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寶華
作文教學一直是困擾初中語文教師的難題,導致這一現狀的重要因素是教師將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割裂開來。這不僅加大了作文教學的難度,也降低了寫作教學的效率。為解決這一難題,教師應轉變寫作教學視角,將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在多樣化的讀寫活動中引導學生提升寫作素養。下面以部編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寫出人物的精神”為例,談談讀寫結合視角下初中作文教學的路徑。
一、圍繞寫作主題開展閱讀活動,豐富寫作素材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想寫出佳作,離不開積累寫作素材。當前,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工作缺少系統性,學生主要通過碎片化閱讀積累寫作素材,效果不理想。想讓學生有效積累寫作素材,教師應從讀寫結合視角出發,將寫作素材積累與教材文本閱讀有機結合起來,讓寫作素材積累呈現系統性,讓學生的寫作素材豐富起來,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
如指導“寫出人物的精神”時,教師可圍繞“寫人”這一主題,引導學生展開關聯性閱讀。本著積累寫作素材目的,教師應對學生的閱讀提出配套的要求,以提高寫作素材積累的實效性。圍繞單元寫作主題,教師可要求學生在閱讀時留意文章的典型細節、寫作手法、表達方式和語言等,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的機會,組織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寫作素材。
可見,圍繞閱讀主題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并形成一個系統,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二、組織語言欣賞活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情感和思想的載體,語言表達能力是寫作必備的基礎能力。在開展語言能力訓練時,教師可以從讀寫結合的視角出發,將語言能力訓練與閱讀語言欣賞有機結合起來,從而降低寫作指導的難度,搭建文本語言的支架,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如《說和做》一文是一篇回憶錄,其中語言是亮點,大量運用四字短語和對偶句,較好地表現了聞一多先生的精神和品質?;谡n文的語言特點,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欣賞活動:“本課大量運用四字短語和對偶句,請大家快速閱讀課文,找出文中的四字短語和對偶句,結合文本內容說說其表達效果?!蓖ㄟ^這種欣賞活動,學生認識到了四字短句具有結構美,給人結構整齊之感;具有韻律美,給人很強的節奏感;而且精煉含蓄,耐人尋味。對偶句,除了具有結構美外,讀起來瑯瑯上口,鏗鏘有力,富于音樂美;對偶句較好地將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進行了比較,有助于突出人物精神。
開展語言賞析活動,學生的語言優化意識能夠得到提升,也夠學會運用四字短語和對偶句寫作,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語言欣賞活動扣住文本語言特色,并配以必要的仿寫活動,這樣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得到較好的發展。
三、結合課文學習謀篇布局
初中階段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要求不斷升級,其中一個最基本的寫作能力便是謀篇布局能力。想提高學生的謀篇布局能力,單純教學寫作理論,效果肯定不理想。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引導學生借助文本學習謀篇布局。這樣不僅能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能使謀篇布局指導化難為易。
仍以《說和做》為例,此文主要由兩部分組成,按照聞一多先生的不同角色謀篇布局。聞一多的一生中有很多重角色,一重角色是學者,一重角色是民主戰士。按照角色謀篇布局,聞一多先生的形象就會逐漸清晰起來。進行寫人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人物不同角色謀篇布局。再聚焦文本,運用大量過渡句,這是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文章結構的一種基本寫作技能。教學《說和做》一文時,教師可以提供一個過渡句,例如“他又由唐詩轉到楚辭”,讓學生分析這句話在文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然后,再從文章中找出具有過渡作用的句子,說說對自己寫作的啟發。
可見,利用閱讀文本搭建支架,能較好地引領學生的寫作活動,教會學生如何謀篇布局,使學生能既著眼宏觀,又聚焦局部,做到通盤兼顧。
四、舉閱讀案例,優化指導理論
寫作理論教學是作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拓展其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目前,很多教師在開展寫作理論教學時,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理論教學方法單一。教師在開展寫作理論教學時,主要采用講解的方法,不利于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二是舍近求遠。一些教師明白范文在寫作理論教學中的價值,但選擇范文卻舍近求遠,選擇那些與學生生活關系不緊密的,而拋棄了教材等學生熟悉的文本素材。
“寫出人物的精神”的寫作理論主要包括人物描寫、典型細節、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等。在教學寫作理論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閱讀文本,從人物描寫、典型細節、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等方面,全面分析文章。然后再次回到文本,找出精彩的人物描寫片段、典型的細節描寫,分析運用的寫作手法,從而掌握描寫人物的訣竅。
可見,教師可結合閱讀文本舉例,實現閱讀文本向寫作案例的轉變。讓學生在熟悉案例的引導下自主建構寫作框架,消化和吸收寫作理論。這樣,學生能在寫作過程中較好地運用寫作理論,寫出高質量的文章。
為了提高寫作理論教學的效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秉持讀寫結合理念,提前進行滲透,并圍繞寫作理論,引導學生借助閱讀文本搭建的支架,進行配套的練筆活動。例如,結合《回憶魯迅先生》一文,教師可講解側面描寫,引導學生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結合的方法,寫一段文字,表現人物的精神。
總之,考慮到讀寫的共生性特點,讀寫結合應成為初中作文教學的基本方法,教師應從讀寫結合的視角出發,探索初中作文教學的新路徑,更好地發揮閱讀的導寫作用,化難為易,在閱讀教學驅動下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挖掘學生的寫作潛能,使他們寫出高質量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