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雯雯 魏芙蓉
在鄱陽湖,江豚擁有一個本土化的名字——“江豬”, 生活在鄱陽湖的江豚數量占整個長江流域的一半。它被看作是這個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生態體系健康與否的重要指示物。
時隔三十年,鄱陽縣江豚巡護隊隊員范細才又一次在鄱陽湖白沙洲水域看見江豚出沒。那是2019年的4月,平靜的湖面一開始只顯現出小魚群聚集形成的水花,沒過多久,七八頭江豚陸續從湖面躍出。
40公里外的龍口水域,范細才的同事毛國啟,在5月初見證了一次更壯觀的江豚出水。隊員們用手機記錄下這個畫面:一頭接一頭的江豚接次騰出水面,毛國啟的歡呼聲蓋過了船上發動機的轟鳴聲。他們特意數了一下——有五十多頭江豚。
這支成立于2018年的六人江豚巡護隊,除了隊長,其余隊員均由湖岸邊的漁民轉型加入。在過去一些年里,鄱陽湖經歷了猖獗的非法捕撈,原本平衡的湖面生態被打破,江豚數量驟減。
2020年以來,鄱陽湖最嚴禁捕令頒布,范細才、毛國啟等人從捕漁者到護豚員,以另一種方式,留在了水上。
從“ 捕魚人”到“護豚人”
這支江豚協助巡護隊成立于2018年。除了隊長蔣禮義,其余5名隊員均為土生土長的漁民。
在鄱陽縣的水生動物圈子,蔣禮義算是一個小有名氣的人。朋友們總覺得他是個“江豚狂人”,朋友圈里轉發的幾乎都是和江豚保護有關的信息,他樂于向身邊的人講述和江豚有關的事。
在航運公司工作到41歲那年后,老蔣所在的企業改制,他被當時的漁政局聘請為編外人員,慢慢接觸到水生生物保護的領域,并得到了彼時鄱陽縣漁政局的支持,成立了鄱陽湖流域首家江豚保護協會。
老蔣招募巡護隊員要求頗高:漁村村民大多世代相熟,人情交往復雜。巡護隊員必須得是地道的漁民出身,對當地水域地形、捕撈工具都非常熟悉,人緣好威信高,在村里說話辦事能管用。
那一年,原本是漁民的范細才和范海華看到老蔣招募隊員的信息,便主動報名,“我們從小是打漁的,對江豚是有感情的。”加入巡護隊,意味著要上交自己的捕魚證,不能再以此為生,一些隊員還低價出售了自己的漁船。
范細才們在正式成為巡護隊隊員之前,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對他們進行了專門的培訓,內容包括江豚種群的基本知識、擱淺江豚的救護以及每日巡護APP的登記使用。這些四五十歲的男人們不但要走下漁船,還要學習使用手機拍攝視頻宣傳江豚保護。
監測江豚的出沒是巡護隊首要的工作。但大部分時間,這種鉛灰色的哺乳動物都在水下活動,偶爾會躍到水面呼吸和覓食,每次出水在三秒左右,重復三五次。不同于魚類尾部的左右擺動,江豚尾部的上下擺動會形成特有的水花形狀。
隊員們便要學會識別江豚出沒的跡象。有時候,在靠近湖面的地方如果有海鷗出現,也不排除江豚活動的軌跡——因為大多數江豚都是三五只一起,把魚圍趕到一堆方便覓食,海鷗也在此時順帶進食。
成為江豚協助巡護隊員后的第一年,范細才也沒怎么見到江豚。他對江豚的好感來自幼年時——自家的船在行駛時,江豚會在旁伴游,總跟船保持一定的距離。“江豚通人性”,記憶中的“江豬”常見,最多的時候,一次能見上百頭。
范細才成年后,能看見江豚的次數越來越少。“據2012年、2017年兩次比較全面的調查統計,長江流域大概有1000余頭江豚,其中450頭左右生活在鄱陽湖流域,”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錢正義說,最近的一次民間NGO組織的數據預估,鄱陽湖的江豚數量大約在500頭左右。
平時的巡護過程,每行駛到江豚常出現的地點時,隊員們都會習慣性地舉起手機,對著江面,希望鉛灰色的身體能出現在自己的鏡頭里。隊長蔣禮義最希望見到的是“小豚”,“有小豚我就相當高興,小豚出現,就說明它們在繁育下一代”。
“急性子”也被逼成了“慢性子”
除了和江豚打交道,巡護隊隊員們更多的時間需要和漁民們“交手”。每年的3月20日至6月20日是鄱陽湖的春季禁漁期,禁漁區內也禁止一切捕撈、收購、販賣水產品活動。打擊非法捕撈成了巡護隊員日常工作的重頭。
過往漁民的經驗現在派上了用場。巡護隊員們看見四艘船組隊,同時拖動一張漁網在湖面作業,便明白大概率是“絕戶網”;如果船艙里擺著巨大的吸螺機,船尾兩根繩分系著兩張漁網,那很有可能就是“吸螺船”。
巡護隊要做的就是“拍照留證據警告,把道理講清”。他們沒有執法權,更多是配合漁政做協助工作。“碰上不聽勸告的,就打漁政電話協助,不能吼”。這些過去的強勢的老漁民們現在成了打擊非法捕撈的巡護隊,“急性子”也被逼成了“慢性子”。
從捕魚者成為護豚人,巡護隊隊員們協助打擊的非法捕撈的對象,大多是同村的漁民。在世代捕魚的村莊,他們站到鄉鄰的對立面,也招致不少非議。隊長蔣禮義只能不斷跟隊員做心理建設:“上了這條船是沒有回頭草吃的,否則漁民是會笑話我們的,所以再難也一定要堅持下去”。
“隔了30年,我終于又看到江豚了”
但最近,不止一位熟人托范細才打聽,“能不能跟你領導隊長講一下,還能不能進隊伍?”這些人中,就有當初對他惡語相加的鄉鄰。
為保護鄱陽湖區生物資源,2021年1月1日起,江西省全面禁止鄱陽湖區天然漁業資源生產性捕撈,禁捕期暫定10年。其中對于列入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的水生生物保護區和長江干流江西段,2020年1月1日起禁捕。
這兩年,江豚的數量明顯在增長。巡護隊隊員們越來越頻繁地在鄱陽湖與江豚相遇。
錢正義認為,在鄱陽湖的生態系統中,江豚是其食物鏈中處于頂端的指示物種。“也就是說,除了人類,江豚在這里沒有天敵,在整個生態系統來說,這是具有指示意義的。簡單講,如果江豚的數量多,那就說明鄱陽湖的生態系統好,江豚的數量少,則意味著生態系統糟糕。江豚的數量,最有效直接地反映整個鄱陽湖的健康狀態。”
錢正義對鄱陽湖的生態改善持樂觀態度,“非法捕撈減少,鄱陽湖的漁業資源比較豐富、非法采砂等也得到有效控制,按照現有態勢發展,江豚數量增長是指日可見的。”
當范細才在白沙洲水域看到江豚的鉛灰色蹤跡時,他興奮地告知隊長,“我驚呼啊,高興啊!我十幾歲的時候經常看到江豚,隔了30年,四十多歲的時候,我終于又看到江豚了!”
摘編自《新京報》2020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