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法人》全媒體記者 姚瑤
2020年,是中國醫療衛生行業經歷重大考驗的一年。置身其中的人們,經歷了許多事件,有太多值得銘記,有太多值得反思和探討。以下是記者視角中的十大事件。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提出要打贏疫情防控的總體戰、阻擊戰。國家醫療保障局、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保障的”通知,要求充分認識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對于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發生的醫療費用,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后,個人負擔部分由財政給予補助,實施綜合保障。
2月4日,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藥品醫療器械違法行為 切實保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藥品醫療器械安全的通知》,就加強疫情防控期間監管執法,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藥品醫療器械違法行為作出明確規定,嚴格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對疫情防控期間各類違法行為,依照藥品管理法、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從嚴從重從快查處,做到利劍高懸、以儆效尤。

資料圖片
2月2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顏江瑛介紹,國家藥監局緊急開辟了藥品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的綠色通道,以保障應急藥品、醫療器械等防控物資的需要。對疫情防控所需的藥品注冊申請,在確保產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礎上,加快審評審批。對于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等醫療器械產品的注冊、生產許可和檢驗檢測等實施特別措施,合并審批流程。對于轉產生產醫療器械的企業,實行應急審批,依法辦理醫療器械注冊證和生產許可證。
3月5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發布,《意見》明確了深化醫保改革的基本原則與發展目標。《意見》基本原則指出,要堅持應保盡保、保障基本,基本醫療保障依法覆蓋全民,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實事求是確定保障范圍和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已于2019年12月28日由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
這是我國衛生健康領域第一部基礎性、綜合性法律,對于推動我國衛生與健康領域法治建設,在衛生與健康工作中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方略具有基礎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7月,國家藥監局、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發布公告,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下稱“《中國藥典》”)自2020年12月30日起實施。新版《中國藥典》共收載品種5911種,新增319種,修訂3177種,不再收載10種,品種調整合并4種。穿山甲、馬兜鈴、天仙藤、黃連羊肝丸等未被繼續收載。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全民居家隔離一度成為人們的生活日常,而人們看病的需求則從線下轉到了線上。在線問診為主的遠程醫療服務成為剛需,服務量激增。除阿里健康、京東、微信等多平臺均上線了在線問診功能外,各地多個定點醫院也主動開設了線上問診服務。
第三批國家帶量采購于2020年11月執行,55種藥品、191個產品中選,涉及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等藥品品種,平均降價53%。帶量采購以合同的方式來明確藥品采購的數量,相當于供需直接見面,把中間所有銷售費用節省下來,這是降價幅度大的主要原因。另外,有效的競爭、及時的回款以及通過集采推動產業提高集中度,實現規模經濟等,也是實現降價的重要原因。
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7類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提出了20條具體舉措要求,其中包括便利老年人日常就醫,提供多渠道掛號等就診服務、優化老年人網上辦理就醫服務、完善老年人日常健康管理服務。
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
12月3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消息: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附條件上市。已有數據顯示,保護率為79.34%,實現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負擔性的統一,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及國家藥監局相關標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