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凌,王 剛
(1.志丹縣地下水監督監測管理站,陜西 志丹 717500;2.西安景天水利水電勘測設計咨詢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00)
近年來,志丹縣依托油氣資源,大力發展工業經濟,縣域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與此同時,地下水短缺和污染問題日益突顯,成為志丹縣當前和今后發展的一道難題。志丹縣是陜北的石油主產縣之一,由于該縣油田所注地層水絕大部分取用地下水,采用打水井注水方式注入。根據2014 年志丹縣地下水勘察統計:志丹縣地下水資源總量為8568.91 萬m3,目前全縣地下水資源年可開采量為4254.5 萬m3,年開采量為3034.31 萬m3。地下水儲藏不均勻,杏子河流域1984.37 萬m3;占地下水資源總量的23.16%;周河流域2305.12 萬m3,占地下水資源總量的26.9%;洛河流域4279.42 萬m3,占地下水資源總量的49.94%。按流域進行計算,周河流域地下水可采資源量按20 年、50 年、100 年三種不同時期為1650.25 萬m3、1585.8 萬m3、1564.32 萬m3。根據2011 統計資料,全縣共有注水井4200 多口,年消耗地下水達939.7 萬m3,占全縣地下水消耗總量的38%。通過地下水動態監測結果表明,自2000 年以來,該縣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其中石油開采區地下水水位降幅最大,部分飲水機井出現了吊空現象。為加強對地下水資源保護與管理,遏制此類情況繼續蔓延,志丹縣水務局一直著力保護地下水,并做了大量工作。
為合理開發和有效保護地下水資源,推進地下水的精細化管理,1991 年成立了志丹縣水政水資源管理辦公室,為了更一步加強地下水資源保護工作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該縣又于2011 年12 月成立了志丹縣地下水監督監測管理站,主要負責全縣地下水動態監測網站建設及對地下水動態變化的實時監控;規范鉆井程序,嚴把水工程執法工作。
志丹縣地下水監測站網建設工程涉及該縣7 個鎮,4 個便民服務中心,一個街道辦事處。該項目于2015 年7 月正式開工建設,基建投資1328 萬元,于2016 年8 月1 日全面竣工并投入試使用,2017 年正式全面運行。建成監測主站1 處,新建監測分站44 處,改造2 處,并網舊監測分站8處,全縣共計54 處。主要分布在各鄉鎮駐地、油氣開采密集區、注水井密集區、流域分界線、毛烏素沙地區、越流補給區塊。監測站網采用無線GSM短信息通訊方式技術,實現了監測數據的自動監控、地下水信息的自動采集、地下水水位預警、智能三維模擬、水位等高線分析等功能。2021 年1 月~6 月份共計收到監測信息28600 多條,對收集的數據進行了整理、分析。
為了更好地管理地下水,志丹縣水務局加強了執法力度,進一步規范地下水取水工程管理。一是對進入志丹縣鉆井隊進行備案,審查資質,對無證施工隊伍堅決給予叫停,先后對省外4 家省內9 家鉆井隊伍進行備案。二是對施工鉆井方案進行審查,確保取水工程方案合理,逐步遏制自由開采等現象。同時按審查通過的方案全程監督施工。三是對過去各采油廠申報的只有水資源論證無鉆井方案審查的水井進行普查。
針對志丹縣目前面臨的地下水資源量日趨減少、供需缺口增大等諸多問題,2018 年初經志丹縣政府批準通過實施《志丹縣地下水功能區劃分》項目工程,2019 年11 月全面完成劃分工作。全縣共劃分地下水功能區40 個,一級功能區劃分為:開發區16 個、保護區12 個、保留區12 個。二級功能區劃分為:從開發區劃分出8 個集中式供水水源區、8 個分散式開發區;從保護區劃分出6 個地質災害易發區、6 個地下水水源涵養區、0 個生態脆弱區;從保留區劃分出11 個不宜開采區、1 個應急水源區、0 個儲備區。志丹縣地下水功能區的劃定,將有效保護該縣地下水資源,確保全縣地下水能更加合理有效的開發利用,為志丹縣地下水可持續開發利用奠定基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國務院《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陜西省地下水條例》規定,嚴格按審批程序進行受理、驗收、發證、監督檢查。
水資源的有償使用是國家合理調控水資源,有效保護水資源,促進水資源良性循環,推動節約用水的重要舉措。志丹縣水務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陜西省水資源管理條例》《陜西省水資源費征收辦法》,依法對全縣所有油田水資源井征收水資源管理費。按生產1 t原油需取用地下水6 m3,1 m3征收水資源管理費0.5 元標準收取。因國家現有的法律法規對注水井無明確的規定,而注水井對地下水的威脅極大,志丹縣水務局已建議相關部門盡快出臺注水井管理相關法律、規章。對提高征收地下水資源管理費以列入中長期規劃,由于有關方面未能形成一致意見需要進一步協調。
志丹縣水務局以“世界水日”“中國水周”“12.4 法制宣傳日”為切入點,在全縣范圍內進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使我縣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
1)為了支撐石油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優質深層地下水用于石油開采,造成了優質水源的浪費。
2)地表水、中性水利用率低,縣城應急水源還未投入運行,鄉鎮應急水源空白,一旦地下水水量、水質發生變化,全縣將面臨無飲用水源的嚴重后果。
3)多年來由于人們環保意識淡薄,農業生產化肥、農藥的使用、城鎮生活污水的排放、石油開采、注水井建設等,通過降雨和側向補給滲透到地下,對地下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4)水利法治建設滯后。群眾水資源危機意識、水法律意識整體水平偏低,浪費水資源、非法取用水的現象依然存在。
志丹縣當前地表水源工程極少,各用水大戶對地下水的開采量大,嚴重威脅著地下水資源的保護工作。為緩解地下水資源供需矛盾,協商志丹縣各用水大戶自建地表水源作為生產水源,現建成志丹縣采油廠旦八地表水供水站一處,但還未啟用。
計劃2021 年底對全縣不用的廢舊深機井進行封停,對全縣廢舊的淺機井及人力井進行填埋,確保地下水不受污染。新建深機井和注水井必須提供鉆井方案和成井資料,沒有鉆井方案和成井資料的鉆井隊伍,一律叫停,不予以竣工驗收。
我縣地下水監督監測管理站自開展監測工作以來,已有近8 年時間,由于經費問題地下水監督監測管理站一直沒有進行全面的坐標及高程測量,沒有精確的地理坐標和地面高程。監測站地理位置不實,監測數據近5 年未校對,按照《陜西省地下水條例》和《地下水監測規范》要求,每1 年~2 年要進行一次校對,已經嚴重影響了監測數據的成果轉化、利用,尤其是與當前中省關于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新要求不相適應。開展高程與坐標測量,提高監測成果的科學準確性,是提升監測站網監測能力的重要手段,也可為優化配置、科學管理地下水資源,防治地質災害以及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國家重大戰略決策提供基礎技術支撐。
為了緩解志丹縣地下水用水量,著力保護地下水資源,志丹縣水務局建設的順寧鎮黃地臺縣城應急水源工程已即將建設完成,后續工作正在進行,年底準備投入使用;雙河鎮麻子溝應急水源工程正在建設中。順寧鎮黃地臺和雙河鎮麻子溝應急水源工程的建成,將填補志丹縣應急水源空白,有效緩解了該縣地下水開采,使該縣地下水采補均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