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仲瓊
摘要:進入新時期以來,我國各項事業均快速發展,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成績,特別是林業工程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林業工程涉及面廣且復雜性強,需要在專業的技術指導下完成,在林業工程中,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發揮著關鍵的作用,直接影響林業工程的質量。為此,應加強對林業工程中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技術的研究,提高苗木的成活率,為推動林業工程的發展奠定基礎。主要對林業工程苗木培育技術、移植造林技術進行了分析,提出林木種苗培育的管理措施,促進林業的發展,以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工程;苗木培育;移植造林技術
引言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與此同時,經濟快速發展造成的植被破壞、大氣污染、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越來越突出。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國家大力實施節能減排、綠化造林工程。林業工程技術是應用在森林工程的科學技術和林業理論方法,可以促進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林業工程技術應用在造林綠化環節,可以提高造林綠化效率,提升造林質量。
1林業工程苗木培育
1.1選地
林業苗木培育基地要選在交通便利、地勢平坦的地區,交通便利可以減少后期的運輸難度,地勢平坦不僅易于管理,也易于后期的運輸作業,從而降低林業生產成本。涼山州西昌市地勢復雜、山嶺縱橫,因此在選擇林業苗木培育基地時,要盡量選在地勢較為平坦的區域,可以有效地避免因長途運輸而導致苗木質量下降。
1.2耕作層土壤改良措施
當前,育苗地主要通過增加營養成分實現土壤改良目的,具體措施需要根據育苗地的客觀條件而定。比如生態環境良好且擁有豐富生物物種的地區,可充分利用動物糞便增加土壤肥力,通過分解土壤為苗木提供充足營養。在土壤有機施肥環節合理細耕,通過優化土壤結構來提升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強化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氣性,能加速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讓苗木根系根據生長所需吸收水分和養分。施加有機肥時,避免使用有可能惡化土壤結構的化肥農藥或方法??茖W使用植物改良土壤,合理規劃配置各植物之間的生存土壤,圍繞土地特性種植具有改良土壤結構作用的苗木。基于土地結構增加優良物種的種植面積,保證林業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確保樹葉落入土壤,以增加土壤的有機物含量,充分發揮樹葉抑制雜草、滯留雨水的生態作用。精耕細作結合有機化肥施加,改良與優化耕作層土壤的效果更佳。正常情況下,科學的土壤改良和養護,能使栽培層的土壤更適合幼苗生長,可以大大提高苗木的質量。
1.3整地
培育前做好耕地處理工作,保障土地疏松,方便苗木幼苗能夠吸收水分及土壤養分。耕地可破壞害蟲生存環境,保障幼苗安全,耕地深度以埋過苗木幼苗根部以上5 cm比較合適,一些幼苗對土壤深度需求不同,在深度控制方面要以具體情況酌情設置。整地后合理施肥,保障施肥種類和用量,結合苗木需求和數量確定施肥量和肥料種類,提升施肥整體效果。需多次施肥,結合苗木生長狀況施肥。
1.4常規育苗
常規育苗是傳統的、較為常見的育苗方式,其對于林業建設工作的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林業部門應做好常規育苗技術處理,降低育苗成本,促進樹苗質量的提升。一方面由于常規育苗受氣候、季節、地理條件、種子質量、播種期等方面的影響較大,為了保證種子的存活率,林業部門應當結合不同種子的活力調動需求,進行處理工作的開展,例如采用助長添加劑浸泡的方式促進種子發芽,提升種子存活率,有助于常規育苗效果的提升。同時,林業部門在促進樹苗存活率提高的過程中,應當對常規育苗技術進行全面掌握,結合不同季節育苗的需求,采用床作育苗、大棚育苗、大田育苗等不同方式,進行樹苗的常規培育,借助常規培育方式,進行樹苗數量和質量的保障,不僅可以促進育苗質量的提升,還可以通過常規育苗流程的規劃,進行優質樹苗的篩選,有助于我國林業育苗水平的不斷提升。另一方面林業部門在常規育苗開展的過程中,可以結合苗木根系發展需求,做好苗木容器的科學選擇,在保證容器種類、規格滿足苗木生長需求的前提下,節約容器成本,不僅可以促進苗木根系的良好發展,還有助于常規育苗成本的節約,為其他林業建設工作的開展提供資金支持。
2林業工程移植造林技術
2.1確定移植方案
要結合當地綜合因素選擇合適的移植方案,確保苗木成活率,避免移植問題。在移植前,需按照苗木移植規范進行操作,對苗木進行檢查。堅持帶土移植,如果綠化地距離種苗培育基地較遠,要將種苗根部用塑料薄膜包裹,防止水分流失,在移植前將根部塑料薄膜清除,按照樹種生長需求挖栽種坑,移植完成后要進行澆水和施肥,為苗木提供所需要的營養物質。
2.2移植時間的確定
首先,考慮到種植苗木的習性、種類等不同,需要在移植前做好相應的勘察與準備工作,考慮到苗木規格的不同,對大型喬木、小型喬木種植高度的控制,通常情況下,大型喬木的高度在120cm左右,而小型喬木的高度在40cm左右。而從造林規格的角度分析,在1hm2苗圃中可移植500株苗木。在西南地區對苗木的移植時間選擇,最佳的時間是每年的5~9月,因為此時的苗木處于萌發期,再加上自然溫度的持續升高,可促進苗木的快速生長對苗木的移植可提高成活率。
2.3苗木移植
在移栽之前,需保證苗木根系的潮濕,讓根系充分吸收水分,從容器中取出之后,疏松基質,修剪根部。移栽過程中,要根據樹苗的生長特點,確定合適的株行距,了解各種樹種的成熟期與生長期等規律,可掌握播種、扦插、換床、定植的最合適時間,移植結束后,檢查好土壤的水分情況,發現缺水情況,應及時補充。
2.4加強林業災害防治
為培育更多的森林后備資源,相關部門應結合實際開展森林撫育工作,解決資源斷檔問題,保證森林的可持續經營。實際開展期間,應以林為本,實現規范設計、科學管理以及嚴格監管,高度重視森林撫育工作,重點防治有害生物,避免發生災情。同時,還應實現監測預警的智能化、檢疫御災的信息化以及防災減災的社會化,引入科學技術,提高防治水準。相關工作人員應強化巡視檢測力度,一旦發現樹苗存在病蟲害問題,應及時采用補救操作,最大程度降低病蟲害對森林資源的危害性。除此之外,相關部門還應結合實際情況,明確林業資源破壞原因,制定可行的解決對策,不斷強化民眾的森林生態保護意識。
2.5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可分成水分管理與養分管理,水分是必需的生長條件,對苗木的生長起到重要作用,苗木的生長速度則取決于養分。種植人員要提高對水肥管理的重視度,每種樹木對水分的需求各不相同。比如,對于需水量較大的樹木,種植人員應將其放置在濕度較大的環境中,在缺水時節,種植人員可以采取人工澆灌的方法,提高環境含水量,提高苗木生長速度,運用澆灌、噴灌的方法能夠達到節水的效果,對澆灌工作進行適當控制,保證含水量在合理區間內。種植人員要確保土壤中的營養物質充足,施加肥料可以增加養分,使苗木可以吸收到必需的微量元素,控制施肥頻率和用量。
結語
我國經濟水平持續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因此對于環境工程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植樹造林對改善脆弱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植樹造林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現代林業工程技術,提高造林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謝湘生.論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J].農村實用技術,2020(8):159-160.
[2]李曉華,邢小華,劉日清,等.林業工程苗木人工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應用研究[J].花卉,2018,(24):221-222.
[3]陳世雄.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應用探討[J].綠色科技,2019(3):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