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波,劉 鍵,葛雪梅
(黑河市第一人民醫院,黑龍江 黑河 164300)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醫療技術也在不斷進步,隨之產生的心腦血管疾病也逐漸成為人類死亡的主要因素,高血壓也成為死亡和心血管疾病中最危險的因素[1]。目前對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方式越來越多,但高血壓的預防和控制效果并不理想。本文旨在研究全科醫學管理模式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以及心血管事件的臨床控制價值,結果如下所示。
100例患者均為我院全科醫學科科室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間收治,依照隨機數表法均分為研究組及對照組(n=50)。研究組中男女分別為25例、25例,年齡區間為61~83歲,平均年齡為(68.5±4.1)歲;對照組中男女分別為24例、26例,年齡區間為63~82歲,平均年齡為(67.2±5.3)歲。研究對象在性別、年齡等資料間差異比對,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該項研究已獲得我院倫理部門的審理通過。
納入標準:①確診為高血壓;②老年患者;③完成知情同意書簽署。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臟器障礙;②合并精神障礙。
對照組行常規藥物管理模式治療,主要藥物選擇為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阻斷劑、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等,輔助藥物選擇為洋地黃制劑,用藥從小劑量為始,預防低血壓現象出現,隨后跟隨醫囑將劑量逐漸增加至患者的最大耐受范圍內。對研究組行全科醫學管理模式,主要包括:(1)隊伍建立,成立一支由醫護人員組成的全科醫學管理模式隊伍;(2)教育培訓,根據老年病患的血壓和心血管狀況定期將相關醫學知識對隊伍成員進行培訓,保證隊伍成員對治療措施詳細掌握;(3)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的制定,在與家屬溝通后,詳細了解病患的家庭狀況、飲食狀況、用藥狀態和睡眠情況。由主治醫師依照患者實際病況進行相應藥物的治療,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況進行血壓和心血管障礙疾病相關知識的講解,并給予恰當的心理輔導,讓患者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疾病;(4)定期交流探討,團隊人員就患者病情改變情況、藥物調整記錄等進行探討,并及時做好記錄;(5)建立聯系。通過微信、電話等線上聯系方式與患者進行聯系建立,便于院外的溝通和交流。
(1)治療前后血壓水平變化,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兩個時期對收縮壓和舒張壓進行檢測并記錄。
(2)治療前后心血管時間發生狀況,利用自制調查問卷方式調查心血管事件是否發生。
此次研究中涉及的數據資料準確錄入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對治療前后的血壓水平變化、平均年齡等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對性別比例、心血管事件發生狀況等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x2檢驗,當軟件輸出P<0.05時,表示組間差異顯著。
治療后的收縮壓及舒張壓較治療前,組間差異顯著,具可比性(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收縮壓及舒張壓改善狀況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可比(P<0.05),如表1所示。
表1 治療前后血壓水平變化組間比對(±s)

表1 治療前后血壓水平變化組間比對(±s)
?
治療后,研究組出現心血管事件的概率為8.0 0%(4/50)顯著高于對照組心血管事件發生概率28.00%(14/50),組間差異顯著(P<0.05)。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發現,在我國高血壓患者的發病率高達九分之一[2]。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給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高血壓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所導致,主要影響因素有:遺傳和基因、環境、體液因素。臨床針對高血壓的治療,通常多采用藥物對其進行控制,非藥物的控制效果因科學管理模式的缺乏,效果并不理想[3]。
全科醫生主要為健康管理服務提供全科醫療衛生服務。全科醫生憑借獨特的操作技能、全面的知識、正確的態度,為患者提供連續性和綜合性的醫療服務,維持健康狀態并提供預防服務[4]。全科醫生隊伍主要構成者有專科醫師、健康管理師、護理工作人員等。老年高血壓患者大部分缺乏疾病相關認知,而全科醫學管理模式可以讓患者在全科醫師的指導下按時按量進行降壓藥物的服用;以定期開展高血壓疾病相關知識講座為契機,為高血壓患者講解相關知識,并針對相關問題進行解疑答惑;由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積極健康的飲食習慣指導,要養成注意體重管理的習慣,控制鹽分的攝入量,指導患者定時進行血壓的量測,養成良好的自我防護的優良習慣;由全科醫師定期為患者解決各項“疑難雜癥”,指導患者正確的用藥、安全的飲食、積極適當的鍛煉,達到對自身血壓控制的目的[5]。
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模式,對比兩組不同管理模式下,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變化水平和心血管事件發生狀況。研究結果顯示,兩種方式治療后,患者的血壓水平較治療前均更佳,組間差異顯著(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血壓水平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顯著(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出現心血管事件的概率顯著較對照組低,組間差異顯著(P<0.05)。研究結果表明,全科醫學管理模式以系統化、規范化的管理模式,依據患者病情的獨特性進行全方位的治療及管理,提升老年病患的疾病認知程度,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狀況,控制舒張壓及收縮壓維持正常水平,改善生活質量,臨床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