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萍
摘要 現代人購買食物時,注重的不是價格,而是食物本身的安全質量。生活中大家對豬肉的需求量大,因此近年來養豬行業發展得越來越好。隨著養殖戶增多出現飽和的情況,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黑豬養殖。黑豬肉除了具有口感更好的食用價值外,還可以作為藥用食材。目前,黑豬的抗病能力和生存力相對比較強,黑豬養殖戶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地方會規模化地養殖黑豬。秦嶺地區傳統以農耕為主,但是很多的人為了提高收入,會選擇到一些城市打エ,秦嶺地區的農村出現了大量勞動力轉移的情況。勞動力缺乏易造成經濟發展落后,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鼓勵當地百姓進行特色黑豬養殖。
關鍵詞 秦嶺地區;黑豬養殖;農村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S828.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2-183-02
1科學場區布局
黑豬養殖前首先要確定養殖區的位置,根據自己想要養殖的規模提前做好計劃,方便以后飼養管理。
要注意選擇的地形應以平坦、整齊、向陽為主,通風性要好,以免影響將來的豬場環境。通風性不好,很容易導致臭氣熏天的情況,因此在建立時應遠離居民居住的地方。周圍交通環境便利,有利于黑豬出欄,但是又不能直接靠近主干線,應距離在1km以上。養豬場周圍要有豐富的水源,有利于排污,也能滿足豬場的日常用水和飼養管理用水等。養豬場的占地面積可根據養殖豬的多少、豬的大小、規模的總體情況來決定。建設豬舍一定要將生活區和養殖區隔開,并且豬舍之間要有足夠的距離,方便豬出欄,方便豬糞清理、飼槽清理等。
2飼養規模適度
為了保證養殖的進程,優質高效的黑豬品種是保障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但是很多養殖戶所選擇的黑豬品種存在生產率低的情況,顯然不利于擴大養殖規模,這是因為養殖戶沒有重視生豬的品種改良。盲目地進行雜交會導致黑豬的生產性能降低,因此對養殖戶來說是一種損失。這在購買黑豬仔時,應挑選長勢好、身體健壯、半年以上的小豬。在選擇母豬時更應該注意黑豬的生產能力,而且要發育良好,有利于以后繁殖。
黑豬養殖場要以單一的生物養殖為主,不可養殖其他的生物,比如是貓和犬,否則容易造成感染的情況。在豬舍建設完畢之后,應該對豬舍先進行消毒,并且將豬苗放進去后,應該觀察其變化。如果黑豬飲食和睡眠正常,說明目前的環境不會對黑豬造成影響;如果黑豬臥地不起,不愿意吃東西,出現拉稀的情況,跟黑豬不適應環境有關。
在購買黑豬后要注意每個圈舍內喂養的頭數,一般10m的豬圈飼養7-8頭即可。并且將豬按照公母的大小進行分舍,每天堅持按時喂養,在最初的時候一次性不能喂足,每頭黑豬的飼料量可以適量減少一些,并且要保證充足的水,盡量按照營養配比去喂。除了喂養玉米、麥麩之外,可增加菜葉,也可充分利用糟渣、牧草喂養,保證黑豬生長過程中有充足的營養,但是要減少激素的喂養。養殖過程中要重視飼料的選擇,既要滿足黑豬的生長發育,又要保證黑豬質量好。因此,飼養員在選擇飼料時要保證營養全面,并且要安全可靠。每個階段的黑豬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不同?,F在市面上的豬飼料種類多樣,而且含有添加劑,這些飼料雖然可以提高豬的產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養殖成本,但是會造成母豬肥而不育,因此要注意飼料的采取渠道。養殖戶一般會一次性購買大量飼料,但是日常存放飼料時要注意不可將其放在潮濕的地方,以免飼料發霉。發霉的飼料會引起黑豬出現腹瀉和食欲不振的情況,因此要保證飼料的安全。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每天投喂的時間和喂水的時間,保證黑豬正常生長。
3養殖方式先進
黑豬養殖員應認識到分群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將種公豬放在同一個圏內,避免出現相互攻擊的情況。應根據豬的大小、豬生長發育狀況、豬的飲食狀況進行分圈飼養,每頭豬給予1m2的活動范圍,分群管理后,如果母豬生產能力差,后代抵抗力差,可以將種豬處理掉。
黑豬養殖人員應時刻注意天氣的變化,尤其是天氣降溫時,應提前做好保暖措施,可以在圈舍內鋪上干草,避免黑豬出現感冒的情況,為避免其他黑豬受到影響,應該把病豬及時隔離開。天氣炎熱的情況下,更應該做好衛生工作,每天多次進行清潔消毒,而且要對豬舍澆水,保證圈舍內的溫度正常。而且飼養人員出入圈舍時一定要做好消毒措施,只有消毒才能排除隱患。黑豬養殖管理員要加強配種管理,首先要挑選健康的公豬和繁殖能力高的母豬。尤其是公豬應該多運動,同時,也要適當地搭配營養??刹捎萌斯な芫姆绞?,這種方式更有利于母豬受孕。在母豬懷孕期間更應該加強管理應該與其他黑豬分開,避免出現爭搶食物、相互踩踏的情況。尤其是在母豬將要生產時,應觀察母豬的變化。
黑豬仔斷奶相對比較困難,因其消化能力弱,抵抗力差,很容易影響黑豬仔的成活率,因此,要掌握斷奶的時間,可根據母豬的情況選擇斷奶的方法。如果母豬產仔量大,泌乳力不強,可提前斷奶,反之可逐漸斷奶。在斷奶階段可以把母豬放在另一個豬圈內,斷奶第1天可以將母豬趕回原來的豬圈喂養仔豬3~4次,第2天逐漸減少,一般經過34d能順利斷奶,這種方法有利于降低對仔豬的刺激,同時又能減少母豬出現疾病。如果母豬體質比較差,可選擇一次性斷奶。黑豬飼養員要掌握斷奶后仔豬的飼養方法,首先要控制喂養量,以八成飽為宜,少量多喂,同時要注意衛生,減少仔豬出現疾病。
4檔案記錄齊全
黑豬養殖員應加強學習,掌握更多的黑豬養殖知識,并根據黑豬的情況做好記錄。明確地記錄品種、養殖數量繁殖日期、繁殖數量、黑豬種來源、進出廠日期;同時詳細記錄飼料的來源、添加日期、喂養數量、采購的時間;獸藥來源、名稱、劑量。
對于發病的黑豬,做好標識并合理給藥,同時做好檢疫工作。養殖人員不要抱有僥幸心理,沒有生病的黑豬并不代表著不會被感染。應該將生病的黑豬隔離,并對沒有生病的豬進行疫苗注射,減少死亡率。此外,要將死亡的豬處理進行詳細記錄,并且將記錄保存兩年以上。
5投入品使用規范
黑豬飼養人員應按照法律法規進行喂養,避免使用禁藥,避免為了增加黑豬產量而使用添加劑飼料或是給黑豬投喂激素藥物。在黑豬養殖過程中不可濫用藥劑,一定要加強免疫監管工作。按照現代黑豬養殖方式,將養豬場區域劃分為豬舍、生活區、獸醫室、污水處理區,并且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售豬制度、飼養制度、浴室衛生間輪值制度、藥品和飼料領取制度、出欄制度等,并根據豬場的情況制定相符合規章制度。
養殖人員應加強飼料的看管工作,一旦發現飼料不足,應提前采購并且放在陰涼通風處。一旦發現飼料發霉、變質、結塊和雜質的情況,應停止使用,避免導致黑豬出現疾病。黑豬在飼養的各個階段容易出現疾病,因此獸藥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是,當黑豬出現疾病時,飼養員不能自行注射和喂養藥物,應該先進行咨詢,要在獸醫的指導進行使用。
黑豬接觸的食物要干浄衛生,不可盲目地投喂食物,比如餐館或食堂的泔水,不得投喂撿來的菜葉,須保證食物的安全性。
6防疫措施嚴格
飼養人員要注意每天清潔場地,尤其是黑豬產生的糞便,要定期清理,并且對豬舍消毒。在潮濕的環境下,黑豬生長會受到影響,因此,要保證干燥,避免潮濕。飼養員進入豬舍時要穿上隔離服,避免把細菌帶入豬舍中,飼養員要提供健康證明,每年至少檢查次。為了減少感染的情況,根據豬的年齡段進行疫苗注射。在疫病高發階段,在喂養時應多加注意,可以喂溫水,也可以在水中或者食物中放一些防疫的藥物,同時要做好養殖過程中的觀察工作,一旦患病,應盡早隔離,以免交叉感染。
7特色黑豬養殖拓寬農村經濟發展
7.1“創新發展”帶動農民致富
黑豬肉產品同質化會影響銷量,從而影響經濟效益,因此,要懂得創新發展,積極培育開發口感好、品質優、生長快的品種,為市場提供更多優質美味的黑豬肉。秦嶺地區畜牧獸醫局加大了開發、輸入優異品種,因此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從而為農民帶來了更多的收益。同時政府部門應定期對于當地養殖戶進行培訓,或為當地養殖戶找專業技術人員,可提高養殖戶的技能,同時我國引進了先進的養殖技術,并且這一技術在養殖過程中不斷地推廣和應用,能夠減少養殖不合理的情況,減少黑豬發病概率,以免對中小養殖戶造成嚴重損失。
7.2“協調發展”做好黑豬產業鏈條
協調發展,打造產業鏈模式,集黑豬種選育、黑豬養殖、黑豬屠宰、肉食加工、直營銷售、旅游等產業鏈,秦嶺地區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同時發展工業,建設肉制品加工廠,統籌協調發展。秦嶺地區的地理環境具有優勢,可以開展旅游業。秦嶺地區政府應該做好帶頭作用,根據當地的地形情況,建立旅游基地,一是推廣具有優勢的黑豬肉產品,二是推進當地種植的其他農產品,可以帶動更多的人致富。
7.3“綠色發展”解決養殖污染難題
秦嶺地區黑豬養殖應緊跟綠色發展理念,才能更長久地發展。黑豬養殖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是污染問題,而且很多養殖戶沒有環保意識,在豬場廢物處理方面不合理,很多糞水沒有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因此會影響周圍的環境。很多養殖場會將糞污直接堆積在養殖場周圍,露天自然發酵,這種處理方法會導致蚊蠅肆虐。秦嶺地區以山地為主,當地農民可建立蔬菜基地、果園基地,養殖產生的糞便可直接供給蔬菜基地和果園,這種方法可以減少污染。也可在周圍建立沼氣池,污水排入沼氣池可循環利用,供養殖場日常生產,處理后的沼液可用在種植業方面,從而增加了利用率,實現了綠色發展。為了提高秦嶺地區養殖黑豬的積極性,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并建立健全養殖黑豬的扶持制度,協調保險部門給養殖戶做保險業務,可以有效降低養殖戶的風險。同時政府部門要關注市場變化,及時把市場情況給養殖戶講明白,使養殖戶更準確地了解市場。除此之外,要做好黑豬疫病防控工作、疫病監測工作,并指導和幫助養殖戶科學防疫,杜絕豬瘟的出現,為養殖黑豬創造良好條件,從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郭世棟,李樂,生豬規?;B殖現狀及發展對策鄉村科技,2017(22)74
[2]張波,生態黑豬飼養管理技術[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8(11):106-107
[3]史衛平.我國生豬標準化養殖模式和技術水平分析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8,34(6):178.
[4]段天思,生態黑豬飼養管理技術研究[J].獸醫導刊,2019(16):240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