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李冰



【摘要】小測作為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是《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評價部分建議的形成性評價方式之一,且形式多樣。為了找到有效的小測方式,筆者以課題研究為依托,在大量教學實踐中采用了訪談法、對比實驗法、問卷調查法和數據分析法,并結合教學實例,對定時定量法和定時不定量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性進行對比研究,以尋求更適合學生的課堂小測法。
【關鍵詞】課堂小測;定時定量法;定時不定量法;課堂實例
一、課堂小測的意義和現狀
在新課改形勢下,教師們正著力于提高課堂效率,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推行的必要條件。
2011年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力求面向全體學生,為每個學生學習英語奠定基礎,它明確提出要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保持學習英語的信心,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獲得學習英語的成功感受,并使他們在各個階段的學習中不斷進步。課堂小測,如果教師組織運用得當,將有助于他們針對易錯點及時改進教學,并能幫助學生鞏固每日的基礎知識,使學生在形成性評價中對于自我有正確的評判,幫助他們樹立自信,不斷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筆者參照課標附錄中要求學生掌握的五級詞匯表,結合課文內容進行了大量課堂小測實踐,希望借助本文為初中英語課堂小測提供可行性操作。
與本校多名老師訪談后,筆者了解到我校年輕教師在課堂上用于新授課的時間緊張,所以課堂小測經常是兩三天左右才能進行一次。而部分老教師則認為除新授課時間外,剩余時間可以用來刷題并爭取時間講解,課堂小測不需那么頻繁。
筆者從事初中英語教學工作8年來,一直堅持課堂小測。在前三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在課堂小測中采用定時定量法:即在每單元的第二、四、六課時進行字詞句的課堂小測,每次小測內容為課標規定的單元字詞句的1/3。經過3年的實踐,筆者發現該方法存在以下幾個弊端:首先,每次小測容量大,以人教版七下英語為例,每單元詞匯大約60詞,分三次檢測,每次要小測20個詞,加上2個句子,需要6-8分鐘時間,課堂耗時多,且老師批改量大;其次,每次小測之間時間間隔長,學生遺忘率高。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律,知識遺忘的速度先快后慢,小測間隔時間超過1天后,學生的知識遺忘率高;現狀里,每次小測的內容已經提前定好,學生無壓力感。部分學生臨陣磨槍,沒有每天及時鞏固,小測舞弊現象時有發生;此外,因容量大,每次小測后訂正過關耗時多,未過關人數多。
二、定時不定量法的提出與應用
針對以上弊端,本人結合相關理論知識和實際教學經驗,采用了一種新的課堂測驗法:定時不定量法,定時,即每節課前面幾分鐘安排小測;不定量,即每次小測的內容根據上一節課的重難點和易錯點,依據學情篩選測試量。
筆者今年任教的是新初一的兩個平行班,入學英語成績相同。初一年英語的課時安排為每單元6個課時。我把9班作為試驗班,10班作為對比班,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教學實驗。對比班采用定時定量法,試驗班則采用定時不定量法。
以人教版七下U9 What does he look like?第一課時的檢測內容為例,我為學生設計了具體如下的課堂小測。
三、新舊小測法對比研究及問卷調查:
在初一年上下學期兩次半期考及期末兩次市質檢考試后,筆者對四次成績做了細致分析。經過一學年的對比實驗后,兩個班的英語平均分,優秀率,及格率有了不同的曲線:
從變化趨勢來看,隨著難度的加大和學習內容的增多,兩個班的平均分、優秀率、及格率的差距都有增大的趨勢。
從圖4可看出兩班小測都有加入音標,隨著小測量的積累,兩班音標模塊的得分均高于年級均分,9班的優勢更大。
一年后,兩班學生填寫了關于課堂測試有效性的調查問卷,采取不記名形式,共發出100份調查問卷,收回100份,有效率100%。統計結果如下:
問題1統計結果說明學生們大都認為小測對于提高英語成績作用很大,是很有必要的。問題2、3可看出9班學生背誦和訂正小測所需要的時間遠少于10班學生,耗費時間更少。問題4的結果突顯了定時不定量法更易讓學生養成自覺訂正的好習慣。問題5可看出兩班學生普遍認為測音標有助于提升音標分數的。問題6、7、8可發現兩班學生大都會因為小測更認真聽課,9班學生聽課更專注,也取得更大的成就感,班級學習英語的氛圍也更濃厚。
四、定時不定量法的優點與實踐要求
在這一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對兩個班級都加強了課堂小測,四次考試兩個班的平均分均名列前茅,說明大部分學生能扎實掌握課堂要點,基礎穩固,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筆者對于課堂小測有了更有效的操作方法,以下是本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定時不定量法有助于學生把學習內容分塊識記,不易遺忘,對成績提升有明顯效果。每次小測耗時短,且每天教師批改小測時間較短,可操作性強。
第二,該方法促使學生每天溫習當天內容,有利于提升課堂專注度。大部分同學為了小測過關,課上爭取掌握大部分內容,借助次日課堂回顧,識記難度減小了許多。
第三,該方法中小測內容和形式是不確定的,經常會重復測易錯詞句和重點詞,尤其是變化音標形式的小測,給了學生一定的挑戰,讓每個學生都明白踏實溫習,自覺訂正的重要性。長此以往,有助于學生養成按時高效復習、及時訂正的好習慣。
第四,該方法有助于學生獲得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尤其是后進生。每天基本都能做到人人過關,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會更高。
第五,每日的定時小測有助于提升學生抗壓能力和專注力,習慣了每日一測,學生更能適應考試的節奏。班級同學互相幫助,訂正過關,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
另外,要想充分利用該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小測內容在備課時要提前備好。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小測內容不宜過多,要以新課標附錄中要求的字詞句為主,突出重難點及易錯點,重點內容可變化不同方式測,如給音標測中英文;易錯點反復測。
(二)小測及批改要及時。小測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在課堂上要及時強化,在完成練習時要著重講解。
(三)訂正過關要及時。今日事今日畢,督促學生養成自覺訂正的好習慣,讓小測變成教學常規,學生也會逐漸養成每日復習的好習慣。
(四)借力適當的獎勵措施。可按能力平均劃分學習小組方式進行全班分組PK,贏的小組可選擇自己喜歡的獎勵,如文具或小零食。學習小組互助過關重測,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全班共同進步。
五、結語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證明,定時不定量法能提升英語小測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有效改善學生課堂效率。在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也能提升學生課堂專注度。同時,學生的溫習和訂正習慣逐漸養成,在英語學習中更易獲得成就感,英語學習思維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在課堂小測的長期實踐中,需要教師精準把握教學重難點和小測時間,基于班級學情,不能盲目照搬方法。筆者將不斷完善該方法,變化小測內容,創新小測形式,并積極聽取學生反饋,改進不足;在平時教研組活動中,與教師們實時共享小測數據和方法。群策群力,才能創造最優的課堂小測方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翁秀榮.課堂小測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有效性的對比研究[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2
★課題項目:本文系思明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課題《以“定時不定量法”提升初中英語小測有效性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W2020Z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