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政紅
摘要 介紹了秸稈機械化還田對環境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并總結歸納了目前秸稈機械化還田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為我國大面積推廣應用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提供參考。
關鍵詞 秸稈機械化還田;優勢;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30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2-195-02
秸稈還田是最經濟簡便且可持續的秸稈資源利用方式,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已得到廣泛應用。秸稈還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減輕土壤容重,使土壤疏松,增加孔隙度,對改良土壤結構、抑制雜草、培肥地力、減少化肥用量等均有促進作用。但秸稈還田勞動強度大,為達到高效、省工、省時的目的,應采用秸稈機械化還田。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是利用農業機械將作物(小麥、水稻、玉米等)秸稈覆蓋于地表或翻埋在土壤層中,使秸稈在土壤中腐爛分解為有機肥,以改善土壤結構和理化性狀,使廢棄的秸稈直接變廢為寶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采用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20世紀90年代在各地進行推廣。近年來,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得到了較快發展,已逐漸成為秸稈還田的主要方式。
1秸稈機械化還田的優勢
1.1改善土壤肥力
秸稈中含有氮、磷、鉀、鎂、鈣、硫等多種農作物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研究發現,秸稈內的有機質含量約為秸稈總重量的15%。假設1hm2土地可生產出副產品秸稈15t,如果全部用于還田,按15%計,則可增加有機質2250ghm2據資料統計,我國每年秸稈生產量約為6億t,其中,氮、磷、鉀元素的含量分別高達300萬t、70萬t、700萬t,相當于我國每年化肥施用總量的1/4。由此看來,對農作物秸稈資源加以合理運用,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1.2優化士壤環境
農作物秸稈內含有纖維素、生物酶等多種有凎物質,機械化還田腐爛分解后,土壤中酶活性增強,有益菌、微生物增加,微生物繁殖力得到提升,生物固氮能力得以改善,有效地提高了土壤生物活性。同時,可有效降低土壤堿性,促進土壤酸堿平衡,使土壤養分結構更加合理,從而促進作物生長。此外,通過秸稈還田還能降低土壤容重、疏松土質、增強土壤通氣性,改善土壤整體結構。土壤疏松后,犁耕比阻減小,機械化作業油耗、磨損等成本也有所降低。
1.3提高土壤抗旱保墑效果
秸稈粉碎還田后覆蓋于耕地表面形成的有機覆蓋層,可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阻止水分蒸發,從而提高土壤蓄水保墑能力。冬季,覆蓋在耕地表面的秸稈可提高地溫,防止作物受凍害。研究顯示,連續5年以上使用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可明顯提高土壤的透氣性、蓄水性、抗旱防澇和保溫能力,地溫可平均提高2℃,而且土地肥力較高,可使小麥增產10%以上,水稻增產15%以上。
1.4節省人工,提高工作效率
與人工還田相比,秸稈機械化還田的成本可降低75%,而工作效率可提高40~120倍。秸稈機械化還田節省了人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有利于爭搶農時,增加作物產量。積極應用推廣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可有效節省成本、解放勞動力,促進增產增收。5改善環境,提高污染防治效果采用機械化還田技術進行秸稈處理,不僅解決了焚燒秸稈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也避免了焚燒秸稈引起的火災、交通安全、人員傷亡等各類安全隱患。我國地少人多,土地沒有休耕的時間,無法正常修復,土壤養分逐年下降。為獲得高產,農民不斷增加化肥施用量,造成土壤板結、肥力下降、病蟲害頻發等問題。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可以高效利用秸稈中的有機質,減少化肥的施用量,既節約了成本,又有利于保護環境。
2秸稈機械化還田存在的問題
2.1對秸稈還田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秸稈還田的好處有很多,但仍有部分人對秸稈還田的認識不到位,環保意識不夠強烈。第一,年齡較大的農業生產者習慣按照傳統的耕作方法進行生產,很難接受新的耕作方法;第,一些在外務工人員,只在農忙時回鄉采收,他們對秸稈還田技術沒有深入了解,片面地認為秸稈還田費時、費工、成本高,仍傾向于采取傳統的秸稈處理方法,對秸稈機械化還田積極性不高。
2.2政策扶持有待加強
農機購置財政補貼政策的出臺極大地推動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也提升了農民購買綜合農具的積極性。在中央、省、市、區的財政補貼下,秸稈機械化還田工作開展順利。但由于農機種類繁多且補貼粗線條,扶持、引導、惠農的綜合作用正在減弱。目前,秸稈還田只是對還田作業最后一個環節的機手進行補助,但在還田過程中如秸稈不符合還田條件,還需要采用秸稈粉碎機進行二次粉碎,作業成本增加較多。目前,并未對實施秸稈機械化還田增加的作業成本進行補貼,難以調動農民應用機械秸稈還田的積極性。
2.3農機研發推廣緩慢
新型高效農機的科技研發和生產推廣相對滯后,現有的部分農機具切割、切碎裝置功能不配套,秸稈拋撒均勻度和切碎長度有時達不到要求。部分農機作業人員為趕季節、搶農時、爭農活、降油耗,只追求速度,造成秸稈粉碎不細、留茬過高,降低了還田質量。收割機收割后,應將秸稈粉碎并均勻地拋撒在田里,若秸稈分布不均勻,會影響秸稈還田的效果。秸稈粉碎長度過長(》10cm),秸稈還田作業時不能全部耕翻埋入土壤中,而且長秸稈耕翻入土后會造成土壤空隙過大,不利于保墑,影響播種和幼苗扎根。
3推進秸稈機械化還田的對策
3.1加強宣傳指導,提高農民認知各級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多組織宣傳教育活動,確保相關制度落到實處。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宣傳墻等多種媒體宣傳形式,廣泛地宣傳焚燒秸稈的危害和秸稈機械化還田的好處等,正確引導廣大干部群眾認識秸稈機械化還田的重要性,積極改變傳統的耕作習慣,使農民真正認同秸稈還田技術,為推廣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同時,可在農忙時節安排組織宣傳小隊,調查、監督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的應用效果,并明確考核獎懲措施。此外,還可將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的推廣納入當地經濟發展規劃,并與鄉鎮村干部年度考核捆綁在一起,提高各部門的重視程度,確保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的順利推行的。
3.2増加資金投入
先進的科學技術是農業機械化生產的重要依托。想要大力推廣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需要相關農業機械化設備的投入,這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撐。機械化生產的過程中存在較大風險,如機械維修、消耗等風險,農機戶全部自己承擔,經濟壓力較大。因此,為調動農戶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等采購農業機械化設備進行秸稈還田的積極性,政府部門應完善相應購置農機補貼政策,從農戶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等的角度考慮盡量增加地方財政投資份額,以降低他們的經濟壓力,調動他們使用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的積極性,實現廣泛應用推廣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的目標。
3.3加強相關作業機具及配套技術的研發
農業機械化推廣部門、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等要聯合有關科研單位和企業,做好相關作業機具和配套技術的研發工作,尤其是對復式作業機械的研發,推廣秸稈還田的多功能機械設備,盡量將秸稈處理、松土、施肥、播種和覆蓋等多種生產過程相結合,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對于秸稈機械化還田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第一時間明確問題原因,并及時協助農戶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等利用最新的技術方案制訂處理措施。
4結語
采用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可以有效增加農田的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隨著禁燒秸稈工作力度的不斷加大,農民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秸稈還田相關作業機具及配套技術的進一步改進,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具有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但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的推廣與普及還需要政府部門、廣大農民朋友和相關農業工作者的不斷努力和創新。
參考文獻
[1]中法民,焦玉香,農作物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的益處及推廣措施[J]鄉村科技,2020(17):125-126
[2]高江濤.推廣秸稈機械化還田工作的思路與對策[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9(12):4445.
[3]董家瑞,秸稈機械化還田中存在的問題和應對措施[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1):28-30
[4]錢鋒,秸稈機楲化還田技術探析[J]智庫時代,2018(50):144148.
[5]徐榮,農作物秸稈機械化還田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江蘇農機化,2017(4)44-46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