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婷 彭海鋒

10月11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在32名彝族青年演唱的《海菜腔》中拉開序幕。此次會議以“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為主題,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制定新目標。
2020年9月30日,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領導人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我們要同心協力,抓緊行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我國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推行一系列保護措施,取得顯著成效,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2020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7%,全國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由2015年的66%提高到了2020年的83.4%,全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雙雙超過90%,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表示,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和第二大經濟體,解決中國的生態環境問題,實質上是解決全球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以其獨特的“大國體量”和“文明積淀”為世界可持續發展提供東方智慧、中國方案。
珍稀生物喜提“降級”
10月8日,我國大熊貓、藏羚羊等一批珍稀動物喜提“降級”,巧家五針松等珍稀植物增長百余倍的好消息令網友振奮不已。這接二連三傳來的喜訊,無一不在向世界展示著中國對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顯著成效。
長期以來,我國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視程度從未消減,尤其近年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我們更是走出了一條“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中國特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道路。
從“瀕危”到“易危”,由“易危”變“近危”。如今,大熊貓、藏羚羊等一批珍稀動物喜提“降級”,網友對此笑談道:“人手一只大熊貓的日子不遠了。”國家保護動物數量在逐年增加,巧家五針松等一批珍稀植物也由兩位數發展為5000余株。這一個個喜訊并不能稱作驚喜,更應是意料之中。而我們之所以能夠取得這個舉世矚目的“意料之中”的成就背后,靠的是國家正確的理念和決策,靠的是數百萬生態環保參與者的斗志和行動力。
綠色代表著生命,更是美麗中國的底色。在探索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道路上,中國率先提出了“生態保護紅線”這一原創性概念和生態保護模式,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一種創新的解決方案,更入選聯合國“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全球15個精品案例,對國際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
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扎實
我國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擁有高等植物種類約3.5萬種,占全球高等植物總數的10%,居世界第三位;哺乳動物686種,特有率居世界首位。同時,我國也是作物遺傳和林木遺傳資源大國。然而近年來,受棲息地喪失、生境破碎化、資源過度利用、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受威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僅就植物而言,《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評估的34450種高等植物中,受威脅特殊種類的共計3767種,占比10.9%。
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在行動。據生態環境部介紹,自2015年起,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持續加大對破壞及危害生物多樣性等違法活動的監督檢查力度,不斷跟蹤評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執行進展。
“山積而高,澤積而長。”經過不懈努力,我國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已得到有效保護。長時間、大規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護修復濕地,生物遺傳資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了扎扎實實的成效。
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
自1992年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后,中國就在不斷完善與生物多樣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工作機制。近年來,出臺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關于劃定并驗收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等文件。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正式施行。
“黨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被提上更為重要日程,生物多樣性法律體系日趨完善。”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秦天寶表示。
此外,通過建立“三區三線”管控體系,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扶貧協同發展模式,完善綜合性生態補償機制,我國從空間管控、保護與利用、保護與補償等方面強化頂層設計,建立起全方位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框架。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主任高吉喜認為,不斷完善的政策和法律體系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及其有關議定書的重要參與者與推動者,中國始終在建設性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的最前線。從倡議成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到先后與100多個國家開展環保交流合作,再到承諾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遠遠短于發達國家所用時間……中國展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推動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堅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