佛寺至盤山閘防洪能力由規劃實施前30年一遇提高到50~100年一遇,盤山閘至可口防洪能力由規劃實施前10~2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渾河、太子河、大遼河已達到規劃50年一遇防洪能力;饒陽河防洪能力由規劃實施前10~3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12座主要城市堤防長353.82km,達標率67%,沈陽市主城區防洪能力達到300年一遇,本溪、遼陽、盤錦市主城區防洪能力基本達到200年一遇,赤峰、通遼、遼源、四平、鐵嶺、撫順、鞍山和營口主城區防洪能力達到100年一遇。
規劃河道整治工程河道清淤、套堤和阻水路治理進展緩慢,橋梁阻水現象依然存在,河道整治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遼河流域防洪規劃》擬新建大中型水庫9座,其中,遼干石佛寺水庫(Ⅰ期)、渾河支流關山Ⅰ水庫、老哈河三座店水庫、德日斯包冷水庫現均已建成;七泡子水庫、嘎海山水庫正在開展前期工作;關山Ⅱ水庫和韓家杖子水庫可行性研究報告已完成但尚未批復,顏家水庫由于建設必要性較小,目前尚未開展前期工作。此外,《遼河流域防洪規劃》外規劃建設水庫2座,其中誠信水庫已經建成,東臺子水庫目前已開工建設。規劃實施以來完成確定的39座大中型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任務,其中大型水庫5座,中型水庫34座。此外,還完成《遼河流域防洪規劃》外葠窩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沙那水庫除險加固任務。
需改建、擴建的攔洪樞紐工程包括蘇家堡、總辦窩堡、海日蘇等攔河樞紐和盤山閘、謨家堡閘(渾河閘)、鄭家閘。其中,遼河閘(盤山閘)已完成擴建任務,擴建后設計標準與遼河干流河道堤防的標準一致,提高了河段的泄流能力;謨家堡閘(渾河閘)已完成加固任務,達到設計分洪能力。
遼河流域重點防洪河段包括西遼河西安村至福德店、東遼河二龍山水庫以下至福德店、遼干福德店至河口、渾河謨家堡閘至三岔河、太子河遼陽鐵路橋至三岔河、大遼河三岔河至河口、繞陽河沈山鐵路橋至河口8段。截至2020年,堤防長度2475.298km,其中達標長度1773.22km,達標率71%。
一般防洪河段主要有老哈河甸子水文站至紅山水庫、西拉木倫河查干木倫河口至西安村、烏力吉木仁河沙那水庫至河口、新開河臺河口至河口、教來河山灣子水庫至河口、柳河鬧得海水庫以下至河口、東遼河二龍山以上、繞陽河沈山鐵路橋以上8段。《遼河流域防洪規劃》實施以來由于工程前期工作開展緩慢,一般防洪河段大范圍堤防建設不多,達標率低、防洪能力弱。現狀堤防長度1624.21km,其中達標長度781.29km,達標率43%。
列入《遼河流域防洪規劃》的主要防洪城市有沈陽市、撫順市、盤錦市、本溪市、遼陽市、鐵嶺市、鞍山市、營口市、四平市、遼源市、通遼市、赤峰市12座。結合流域重點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干流整治及重要支流整治等工作,各主要城市防洪保障工程體系均得到較大完善,防洪減災能力較規劃批復時有了較大提升。規劃治理險工445處,累計261.40km,截至2020年,累計險工治理266處,累計467.043km。開展遼河干流柳河口至遼河閘(盤山閘)段河道清淤,清淤長度28.23km,清淤量1438萬m3。
列入《遼河流域防洪規劃》蓄滯洪區有白音胡碩滯洪區、漠河滯洪區、太吉伯滯洪區、二牧場滯洪區4個蓄滯洪區。滯洪區工程目前未開工建設。
遼河流域啟動了山洪災害治理、水土流失防治等工程措施,建設了山洪災害監測預警信息和共享管理系統,預警設備實現了基本覆蓋,初步建成了洪水預警預報系統、防汛指揮系統,提高了洪水預報調度能力。流域具有完善的洪水調度方案、流域特大洪水防御方案和主要防洪保護區的防御超標準洪水預案,流域防汛指揮系統基本實現信息化,洪水預報調度能力顯著提高,非工程措施體系建設基本形成。
2000年以后,遼河流域發生洪水的頻次明顯增多,2005年、2010年、2011年、2013年均發生大洪水,受災人口和死亡人數較多,洪災損失較重。尤其是近幾年北上臺風對遼河流域影響較大,局地降雨強度不斷增大,超警河流范圍廣、數量多,超警持續時間長。通過近20年洪澇災害分析,得出初步結論,遼河流域局地洪水發生的頻次明顯增多、程度明顯加劇。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交替影響,流域未來天氣形勢必將呈現復雜多變、極端天氣事件多發重發、不可預測等特點,未來遼河流域發生洪澇災害的風險將進一步加劇,“黑天鵝”“灰犀牛”等極端事件出現的可能性增加。
隨著遼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城鎮化建設加快、工農業生產規模擴大,造成局部地區下墊面和產匯流條件發生顯著變化,改變了入滲、蒸散發、徑流等水文特征,致使流域水源涵養能力減弱,調蓄洪水能力降低,導致暴雨洪水頻發。另外,受基礎設施建設、岸線利用、灘地圍墾、河道采砂等人為活動影響,河道行洪能力不斷降低,同一河段相同流量水位抬高較大,影響防洪保護區防洪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兩個堅持、三個轉變”以防為主的防災減災新理念,把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擺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遼河流域城鎮化建設加快推進,城市規模越來越大,城鎮人口增長迅速,現有的規劃防洪標準已不能滿足新形勢要求。
在今后制定防洪規劃過程中,要根據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布局調整防洪體系布局,制定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系統治理方案。
隨著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流域經濟社會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城鎮化率明顯提高,社會財富顯著增加,流域中主要防洪城市中的沈陽市、撫順市、四平市、赤峰市等重點防洪城市由于城區規模的擴大,將原來的郊區或農村段規劃為新城區或開發區,防洪保護范圍增大,對防洪提出了新的需求,迫切要求提高區域防洪減災能力,盡快建設和完善各類防洪工程,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結合新時代水利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流域在“十四五”期間應開展的工作:一是以河湖長制作為有力抓手,以河湖“清四亂”為重點,盡快開展干流河段套堤及阻水路測量及行洪影響分析研究工作,掌握套堤及阻水路分布及斷面情況,進行阻水計算及洪水影響評價,提出套堤及阻水路處理方案。二是編制《遼河流域防御洪水方案》,修訂《遼河流域洪水調度方案》,研究制定水工程防洪聯合調度方案,建設水工程防災聯合調度平臺,提升防洪調度能力水平。三是流域下一步防洪工程的規劃與建設實施應根據沈陽市、鐵嶺市、四平市等相繼完成的新一輪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的要求開展工作,以構建與現代城市發展相適應的防洪體系。四是深刻認識當前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考驗和警示,認真反思超標洪水防御工作中的差距不足,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風險意識、責任意識和底線思維,做好超標洪水防御工作方案,保證能在第一時間提出意見和建議,加快推進建設西遼河、東遼河、遼河干流河道地形測量及復測機制。五是系統調查病險水庫安全鑒定或安全核查工作,嚴格執行病險庫鑒定標準,以消除水庫險情和隱患為目標,分類實施除險加固和降等報廢,盡快削除病險水庫安全隱患,確保水庫安全和正常使用。
遼河流域現有防洪體系雖然已經形成,防洪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與新時期新形勢新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諸多短板和風險隱患。《遼河流域防洪規劃》實施以來,部分工程因條件發生變化導致規劃工程未實施或實施緩慢,如關山Ⅱ、七泡子、韓家杖子、嘎海山水庫以及顏家水庫等。同時,流域還存在部分河流防洪工程治理率不高、蓄滯洪區建設緩慢等問題。非工程措施也存在防洪方案預案體系不完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強,預測預報能力不足等問題。隨著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實施,流域中的主要防洪城市城區規模的擴大,流域水情、工情、社情發生變化,水利改革發展形勢和任務發生相應變化,對流域水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流域防洪減災工作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因此,遼河流域應根據流域的實際需要,加快有關重點防洪河段、一般防洪河段以及主要城市的堤防工程達標建設和水庫的前期工作。以河湖長制為抓手,打好河湖管理攻堅戰,依法依規實施江河湖泊和水庫、水電站、蓄滯洪區等工程防御洪水災害調度,充分發揮水利工程減災興利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