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戲曲服裝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滿足藝術形象,而其作為角色的一部分,其功能更加突出,以直接性、接受性和舞臺語言為條件。服裝和角色之間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舞臺服裝必須與所表現的人物和特定的時代背景相結合。本文將舞臺服裝與角色塑造的關系進行了簡單分析。
一、戲曲服裝的概述
縱觀全國,我國的戲曲種類將近400種,如果從生成方式的角度來看,一般都屬于地方戲。地方戲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就是戲曲中反映了各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傳達了濃厚的地方特色及文化審美。中國土地遼闊,民族眾多,地方劇種種類也多樣,各種戲曲種類爭相斗艷,造成了我國戲曲獨特的風貌。因此,對于廣大民眾來說,地方戲曲不僅滿足了他們的審美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了提升了戲曲本身的藝術力。
中國戲曲表演中的演員化妝與造型都嚴格遵循著寫意的原則,個性鮮明,整體來說綜合性特點十分突出,它的表演方式遵循著程序化的原則,整體上呈現和諧之美,但又不失其獨特之美,戲曲中的服裝設計同樣也是這樣。在西區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其服裝設計也逐漸形成了自身的、具有規范的服之精髓,主要以明代漢族的服飾為主,另有蒙古族等其他少數民族的服飾內涵,既展現了漢族華麗的特點,由體現了一些清新脫俗、樸素的意味。在戲曲舞臺上,表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也決定了戲曲服裝能夠在表演過程中發揮裝飾、烘托的作用,還能夠充分結合演員自身的角色,將戲曲背景和演出能夠通過合適的方式展現給觀眾,幫助觀眾認識到戲曲內涵。總的來說,傳統意義上的西區服飾表現了寫意的審美特點,能夠與一些生活服飾保持距離。另外,戲曲服裝作為戲曲表演過程中重要的一部分,不僅發揮著襯托作用,自身也具有獨立的美學價值。最后,戲曲服飾在體現一些地方劇種的氣質同時,也深受地方人民的審美影響,體現了非常重要的民俗文化。
從現代意義上來看,戲曲表演的演出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也發生了變化,從以前的文學和舞臺劇的戲曲發展到現在,促進了戲曲舞臺的演出的演變。戲曲與各種各樣的學科都息息相關,例如從符號學的角度出發可以發現,整個戲曲舞臺可以看作一個符號系統,而其中一個重要的視覺符號,就是戲曲服裝。如果把戲曲舞臺表演看作一個附近符號系統的話,服裝作為一個個符號在舞臺上進行跳躍,不僅相互配合,和諧統一,又有自己獨特的運行特點,尤其是當各種符號達成一致的時候,整個戲曲表演才能發揮到最大作用。戲曲服裝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現代化革新中,不斷進行調整,不斷豐富自身內涵,豐富自身形式,不斷適應當前時代美學對于戲曲的需求。但人們思考的是,要注意戲曲服裝在過去傳統時代期間,已經形成了自身相對穩定的一套系統和成熟的體系,是否能夠進行革新既能夠滿足時代要求,又能夠不與傳統要求相背離,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地方。
當前,在全球一體化發展的背景下,世界文化呈現著多元化發展的特點和趨勢,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雖然能夠使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色文化等到進一步傳播,但傳統的藝術特點和戲曲服裝的設計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此外,當前網絡技術的發展,電影、電視、短視頻等豐富的娛樂形式不斷增加,對于戲曲藝術今后的發展也產生了影響,當前社會追求快節奏的生活,戲曲藝術如何能夠適應當前的消費空間,并在此基礎上激發自身活力,尋求更廣闊的生存空間,是每一位戲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問題。而作為戲曲藝術中重要的一部分--戲曲服裝設計而言,怎樣在當前時代中及能夠保證自身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又能夠與時代審美相結合,不斷創新今后發展之路,也是每一位戲曲服裝設計者所應該思考的問題。
二、戲曲服裝的產生與變化
“行頭”一詞,也來源于中國傳統的戲曲當中,俗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傳統的戲曲服裝也都是參考了生活中的服裝設計,可以說戲曲表演的服裝是從中演變而來的。傳統的服裝體現了一定的美學內涵,與傳統的戲曲表演的虛擬性、假定性相互融合等同,但又表現出一定律動性、裝飾性的美意。
隋唐時期的舞蹈開始在歌舞服裝上變化和發揮功能,以滿足當時藝術與社會發展在民間和宮中的需求。而宋代舞蹈服裝則在風格、顏色、圖案等方面均出現了明顯的改變。元代戲劇是一個真正完善的戲劇樣式,在中國戲曲史上翻開了燦爛的一筆。戲曲服飾標準是在不同朝代表演形式不斷豐富的條件下逐漸積累起來的,其中少部分是舞蹈服裝,大部分仿照了各個世代的傳統服飾。元代戲劇中的服飾,對不同角色的服飾方式都有很細致的規范。在明代時期,戲劇服飾標準比較完整,不同人物均有相應的服飾。清初戲曲中的服飾不僅與人物個性不同,而且更強調人物形象。秦末先后來到北京的四班,為了滿足群眾的需要,融入了當地流行的北京秦腔,再譯成漢語語調,與南風和北方田園詩、民間精神和宮殿趣味在這種藝術形式上巧妙地結合,相互豐富,逐漸孕育成京劇,成為全國最受歡迎的歌劇流派。
三、戲曲服裝的審美內涵
戲曲服飾是傳統戲曲藝術表現的重要形式。人們在觀看戲曲時,不僅會觀看和欣賞其中的演唱、動作以及背景故事,還會欣賞演員身上豐富、絢麗的服裝。
只有了解戲曲服飾的審美內涵,才能更好地理解戲曲的藝術審美屬性,體驗傳統戲曲舞蹈美所營造的藝術氛圍。
(一)寫意性
一直以來,戲曲表演強調的是內外的結合,這個也在服裝上有一定的體現。外指的是外在形式的相似性。藝術來源于生活,戲曲服裝也是如此,雖然戲曲服裝相對來說色彩更加豐富,呈現一定的夸張性,但基本的色調主要來源于生活中的服裝。內指的是心靈的相似性。這就要求戲曲演員不僅要能夠滿足角色的性格要求,還要求其能夠充分展現自身的魅力與角色魅力。總的來說,戲曲服裝雖然是從生活服裝中演變而來的,但不僅僅是簡單的模仿和復制,而是增加了演員自身的思想和藝術思維,是生活和藝術的結合。
(二)圖案化和色彩化。
戲曲服裝往往色彩豐富,服裝中的圖案十分夸張,結構造型也非常獨特。中國的戲曲藝術是從元代的雜劇發展而來的,當然,也吸收了隋唐時期雜劇的一些形式,具有非常明顯的模式,如王公貴族的龍蟒紋樣群、三龍蟒紋樣、蟒水足紋樣等。
戲曲服裝對于顏色的處理,能夠幫助觀眾進一步了解戲曲的內涵,感受帶來的情感。不同的顏色,也在不同程度上體現了戲曲藝術的魅力。戲曲傳統服飾分為黑白、紅、黃、綠、藍粉、紫海秋、月白、金、銅等。紅色是指大紅,綠色是指老綠與黃藍的融合,黃色是指亮黃象征金錢和權力,紫色是指紫紅色與藍紅的融合,湖水是藍色的。顏色的不同,相對應的角色也不同,在戲曲舞臺上產生的效果以及對于觀眾的吸引力也不盡相同,這對于戲曲角色的塑造與表現十分重要。
(三)符合功能和形式美。
戲曲設計的假想性和虛構性決定了戲曲藝術的追求是藝術的現實性,而不是生活的現實性。服飾作為戲曲表演的一種重要形式,也具有非常鮮明的形式美。歌劇舞臺上典型的低級角色是服裝。它們通常是黑色的,折疊著,裝飾著許多不同的圓圈、三角形和正方形,表示混亂,相對一些帝王、才子等角色的服裝則會更加奪目。不同服裝表現出的獨特性及象征性,通常指的是不同角色的身份和地位。
四、角色的定義
在日常生活中,人類往往扮演多重角色,這些角色實質上反映了個人發揮作用的社會關系。根據社會關系,這些角色中的每一個都不同于他們對服裝的期望。當然,在角色轉變的過程中,人格與衣著之間的心理沖突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職業服裝通常會抑制個性的情感和情感緊張,這也有利于日常生活中個性的發展。人們會在自由選擇服裝階段盡可能地服從自己的意愿,以保持個人的服裝風格,受穿著者自身的影響。
在戲曲領域當中,“角色”這一概念就起源于其中。在1934年,米德首先運用了這一概念,它指的是在社會舞臺上,個體呈現出來的身份和相關的行為。此后,這一概念在社會學和心理學中被廣泛應用。大眾對于“角色”這一概念大多也是來自于對于一些影視影片獲知的,包括一些影片中描述的故事情境里面,演員扮演的一些虛擬的人物形象。另外,從社會角度來看,“角色”也存在于一些真實的社會關系中,再次層面上,它指的就是個體在社會關系位置上的行為模式。也就是說在一個特定的社會關系中,規定了這個個體應當盡的義務和形式的權力,是整個社會對于一個個體所處地位的行為期待。
服飾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體現了一個時代的特色,見證了歷史的變遷。現代社會,人作為社會的主體,在服裝的選擇上具有自主性,服裝作為一種符號,主導著人的服裝形象和形象。特別是在古代的奴隸和封建社會中,服飾是人格地位的象征,是生活的表面象征,是個人地位的象征,而每個人都不得不嚴格履行自己的職責,并且是不可抗拒的。進入現代社會,人們決定擺脫傳統的服飾束縛,擺脫封建制度中僵化的階級不平等、多樣化和個體化。盡管衣服上嚴格的階級符號已經消失,但衣服仍然具有象征意義,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故事的回溯,我們可以探索服裝角色塑造的可能性。
五、戲曲服裝與角色的關系
對于戲曲演員來說,服裝的設計對于舞臺上的表演非常重要。不同的設計具有不同的特點。一個成功的戲曲服裝設計同樣需要具體的內容和特征。首先,設計者要提前對劇本進行詳細的了解,并且能夠牢牢記住。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服飾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表演藝術中,舞臺服裝可以塑造新的角色形象。在表演過程中,觀眾對于整個表演第一感覺往往就是服裝帶來的印象,而戲曲服裝對于整個戲曲來說,不僅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樣它也是整個戲曲的核心和亮點。經過設計師們的精心設計,一套又一套優秀的戲曲服裝被創造出來。每一件舞臺服裝都從設計師那里收集了大量的精力。如果演員們穿著自己的服裝表演成功,在我看來,這是任何舞臺服裝設計師最自豪、最自豪的時刻。當然,舞臺服裝只能幫助演員塑造他們的外在形象。當然,戲劇的成功與演員的表演和深刻的情感表達密不可分。舞臺服裝設計賦予了戲劇以生命力,使許多戲劇深深扎根于人們的心中并受到高度贊揚。
(一)戲曲服裝揭示人物身份
每一件戲曲作品對服裝設計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決定劇本時,服裝設計師應在設計之前仔細研究劇本,以關注劇本的每個細節。應特別注意深入了解人物的個性和氣質。如果你認為劇本太抽象,你可以聯系現實生活,試著用真實的角色找出游戲中角色的特征。這樣的方式能夠幫助設計師更切合角色去設計服裝,同時,將服裝的概念與演員的表演有機進行結合,并貫穿于整個戲曲表演過程之中。在總結不同人物特征的基礎上,設計師設計了不同風格和顏色的服裝。這種特殊的服裝是穿在某個人物身上的,可以很好地表現人物的個性和身份。此外,設計師應根據劇本中人物的肢體語言動態改變服裝風格,從而充分詮釋人物的個性特征。在服裝設計中,揭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特征是最基本的功能,服裝設計師結合各個角色的身份、地位、性格愛好等,設計出不同的服裝。通過選擇不同風格、材質和顏色的面料,可以制作各種服裝,在表演過程中真實反映角色的一切,能快速幫助觀眾了解其背景。戲曲服裝在揭示角色身份的同時,更突出了其他角色的等級感,還可以突出主人公和配角的等級感,例如一些知名的歷史作品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其實已經具有固定的人物形象了,例如諸葛亮,諸葛亮的服裝設計除了要展現其身份和當先情景之外,還要體現出其獨特的精氣神,使人物的特征和劇本的動作深深扎根于人們的心中。
(二)戲曲服裝具備角色的外形美
一部好的戲劇應該以演員角色形象的完美詮釋為前提,因此演員角色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腳本價值的體現。演員塑造角色時,外表美是關鍵。清新典雅的服裝可以幫助演員更好地詮釋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以觀眾高度欣賞的方式詮釋角色特征。不論是正派還是反派,兩者之間的結合都能夠極大吸引觀眾的興趣,也為整個戲曲的表演奠定了基礎。另外,戲曲服裝的設計同時也要考慮表演者的自身情況,例如演員自身的身材、膚色、五官、身高等,相信結合劇本的特點,創造出來的戲曲舞臺會更加完美。對于不同年齡的字體,服裝也有不同的要求。當然,它仍然是從布料、風格、條紋、密度等方面構思出來的。
(三)舞臺服裝可以增強角色的張力
合適的舞臺服裝賦予角色色彩。通過舞臺服裝的設計,表演中的人物可以充滿張力,更清晰地展現作品的精神和思想。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如何表達作品的性質和氛圍,表達作品的意圖,直接傳達給觀眾,給觀眾一個視覺盛宴,或者角色的性格、年齡、背景,游戲中的悲劇喜劇和其他故事信息可以通過舞臺服裝準確、清晰地展現出來。
通過對服裝的美化,突出人物美的同時,使動作的發展更加全面。這就是舞臺服裝和角色相輔相成的原因。有些角色需要廣泛的武術或表演動作。在制作服裝時,要考慮服裝的便利性,滿足舞臺的需要,同時要考慮人物的造型,使人物在表演上更加靈活,充分詮釋人物的張力,充分展示舞臺服裝的可行性。在制作和選擇角色服裝時,還應考慮演員自身的特點,根據演員自身的特點呈現最適合的角色服裝,捕捉文章的特點、風格和基調,系統地整理游戲中角色之間的關系,系統地設計合適的角色服裝,以顯示角色的張力。
(四)舞臺服裝使所表現的人物深刻
一個成功的舞臺角色會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也是許多藝術家智慧的結晶。當我們看到一個活生生的、真實的、活生生的角色形象時,它不僅是一個角色,而且是藝術的升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得不說舞臺服裝給了我們更多的視覺印象。因此,我們應該在舞臺服裝設計過程中充分融入角色,感受角色所表達的情感。舞臺服裝在影視業中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以不同的表現形式出現。它是對整部作品進行闡釋、表達作品風格、表達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舞臺設計中,服裝造型與燈光、化妝等各種客觀因素相聯系,為演員的精彩表演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如果沒有這些客觀因素,舞臺表演就會被蒙在鼓里,舞臺效果也不會令人滿意。服裝的攝像不僅對人物的表現有著強烈的視覺影響,而且使人物的表現更加深刻。舞臺服裝的設計也應考慮觀眾的審美要求。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藝術表現力,所以對服飾有具體的要求。鑒于作品創作時代對服裝設計非常重要,服裝在人物表現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傳統的服裝形式形成了穩定的藝術形式,將其與表演藝術結合成一個整體。傳統戲經裝有過了漫長的發展歷程,吸取了中國各代人的優美裝飾品,逐步構成了我國獨特的傳統文化審美思想,其審美價值是豐富人類的精神營養,對抒情藝術而言,對于陶冶人的情感,凈化人的精神生活有著極為重要的含義。現代中國公共文藝的發展形式越來越多樣化,我國傳統戲劇為求得進一步的現代發揮而不斷改革、不斷創新,而在中國戲曲改革的發展過程中,傳統戲曲時裝與飾物,其美學價值,卻始終不變,有待人們進一步閱讀、深入研究,才能為我國傳統戲劇服飾的進一步現代發揮創造條件,更有效地培養了中國戲曲的審美趣味。
結語
一般來說,戲曲服裝和創造性角色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它們相互補充,相互突出。戲曲服裝可以賦予人物以靈魂,提升人物的活力和詩意,使人物形象如畫,增強人物的張力,使人物刻畫更深刻、更生動。角色可以使服裝生動靈活,體現服裝的特點,對突出人物性格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簡介:孫崎,1996.5,男,江蘇無錫人,大專,錫劇非遺傳承,服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