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瑞
一、本土化的學情分析
課堂教學,最不能忽視的就是學情。如果教師忽略學情,教學就是建立在沒有地基的土地上。只有教師重視學情,教學才能根植于肥沃的土地上結出豐碩的果實。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課堂練習冊》正是在充分調研了本地學情的基礎上才得以有效開發與應用。在“練習冊”開發初期研究組成員分工設計了本地區五、六年級學生調查問卷以及本地區五、六年級授課教師調查問卷,問卷數量共計1200多份,回收率高達95%以上。
問卷調查報告詳細分析出以往課堂練習題出現的問題以及當下急需努力的方向,反映出本地區五、六年級學生需要在“鞏固基礎字詞”“閱讀理解類”“綜合理解型”這三類題型中加以訓練,以提升“理解能力”“閱讀能力”“表達能力”三方面的語文綜合能力。基于客觀、科學的調查報告,從而確定了適應本地區五、六年級學生的課堂練習冊內容,全體研究成員敲定了課堂練習冊的設計原則與要求,練習冊的開發又前進了一大步。
二、確定課堂練習冊的開發與設計原則
1.每課時10分鐘以內的作業量研究、設計課堂練習。
2.課堂練習冊難易比重1:9。
在《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課堂練習冊》90%的題屬于本堂課需要攻破的課時知識點,另外10%屬于獎勵題,給當堂能完成的優等生的拓展題。這樣的設置能讓課堂練習冊盡可能地滿足每位學生的需求。
3.人人參與原則,課堂練習冊“因學而教,以學定教”。
在課堂的規定時間內人人參與練習,人人在課堂中發生學習,讓每位學生在課堂中習得方法后當堂完成,檢驗學習效果,習得語言文字訓練方法。
三、以學位本,多維度提升語文能力
1.識字、寫字要夯實
在每堂課的《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課堂練習冊》中,體現識字、寫字的方法,通過練習再次鞏固識字、寫字的方法,運用方法當堂練習習得本課需要掌握的生字詞。這樣的設計往往事半功倍。例如在《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課堂練習冊》五年級上冊《松鼠》中有一題為:
看拼音,寫詞語。
song ?shuling ?long
()()長著一張()()的小面孔,很討人喜歡。
在設計此題時,出題教師充分考慮到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寫字能力,于是選出學生常記錯、寫錯的生字詞放在語句中讓學生書寫。這樣既能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還能加深語境下詞語的運用,真正做到了語言文字的訓練過程。
2.語言訓練為導向
設計符合本地學生的課堂練習題,還必須要以語言訓練為基本導向。例如《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課堂練習冊》六年級上冊《古詩三首》有一題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一幅驟雨初晴圖,圖中我看到了等景物,我能完整地描述這幅畫:。
這道題先引導學生明確古詩中所描繪的景物,接著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在腦海中形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再創造性地運用語言文字描寫自己腦海中的畫面。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掌握語言內涵的基礎上,進一步運用、遷移,真正達成了語文學科的目標和任務。
3.文本語言促表達
“課文是范例”,課文是例子和憑借,文本語言是學生語言模仿的對象。模仿是掌握文章結構最便捷的途徑之一,而且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認知發展規律。1例如《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課堂練習冊》五年級下冊《軍神》中的習題:
從下面詞語中選擇兩個,寫一句話。
一針見血從容鎮定一聲不吭肅然起敬
學生在完成這一題時首先要在充分研讀課文的基礎上,才能理解詞語的意思。從而才能把詞語正確運用到自己的語言表達中。這樣的訓練是讓學生將文本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4.難易結合訓練得當
練習冊的開發注重層次性,語言訓練的設計從易到難,從簡到繁。例如《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課堂練習冊》五年級下冊《刷子李》中的習題:
曹小三當然聽說過師傅那手絕活,一直半信半疑,這回非要親眼所見。
(1)“半信半疑”是描寫(A.動作 B.心理 C.神態)的詞語。
(2)曹小三半信半疑的是,他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他不曾親眼看見。
這道練習題引導學生先理解“半信半疑”所屬的人物描寫方法。這是在驗證前一課的學習所得。接著引導學生理解人物“半信半疑”的原因,旨在讓學生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義。這樣的設計體現了習題冊開發的層次性,訓練難易程度符合學情。
5.提高效率避免機械重復
課堂練習冊開發的目的在于高效完成練習題的同時還能讓學習真正在課堂上發生,課堂上就能習得語文能力、語文素養。課后作業減輕了,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習效能提高了。所以課堂練習和家庭作業的關系是:課堂練習為主,家庭作業為輔。避免了課后家庭作業的重復、機械,高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減負”。
參考文獻:
[1]張華.讓教學變成兒童研究[J].上海托幼,2014(6A).
[2][美]杜威.杜威全集:第5卷[M].楊小微,羅德紅,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字數:2050字,本文是關于呈貢區張佳小學名師工作室一般課題:《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課堂練習冊的開發與應用的實踐研究》的中期階段性研究成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