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萌
(湖北美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在早期的歐洲,工業發展迅速,城市化急速擴展,文化藝術繁榮,安逸的生活與豐裕的物質使人們藝術審美要求日益增高。歐洲早期海報設計最大的風格特點就是對中世紀哥特風格的提倡推崇。題材多為以中世紀為中心,以古典神話為中心的傾向。彩色石板印刷的普及應用使繪畫能逼真的印刷出來,使這時候的海報招貼設計主體轉變為以圖畫為中心,色彩對比強烈,畫面多表現為中心對稱,字體出現繁瑣的“美術字”,為達到花哨效果廣泛使用類似陰影體、各種裝飾體與主題想配合,達到了功能實用性與美觀相結合的效果。
隨著達達主義與未來主義藝術思潮的流行,表現在海報設計上體現出編排自由,雜亂無章,字體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版面上形成一個完全混亂無序的形式特點。強調視覺強烈,不在乎內容,表達潛在意識與自我。隨著攝影技術的發展,設計師試驗各種技術手段進行創作加工,例如多次曝光技術或將攝影與繪畫結合創作,主要以照片的攝影拼貼方法創作插圖,版式設計生動活潑跳躍,打破固有設計原則局限,大膽嘗試新材料,打破材料以及運用方式局限,把握設計中的偶然性與機會性,探索新形式。設計師將自己的設計作品作為輿論的手段力量,通過設計表達自己的立場,表現社會問題。在版面上采用非對稱形式但追求平衡,簡單理性,尋求內在結構。通常使用無襯線字體,簡明扼要縱橫編排版式為基礎,平面裝飾的基礎僅是簡單幾何圖形和縱橫結構,形式開始遵循功能,理性思維之光開始在設計中閃耀。
德國的包豪斯學院在設計界掀起了強烈的波瀾,設計中出現大量功能主義、減少主義傾向,在海報設計中信息功能分區,網格系統設計次序化,將裝飾減少到最少,具有社會主義與民主色彩特征。版面編排簡單,無裝飾性字體,用照片拼貼、抽象攝影技術從具體生活主題中抽象出完全沒有具象的形象,現代感強烈。一切元素如文字、插圖等必須為版面最佳傳達效果服務,信息分布講究次序,設計師開始考慮大眾化的設計,利用象征性圖形代替文字直觀傳達信息。通過簡單的網格結構和近標準化的版面公式達到設計統一,功能簡明準確,基本采用非對稱式簡單縱橫結構,使整個畫面的信息傳播更加簡潔高效。內容決定形式,設計的主要功能在于傳達性。將字體、插圖、照片、標志與圖案等以高度次序的方式編排,這些設計因素形成一致性與統一性,達到高度整潔和清晰的傳達特點。達到正負形區域、明暗、曲線與直線、動與靜的對比平衡。設計是解決問題,不僅是提供外形,是科學的過程,而不是個人藝術表現,功能與美學達到結合。
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停留在信息傳播的媒介中的時間越來越短,動態海報較傳統海報較傳統靜態海報表現形式、內容更加豐富,趣味性更強。葡萄牙設計師Goncalo Duarte 的海報利用鮮艷的色調和抽象圖形,風格來自于動畫、設計和插圖三者結合嘗試。通常以矢量圖為元素,以動畫形式制作的GIF 格式,信息傳播比靜態海報快而豐富。而將海報設計與裝置藝術相結合,將對象本質與變化快速表現,全面表達設計內涵,讓大眾對海報信息的獲取由被動的接收轉為主動的探索,吸引觀眾的關注度,充分發揮其宣傳作用。麥當勞免費咖啡的戶外海報與裝置結合,將咖啡豆裝滿在透明的玻璃廣告箱中,并在玻璃板上標注時間的刻度點,隨著時間的推移,玻璃廣告箱里所剩的咖啡豆越來越少直至沒有,即代表著此次活動的結束。用裝置藝術的設計方式言簡意賅地傳遞出了海報宣傳的主題內容。
在新媒體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設計也更加重視個人個體的體驗,海報的設計與觀眾產生互動聯系,讓觀眾自身參與到信息反饋的過程中的表現形式變得十分重要,在觀眾趣味的體驗同時潛移默化完成信息交流。瑞典某護發品牌在地鐵站安裝的互動式宣傳海報。在地鐵還沒到達,裝置中模特的頭發自然下垂呈靜止,當地鐵即將駛入進站,海報中的感應裝置激活,頭發飛動,讓人錯以為海報中模特的頭發隨著地鐵駛入的風向產生變化,起到形式與功能傳達兼具效果。在數字化時代,設計師們更加依賴于計算機軟件所帶來的視覺效果,導致設計表達語言和表現手法的單一化,使得大多數設計作品顯出如出一轍的機械意味,缺乏原創手繪表達能力,插畫能表達獨特的藝術張力,形式藝術感更強,更能滿足現代人群審美需求。在國際海報展中許多入選作品采用涂鴉插畫的形式表達,具有強烈的藝術性、視覺張力和明顯的個人繪畫風格,有著不可復制的特性,設計師的發揮空間大。傳統的藝術表達形式與具有現代氣息的版式設計在合理編排下能形成趣味十足的對比,產生獨特的審美趣味。例如在墨西哥國際海報雙年展入選作品中,字母的隨性涂鴉占主體內容,左上方進行文字信息排版,這樣處理毫無違和感,并能很好地滿足傳達信息的功能需求。
采用新材料、新手法、新形式將不同的畫面進行打散與重新組合,打破了視覺常規效果,在不同空間將不同元素進行排列與組合,突破傳統工整排版,延伸畫面效果,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如電影《盜夢空間》海報設計,將女主角頭像與城市的面貌反轉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怪誕的畫面空間,將不同時空的場景與電影主角拼貼在一起反映其時空反轉的電影主題。體現影片的宏偉磅礴的國際大片感,吸引大眾眼球,激發觀眾觀看欲望。在海報設計中的材料創新中,瑞典設計團隊利用紙的可折疊性,在平面海報設計中突破常規,創造出一個三維畫面,打破傳統海報設計的空間維度,設計師在3D 制作軟件中設計出馬的結構,然后利用紙進行結構造型出馬的立體形態。利用普通材料進行創新的立體表現,另觀看者頻頻駐足。設計師可以通過針對不同材料的材質特性,創造出不同的視覺表現形式,豐富視覺語言,給與觀者視覺上的感官刺激,以達到傳達的效果。
數字時代,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給設計師提供了廣闊的設計平臺,人類活動的全球化使信息呈現爆炸式傳播,在網絡媒體的高速發展下,信息的高速流動改變著社會生產生活,也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思考、行為方式以及藝術經驗,這些意識形態方面的變化促發了設計觀念的改變,就海報來說,突破了以往的形態而獲得了更大的創作空間。海報的應用范圍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逐步拓寬,海報設計呈現出多種新穎的表現形式,設計作品不再是單一的紙媒形式,傳統媒體界限在今天不斷被打破,展現出跨界趨勢,海報的多維化能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需求和體驗,設計師要更多考慮關注新技術、新傳播手段。
繪畫注重視覺美感與藝術個性的體現,單純運用的電腦技術制作的海報作品似乎缺乏了藝術性,而顯得有些呆板、單調,因為電腦設計比較機械,缺乏自由性,在表現手法上遠遠比不上繪畫形式的海報設計;而且單純用電腦所“畫”出來的海報設計作品很難達到用手繪效果制作出的海報作品那種高藝術性的表現形式。隨著大眾審美水平的提升,觀眾越發欣賞富有強烈表現力與個性色彩的設計,融入繪畫形式的海報設計更具有親和力、人性的自然美。藝術是聯會貫通的,要從繪畫、攝影、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中獲取表現靈感。
傳統海報是以紙張為載體,主要以印刷為手段進行創作,其形態是受眾者形成對海報的感知意象的主要因素。隨著科技的進步,新型材料的生產創造,其運用拓展了海報的呈現樣式,延伸了傳統海報的表現可能,帶給了觀看者全新的審美感知,使得海報設計的創作手法與思路得到拓展,設計師應當不斷的嘗試合理、恰當的表現材質,豐富的材質形式與海報內容表現結合,通過聽覺、嗅覺、觸覺等更多感官進行浸入式體驗。通過多視角的觀察與設計,使之產生與多感官共鳴融合的關系,進行綜合性全方位的藝術表達凸顯設計作品主體內容的思想,設計理念能夠更精準的通過載體體現。
現代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給海報設計提供了更廣闊的手段與平臺,設計師也要與時俱進,在視覺表現上使用科技嘗試不同的創作,在其他不同的領域獲取靈感,才能使觀看者與作品之間產生情感共鳴。同時也要綜合性考慮海報展示的方式,延伸擴大其信息傳達的路徑,才能拓寬海報設計的視覺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