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低年級就應該強化學生的寫話任務,引領學生做到有內容、有順序,語言連貫,標點正確。但隨著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教師對學生寫作的要求也會水漲船高。這就需要在習作起步的低年級,讓寫話成為一種常態,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產生習作的興趣,更好地促進了學生核心能力的不斷發展。文章提出要設置豐富游戲,在參與活動中激發寫作動力;變換批改方法,在認可欣賞中喚醒寫作興趣;借助圖片資源,在直觀刺激下打開語言閘門;強化內外鏈接,在廣泛積累中豐富寫作素材;更新認知理念,在集體批改中碰撞寫作思維,更好地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更新理念;內外鏈接;設置游戲;直觀體驗;輕松愉悅
隨著語用理念的提出,語文教學對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視程度越發高漲。因此,低年級就應該強化學生的寫話任務,引領學生做到有內容、有順序,語言連貫。但隨著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教師對學生寫作的要求也會水漲船高。這就需要在習作起步的低年級,讓寫話成為一種常態,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產生習作的興趣,更好地促進了學生核心能力的不斷發展。
一、 設置豐富游戲,在參與活動中激發寫作動力
喜歡游戲是每個學生與生俱來的天性。蒙臺梭利在其論著《童年的秘密》中指出:“游戲是兒童生活、學習的正常狀態,他們就是在游戲的情境中進行思維運轉進行感知的。”低年級學生習作的起步階段,是夯實習作表達的奠基工程。教師就需要借助游戲的方式,將學生的內在意識浸潤在鮮活可感的游戲情境之中。
比如為了引導學生深入關注人物的表現,嘗試寫出人物的特點,筆者在班級中設置了這樣的游戲:用十張紙片寫上從0到9的數字,由當天各方面表現較好的學生到前面來抓鬮,并將數字對應學號的學生作為今天的描寫對象。抓鬮過程中的氛圍是非常緊張的,無論是抓鬮者的一臉嚴肅,還是其他學生的凝神關注,本身就是一種極好的游戲資源。學生在參與這一游戲的過程中,內在意識就得到了根本性的發展與提升,內在蓄積的語言表達沖動就此產生,學生在整個過程中表現出高漲的動力和興趣。
這樣的設置相比于傳統教學中直接布置題目要有趣很多,他們樂于在一種不確定因素中調整自己的思維動力,并相機感受到寫話是游戲中一個重要環節,而不是自己必須要完成的一項任務而已。
二、 借助圖片資源,在直觀刺激下打開語言閘門
低年級學生一直都處于直觀性思維層面,形象可感的認知畫面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圖畫就是一個極好的幫手,尤其是對于習作剛剛起步的低年級學生而言,鮮活的畫面沖擊可以有效地打開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快速地尋找到相匹配的語言為之對應,幫助學生打開語言表達的閘門。
首先,不輕易“放過”語文書上插圖。如統編版一年級下冊課文識字7《操場上》的課文插圖,我用它來寫了一篇寫話。由于是學生已經學過的課文,圖上的人物分別在干什么,他們已經心中有數,教師要教給學生的,則是如何有順序地表述。這張圖上人物很多,一一寫肯定是不可能的,我教學生給圖上人物分組,并按照順序觀察:從左到右,第一組人物在跑步,第二組拔河,第三組拍皮球,第四組跳高。先讓學生說,說完后讓其他學生評一評,他說得是否通順。反映出來的問題是,大多數學生喜歡說大白話,主語呈現太多次,有點啰唆,不通順。接著,我提供給學生關聯詞語:“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告訴學生,可以用這些關聯詞語,把圖上內容串起來。學生很容易就說出來了,并且發現,原來寫作文這么簡單,就是要把看到的按照順序有條理地寫出來就可以了。
其次,在教學二年級上冊看圖寫話《貓和老鼠》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學習仔細觀察圖片,出示兩張圖片,進行“大家來找茬”的游戲,看一看比一比,這兩張圖有哪幾處不同?課堂伊始,把學生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圖片上,讓學生知道仔細看圖的重要性。會看圖,是能否寫好看圖寫話的前提。
最后出示課本圖片,仔細觀察:圖上的小老鼠在干什么?電腦屏幕上突然出現了誰?指導學生說完整、通順的話,如果能用到課文中的詞語,或者平時自己積累的詞語,大加表揚,學生說得更起勁了。在不斷的完善中,給了孩子鍛煉自己說話能力的機會,而看圖說話,恰恰是看圖寫話的前提條件。
三、 加入課堂表演,在生動演繹中抓住人物細節
看懂了圖片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上演一演,讓人物活起來。首先,老師演小老鼠,學生演貓。演之前,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上的這只貓是什么樣子的?眼睛瞪得圓圓的,嘴巴張得大大的,露著尖尖的牙齒,加入想象,還可能揮舞著爪子……加入這些動作當場表演,之后問扮演貓的學生:“小貓小貓,你剛才心里在想什么?”學生說:“我想要一口吃掉這只老鼠!”還有可能會想些什么?有的學生說:“我想請小老鼠陪我一起玩。”也有的學生說:“我想嚇唬一下這只小老鼠。”答案可謂千奇百怪。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所思所想都受自己生活環境的影響,畢竟“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看到同一張圖片,學生的想法也是不同的,這樣一來,也讓學生知道,寫話的時候,加入合理的想象和聯想,會更有創造力。其次,角色互換。老師當貓,學生當老鼠,也采用之前的說說老鼠的樣子,再演一演、說一說的方法,學生很感興趣,說得也很到位。在課堂上,讓學生演一演,說一說學生更能抓住圖上人物的語言、神態、心理等的細節描寫,文章能寫得更生動了。
四、 變換批改方法,在認可欣賞中喚醒寫作興趣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曾經說過:“批改作文,主要看什么?并不是要找出學生作文問題,幫助學生找到努力的方向;而需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精彩處,在大力肯定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和自信。這永遠比找到學生努力的方向重要很多。”當我們從學生并不精彩,甚至并不通順的語言中尋找到一個精準的詞語或者是一個別用有意的標點時,我們就需要帶著尋寶的心態,毫不吝嗇地為他們送上一個個五角星、紅圈圈。這樣,學生被認可的地方越來越多,他們對于習作表達的興趣也越發濃厚。
而在習作發下去之后,教師也需要組織學生學會閱讀教師的評改,不僅僅是草草看一下教師給予的等級評定,而需要充分關注教師圈畫之處,明確自己習作中表現出來的亮點,與自己的伙伴一起分享老師的評語,寫得好的文章,我會拍下照片出示,請小作者在全班面前大聲朗讀,這不僅是對他認真觀察圖片后寫好話的認可,也是對孩子寫作自信心的建立,讓每一位低年級學生都能在自己的習作中尋找到成功的愉悅體驗。
在經過一個學期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制作屬于自己的“優秀習作”手冊,集中展現學生一學期以來相對成功,或者進步較大的習作,讓學生鮮明而直觀地看到自己的成長與進步。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習作的門檻,讓學生在表揚、認可之中,長久保持對習作的興趣,守住內心的成就感,讓習作變得更加輕松、愉悅。
五、 更新認知理念,在集體批改中碰撞寫作思維
由于低年級學生的習作實踐剛剛起步,他們的語言表達尚不成熟,教師就需要放低對他們習作的評價標準,將正確表達作為基礎性的保底工程。對學生習作內容的評改,還需要突破傳統教學的慣有套路,充分借助多媒體課件資源,將學生的習作呈現在投影儀上,組織學生在彼此對話中集思廣益。
當學生的目標都聚焦在一篇習作中時,很多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就會一個個揭示出來。比如,自然段的劃分不夠恰當精準、標點符號地使用不夠妥當、所寫的內容與具體的要求不夠貼切。學生在自主閱讀、發現問題、小組交流、集體修改的過程中,形成小組的意見,并交付到全班中進行分享探討。這樣的教學不僅集合了更多學生的認知意趣,還幫助學生發現了問題并相機進行了習作的修改。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對比朗讀修改前后的語句,讓學生在悉心品讀的過程中,感知修改之后語言的通暢性、準確性,更為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認知感受。例如,低年級習作中經常會出現語句不夠通順的問題,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先自主性朗讀,在不斷深入的過程中,就會有一些學生發現語言的癥結所在,教師可以組織這些學生對這一語句進行口頭上的表達嘗試,同時對幾位同學的修改進行對比辨析,最后讓學生自主選擇一種最為恰當的表達方式,嘗試用紅筆進行修改。正是在這樣集體性的揣摩與推敲的過程中,學生經歷的是思維的跌宕起伏和思維火花的交融碰撞,更有效地歷練了學生思維能力的高效發展,豐富了學生內在的認知體驗。
六、 強化內外鏈接,在廣泛積累中豐富寫作素材
學生語文核心能力的發展,尤其是表達素養的提升都必須要借助廣泛而深入的積累。沒有積累,學生的感知理解就缺乏知識儲備的支撐,而習作表達的語言也會顯得單調匱乏。因此,我們一方面需要在閱讀教學中,緊扣教材文本中的資源,引領學生深入辨析感知文本中精準的語言和獨到的語言形式。另一方面,可以根據不同的認知特點和原始能力,為學生推薦、拓展相關的閱讀書目,但整個過程中,教師決不能做甩手掌柜,直接將書目推薦給學生了事,而需要對學生的閱讀質態進行不定期的檢查和反饋。為此,教師可以結合書本的具體內容,幫助學生做好相應的導讀單,讓學生緊扣導讀單中的任務進行深入感知,并將自己每天的閱讀內容、時長以及形成的感受進行及時的記錄。
在具體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領學生不僅要讀懂書本的故事內容,更需要在深入實踐的過程中進行理解,關注文本的語言形式和寫作方法,幫助學生做好相應的積累。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豐富可感的情境,讓學生在口頭實踐中進行說話練習和造句,在課堂學習中最大限度地獲取詞匯、豐富語言積淀。
如此一來,教師就有效地整合了學生的內外思維,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核心能力的不斷發展與思考,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感知與運用,幫助低年級學生積累更為豐富的詞語,獲取更為豐富的寫話經驗和素材,從而為后續自主的運用奠定基礎。
低年級習作作為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教師需要將教學的關注力聚焦在如何激發學生寫作動力和興趣層面上,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來提升學生的寫話實踐能力,更好地促進了學生表達思維的有效發展。因此,我們需要改變理念,在降低標準、夯實基礎的理念下,力爭為低年級習作起步教學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收獲自信、享受成功的愉悅體驗,從而更好地走進了文本的內在資源,真正促進學生核心能力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季小敏.攙、扶、幫、帶:小學起步作文教學初探[J].小學教學參考,2014(16).
[2]宋麗華.讓孩子們的文字飛揚起來:談小學低年級作文教學[J].吉林教育,2017(15).
作者簡介:沈佳岑,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吳江實驗小學教育集團蘇州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