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點擊】
金川集團銅業有限公司貴金屬冶煉分廠提純班班長
【總書記講話】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
【勞模心得】
我們中國工人自己不干,誰來干?金川集團作為貴金屬提純領域的佼佼者,是世界上唯一能夠同時生產8種貴金屬產品的企業。金川人與生俱來的使命,就是保障國家戰略貴金屬基礎材料的供應能力,實現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夢想。
提及貴金屬,很多人會想到金銀,或者是比黃金貴上許多的鉑。殊不知,貴金屬還有釕、銠、鈀、鋨、銥5種鉑族元素。這些元素極為珍貴,被譽為“工業維生素”,且多用于大國重器的零部件制造上。
潘從明的工作就是發現貴金屬,提純貴金屬,讓其最大限度發揮作用。
得到貴金屬的過程自然不容易,必須經過一道道復雜的工序把它從礦石中提取出來。提純1克貴金屬,需要用60多種化學試劑,在至少5噸的鎳礦廢渣中反復萃取,直至脫除至萬分之一的雜質,才能生產出純度高達99.99%的稀貴金屬產品。因此,控制貴金屬提純質量顯得尤為重要。
1999年,金川集團鉑鈀班一年提取了16個批次的鈀,但有9個批次不合格。潘從明被派到鉑鈀班跟班作業,專門去解決產品質量不合格的問題。
經過連續數月的跟班操作,潘從明找到了問題所在:有的人為了偷懶,在提純流程上縮水,沒有認清其中的利害關系。本來,按照操作流程,加多少溶液,用多少層濾紙都有明確規定。但有些人只鋪幾張濾紙,以圖早點休息,導致雜質過濾不干凈。
經過整整一年的跟班作業,潘從明嚴格規范操作流程,讓鉑鈀產品質量全部合格,并且總結出“顏色判斷法”以提高判斷準確率。比如溶液中帶有藍色,說明含有銅雜質;偏紅色,則說明含有鐵雜質。潘從明創新出的“顏色判斷法”顛覆了過去的提煉經驗,為貴金屬提純開創了新篇章,被國內外同行廣泛使用。
2010年,潘從明擔任貴金屬分廠提純班班長,全面負責金、鉑、鈀、鋨、釕、銠、銥7種貴金屬的生產。之后,他開始著手打通貴金屬全萃取的工藝。他說:“貴金屬全萃取工藝在我剛參加工作時就開始實施,但由于工藝流程不完善,相關設備一直擱置。”
潘從明用兩年時間,調研了國內外100多家企業銀陽極泥的成分,經過2000次實驗研究,終于研發成功“銀陽極泥中金鉑鈀高效提取技術”。自此,貴金屬全萃取工藝被潘從明攻破。
經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組織專家鑒定,一致評定該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國內頂尖水平,全面投放市場后,預計每年可以為全國直接帶來120億元經濟效益。
潘從明一直記得那個故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面臨著糧食短缺的情況,卻不得不用73噸小麥、15噸對蝦去國外換取貴金屬。然而,這些以噸計算的物品只換回了500克貴金屬。如今,他所在的貴金屬提純工序廠房,鉑族貴金屬年產量已達到4000公斤以上。
隨著“蛟龍”入海、“嫦娥”奔月、“天眼”睜開,中國工人的制造創造能力注入在一件件大國重器上。潘從明的目標很明確,他說,金川人與生俱來的使命,就是保障國家戰略貴金屬基礎材料的供應能力,實現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