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雪
(陜西省石頭河水庫灌溉中心,陜西 咸陽 712000)
石頭河,古稱武功水、斜水,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一級支流,發源于太白縣鰲山、太白山北麓,北出斜峪關,經眉縣、岐山縣入渭水。石頭河全長77.5 km,其中:峪口以上干流長62.5 km,峪口以下干流長15 km。著名的褒斜道的北段斜谷道即為石頭河上游河谷。石頭河峪口建有梅惠渠、石頭河水庫及其灌區等水利設施,眉縣、岐山盡得灌溉之利。
根據國家規范《防洪標準》,太白、眉縣城區段機關單位、人口等相對比較集中,防洪標準應為30年一遇;其余防洪標準:太白縣鸚鴿鎮、眉縣齊鎮、岐山縣蔡家坡鎮集鎮辦段為20年一遇洪水,太白縣鸚鴿鎮、眉縣齊鎮、岐山縣蔡家坡鎮農防段為10年一遇洪水。
存在的問題:一是河道行洪斷面小,行洪能力低;二是大多數堤防屬于砂礫石堆筑而成,質量差,標準低,抗沖刷能力低;三是沒有經過科學規劃設計,部分堤線不符合洪水自然規律,頂沖段多,險工險段多。
石頭河洪水主要由暴雨或連陰雨形成。從洪水出現的時間上分為夏汛洪水和秋汛洪水兩類。秋汛水量遠不及夏汛多,且漲落緩慢;夏汛洪水峰高量大、陡漲陡落、危害較大,多發生于7 月~8 月份。石頭河干流通常暴雨后即產生洪水,漲落迅速、歷時較短。在洪水過程線上,呈明顯的尖峰狀,這種特點在干流上游段及支流尤為突出。
造成石頭河沿岸洪水災害的主要原因是石頭河洪水峰高量大、陡漲陡落、危害較大。現有堤防標準較低,缺乏統一的規劃設計,尚未形成較完整的防洪體系。一旦發生較大暴雨洪水,沿岸城鎮辦、村莊及公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將嚴重損毀,沿岸居民的生存將受到威脅。
按照不同量級洪水及其對社會經濟、群眾生活生產的影響程度,預警級別由輕到重劃分為四級:即Ⅳ級預警(預警流量)、Ⅲ級預警(警戒流量)、Ⅱ級預警(保證流量)、Ⅰ級預警(超標準洪水),預警標志依次采用藍色、黃色、橙色、紅色。
在太白、眉縣設置預警斷面做為洪水預警監測斷面,對沿岸保護范圍進行預警。防汛指揮部根據各個預警斷面觀測水位,發布不同頻率洪水的轉移信號。
市級預警根據石頭河干流全局情況,按照以下原則發布:大多數原則,即多數或多個斷面達到了某一級別的預警時,發布這一級別預警信號;極端洪水預警,當某段到Ⅰ、Ⅱ級預警時,發布對應級別預警信號;影響較大原則,根據洪水發生后影響程度,對沿河影響較大的區域,發布對應級別的預警信號。
(1)Ⅳ級預警(藍色):兩縣均發生10年一遇洪水或一縣區發生超20年一遇洪水。
(2)Ⅲ級預警(黃色):兩縣均發生10年一遇洪水并且一縣區發生超20年一遇洪水。
(3)Ⅱ級預警(橙色):兩縣均發生20年一遇洪水或一縣區發生超30年一遇洪水。
(4)Ⅰ級預警(紅色):兩縣均發生30年一遇洪水并且一縣區發生超50年一遇洪水。
預警發布市、縣區兩級分別發布,相互獨立,也就是說市級發布預警,縣區級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發布高于(或低于)市級的預警級別,預警的解除按照誰發布誰解除的原則執行,縣區級預警發布按照單點、單指標達到即可發布相應級別的預警信號,不論市、縣區發布預警都應指明預警信號級別和預警信號響應范圍。
6.1.1 洪水監測內容
市、縣區防汛抗旱指揮部依托市、縣區防汛指揮系統,建設防汛通信網絡,作為汛期監測預警支持平臺。石頭河沿岸各鎮辦要結合實際建立防汛指揮信息平臺,滿足防汛指揮需要。
(1)氣象部門負責汛期天氣及降雨信息的監測和預報工作,并對降雨趨勢做出科學預測。按規定及時向市、縣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報送災害性天氣信息。
(2)轄區水文觀測站應按報汛規定時間實時向縣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報告河流水情信息。當河道發生洪水時,應加密觀測時段,密切監視汛情發展變化趨勢。市水文局及時向市防汛指揮部報告汛情。
(3)各縣水利局負責石頭河兩岸堤防工程及流域內水庫的隱患排查和除險加固工作,發現險情應立即向縣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報告,各縣區防汛指揮部視險情大小向市防汛指揮部報告。
(4)各縣區防汛指揮部分別在以上預警斷面設立水位監測點,及時掌握石頭河干流洪水位。
(5)各鎮辦要密切配合縣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工作,保證政令暢通。郵電通訊、廣播電視、物資供銷等部門要積極配合防汛工作。各水庫管理單位,在汛期到來前,做好檢查準備,保證水庫閘門操作靈活、電話線路暢通、電臺通訊良好,確保汛情信息和防汛抗洪調度命令及時準確傳遞。
6.1.2 指揮調度權限和指揮信號
(1)指揮權限
當石頭河干流發生50年一遇標準及以下洪水時,由縣區防汛指揮部指揮調度,發布預案啟動命令,由各鎮辦防指組織實施。
當石頭河干流發生50年一遇標準至潰壩洪水時,由縣區防指提請市防指調度指揮,縣區防指組織實施。
凡有汛情報警傳遞任務的單位,接到通知必須立即執行,不得延誤時機。石頭河沿岸各縣區應做好汛情、險情的互報聯防,對于已出現的險情應及時向上下游單位通報,特別是下游單位。
接到縣區防汛抗旱指揮部電話或廣播命令的各鎮辦防汛指揮機構,立即實施指揮權,用廣播通知有關村委會主任(支部書記),以村為單位,以鑼為號集中村領導班子和搶險隊伍成員,分片實施“防、搶、撤”方案。
(2)指揮信號
當石頭河出現10年一遇以下洪水時,由石頭河沿線各鎮辦防汛指揮機構負責指揮,組織實施搶險,并立即用高音喇叭迅速通知各位領導、所轄村級搶險隊進入防汛崗位做好各種準備,并以電話通報區防汛指揮部。
當出現10年~20年一遇洪水時以鑼聲報警,由縣區防汛指揮部負責指揮,石頭河沿線各鎮辦防汛指揮機構組織實施搶險,鎮辦、村指揮機構進入臨戰狀態。若局部河堤出現險情,鎮辦防汛指揮機構以高音喇叭傳達搶險命令,組織搶險隊全力搶險。
當出現20年~50年一遇洪水時,城區以防空警報報警,農村以高音喇叭、鑼鼓報警,由縣區防指負責指揮調度,鎮辦防指組織實施搶險撤離,并及時用電話向下游各鎮辦傳遞險情。
當出現50年一遇以上洪水時,由市防汛指揮部指揮調度,縣區防汛指揮部指導組織實施搶險,縣區防汛辦通知文廣局發布汛情及轉移命令,并廣播報警,其報警信號為急促、間斷的警笛聲。組織人員撤離,并及時用電話向下游各鎮辦傳遞險情。
沿河各鎮辦防汛指揮機構應安排專人在汛期對河勢和堤防工程進行監測。發現險情及時報告縣區防汛指揮部,各縣區防汛指揮部視險情大小向市防汛指揮部報告。
河勢監測的主要內容:監測主流線位置,洪水走勢;河彎段主流線頂沖位置;河道沖淤變化;崩岸等。
堤防工程監測的主要內容:監測堤身沉降、裂縫、管涌、滲漏、滑坡、塌陷等。
6.3.1 防汛隊伍組建
縣區防汛指揮部組建搶險隊伍,隊長由人武部部長擔任,以各鎮辦民兵、精壯勞力和縣區級機關青年干部為主,搶險隊員名單要打印成冊,報縣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存查。
6.3.2 工程搶險措施及方法
(1)當河堤護坡遭受水浪沖擊,為防止破壞范圍的擴大和險情惡化,一般應采取以下三種臨時性搶護措施。
1)砂袋壓蓋搶護,當水浪不大,局部護坡松動脫落,可用砂袋壓蓋護坡破壞部位。壓蓋應超出破壞邊沿0.5 m~1.0 m,厚度不少于兩層,并縱橫交疊,如堤身已被淘涮,在壓蓋前應先拋填0.3 m~0.5 m 厚的卵石層,再用砂袋壓蓋。
2)拋石搶護。水浪較大,局部護坡坍塌時,采用拋石壓蓋,塊石要大,石層要厚,拋石要集中,速度越快越好。
3)鉛絲籠搶護。當護坡破壞較嚴重,壓砂袋和拋石搶護不能抗御水力時,可放置塊石鉛絲籠壓蓋。如破壞面積較大,可以并放數個,籠間用鉛絲扎實和填塊石,防止滾動。
(2)當堤防決口時,要“先堵下游,后堵上游,先堵小口,后堵大口”。同時設法在口門河灣上游段筑壩,把主流挑開,減少口門流量。堵口方法可采用平堵與立堵兩種。
Ⅲ級預警時,20年一遇洪水淹沒范圍內的人員撤離;Ⅱ級預警時,30年一遇洪水淹沒范圍內的人員撤離;Ⅰ級預警時,50年一遇洪水淹沒范圍內的人員撤離。
防汛搶險期間,醫療、衛生防疫工作由各縣區衛計局總負責。沿岸各鎮辦醫院及衛生所積極配合、搞好本轄區的醫療防疫工作,做好傷病員的醫療、水源和環境的消毒防疫工作,嚴防各類疫病的發生,確保人民生命安全。衛生部門提前備好各類藥物、器械、擔架等醫療必須品。各鎮辦衛生院汛前對村級醫務人員進行培訓,掌握搶救技術。
物資儲備分市、縣區、鎮辦、村四級儲備。各鎮辦防汛指揮機構自行儲備足額防汛物資,落實物資儲備地點、管理人員、聯系方式,并報縣區防汛指揮部備案。進入汛期,石頭河沿岸每個村在該段修建臨時監視房兩間,以便巡堤人員查報險情信號,存放搶險物資,并作為臨時搶險現場指揮部。村級儲備物資的調撥權限為各村防汛應急小組。
安全保衛工作總負責單位是各縣區公安局,公安局長對汛期安全保衛工作負總責。沿岸各鎮辦的安全保衛工作分別由鎮辦派出所承擔。
(1)通信運營部門要保障汛期防汛信息在任何情況下優先暢通,保障氣象、水文、汛情、災情信息的及時傳遞。
(2)通信運營部門要編制汛期通訊應急預案,保證防汛信息及時上傳下達。在抗洪搶險中,要確保防汛抗旱指揮部與各單位、各部門間的通訊暢通。要組織通訊搶險隊伍,在通訊線路受到損壞時,要在最短時間內修復,為抗洪搶險和現場指揮提供通信保障。
(3)在緊急情況下,防汛抗旱指揮部利用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向社會發布有關防汛信息,確保人民生命的安全。
防汛緊急情況下,實行道路、交通管制和對災區社會治安進行特別管制的措施。
(1)交通局負責抗洪搶險救災車輛的調配。落實防汛搶險車輛的調度和安排,在抗洪搶險期間要優先保證搶險人員和防汛救災物資的運輸及受災群眾遷移運送。確保防汛抗洪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必要時按照《防洪法》四十五條的規定,由公安部門實行交通管制。
(2)公安局對撤離區、安置區和洪水影響區采取警戒管理,嚴防群眾私自返遷造成人員傷亡和新的安全威脅,嚴防不法分子盜竊財物給人民群眾造成人為損失。
石頭河是渭河水系一級支流。但是截至目前,仍然沒有石頭河防洪預案。在實際操作中,水利部門和地方政府依據石頭河水庫防洪預案進行防洪。編制和出臺石頭河防洪預案,構建市、縣、鄉(鎮)3 級防汛部門信息暢通、指揮靈敏、上下聯動、部門協調、預警響應規范、及時、應急處置有力的防汛體系提供有效支撐,應當是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