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芬
(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0)
隨著世界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知識經濟、網絡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對基層社區的建設、管理和服務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有的社區服務、管理理論、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社區居民的某些需求,社區居民對社區的建設和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說發展一種新型社區是非常有必要。
智慧社區的官方定義最早出現在2012 年9 月北京市社會建設工作辦公室、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北京市民政局出臺的《北京市智慧社區指導標準(試行)》里,隨后便成為國內統一認可的智慧社區定義。智慧社區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如移動互聯、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通過及時傳送、發布和感知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信息,實現居民生產生活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從而讓居民生活更加舒適,得到更多的幸福感。
2014 年泰安市制定的《關于加快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實施意見》指出:要推進“智慧泰安”建設,大力開展“智慧泰安”試點工作。[2015 年7 月2 日,“智慧泰安·五新生活”山東有線智慧社區上線開通發布會舉辦,泰安市以“智慧泰安·五新生活”山東有線智慧社區的上線運行為契機,努力打造“智慧泰安”。2016 年泰安市與山東廣電網絡集團舉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山東廣電網絡集團加大在泰安的投入力度,推進城市公共無線WIFI 覆蓋,以及智慧社區、智慧政務、智慧民生、智慧行業等信息化項目建設。2016 年7 月6 日“泰山幸福e 家園”提升工程笑臉社區建設啟動儀式舉行。泰安市制定《關于加快推進智慧泰安建設的意見》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務實推進,因地制宜、科學有序,市場為主、協同創新,可管可控、確保安全”的原則。2016 年8 月6 日上午,山東省首個國家級“全國智慧社區示范點”君悅山項目落戶泰安。泰山區有效整合各類服務資源納入平臺管理,打造“慧自治”“慧民生”“慧養老”“慧健康”“慧生活”和“慧娛樂”六大“智慧”品牌,讓居民足不出戶享受全面、優質、高效的智慧服務。
通過參考并查閱相關論文的問卷調查,梳理智慧社區涉及內容,研究泰安市智慧社區的狀況,設計了泰安市智慧社區服務狀況調查問卷,共發放了300 份問卷進行調查,涵蓋了升平社區、洼子社區、岱東社區、農大社區、大橋社區、花園社區、南關社區、五馬社區、東湖社區、教場社區、財源社區、三聯社區、靈山社區、樂園社區、嘉德社區、擂鼓石社區、向陽社區、御碑樓社區、徐家樓社區、華新社區等等,不同街道不同層次的多個社區。
據調查數據顯示,仍有29.69%的居民對“智慧社區/數字社區/社區信息化”等情況不了解,社區內獲取信息、通知等的方式有65.63%的以上的居民表示仍然是通過社區公告欄的形式。無線網絡是智慧社區建設的必要條件,在調查中,只有46.88%的居民表示所處社區實現無線網絡覆蓋,剩余53.13%的居民所處社區未實現無線網絡覆蓋或者居民并未獲悉使用無線網絡。通過建立運行安全穩定、可拓展的社區服務管理平臺,可以全面提升社區服務水平,提高社區工作效率,改善居民生活,但只有21.88%的居民表示所處社區已建立并使用門戶網站,所占比例較低,制約了泰安市智慧社區的建設。
泰安市通過多舉措助推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建設,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在所調查居民中(圖1),已有67.19%的居民表示所處社區已安裝視頻監控,實現智能繳費的社區也已超過半數,部分新小區已實現智能停車場、智能家居、社區服務平臺、遠程抄表等智慧服務,對于智慧健康監控及掛號的實施不太理想,同時仍有21.88%的居民反映以上服務都未使用過,各社區差異程度較大。
隨著社會及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社區服務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調查樣本中,有97%以上的居民表示希望建成智慧社區,并希望通過智慧社區獲得便捷服務、安全保障、關愛服務,同時可以做到低碳節能。具體希望能夠滿足的需求如表1 所示。

表1 居民希望智慧社區能夠滿足的需求
泰安市智慧社區建設雖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總體上看,仍處在初級階段,還存在諸多不合理的問題,較為突出的問題表現在以下方面。
建設智慧社區是一個公共領域的大型工程,必須有規劃設計、項目建設、監督保障、社會監督等要素,同時需要有匹配的標準體系和規章制度。政府主要應該在提供政策、組織動員等方面提供支持,以確保項目順利實施。但在泰安市智慧社區建設過程中缺乏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致使建設效果不理想、各社區建設不平衡,管理系統彼此不兼容等問題。
同時,在智慧社區建設中智慧政務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實往往是智慧政務的建設要落后于智慧社區的建設進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智慧社區的建設。
目前,泰安市智慧社區建設以政府出資、政府管理為主,社會力量主動性不強,企業參與度不夠,群眾的主體意識不足,但由于政府的參與面窄,運營費用不充足,運行條件有限等因素制約了該市智慧社區發展。
調查結果顯示,只有21.88%的居民應用過社區提供的服務平臺,這充分說明泰安市智慧社區服務平臺不夠完善,智慧社區建設的核心是大數據、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而實現大數據的基礎是對各部門機構的信息進行開放、交換、共享和融合。因此,服務平臺不完善會嚴重制約泰安市智慧社區建設。
智慧社區建設是一項牽涉面廣、涉及到各方知識的綜合項事務,需要復合型人才。同時,在智慧社區建設的各項環節也都離不開專業人才。但從目前泰安市社區情況來看,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現象在全國各地都普遍存在。但就泰安市而言,社區工作人員本身整體素質水平尚且不能滿足智慧社區發展的需要,加上繁重的各項工作,社區工作人員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去仔細研究本地的智慧社區發展問題和上級智慧社區相關的政策落地問題,只是被動應付上級名目繁多的考核和督查,大量的時間都被上級布置的任務所占用,這成為阻礙智慧社區在基層落地的最大障礙。
在泰安市智慧社區建設中,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根據上級指導文件,結合泰安市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泰安市智慧社區建設的規劃方案,建立項目建設標準體系,制定合理的評估體系,健全監督保障制度,同時做好政策指導、組織動員等工作,確保智慧社區建設項目順利實施。
政府、企業和居民是泰安市智慧社區建設過程中重要的三大主體,對于社區的建設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政府應充分調動企業和居民的積極性,參與到泰安市智慧社區的建設中來。只有將政府、企業和社區居民的力量凝聚到一起,三方主體既承擔好自身責任又互相協作推進工作,向著同一個目標一起努力,才能真正實現建設智慧社區的目標。
智慧服務平臺是智慧社區發展的重要體現之一,能使得社區治理進入到全新的階段,可以實現政務信息共享,辦事效率提高,服務能力提升。同時要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居民應用智慧服務平臺,真正將“智慧”落到實處。
泰安市智慧社區的建設和發展需要大量的信息化和社區化專業人才。政府必須重視人才隊伍的建設,外部引進和內部培養相結合、優化人才結構。優化人才隊伍的同時還要做到完善相應的人才配套政策,建立合理的獎懲制度,健全考核監督機制,拓寬社區專業人才的晉升渠道,加強單位文化建設,提高員工的歸屬感。
總之,智慧社區建設是一個公共領域的大型工程,需要長期堅持,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泰安市智慧社區建設的需求會變化,就需要根據泰安市社區發展階段的不同需求而不斷調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