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銳峰
(河南省平頂山市農業農村局,河南 平頂山 467000)
郟縣紅牛是中國八大地方優良黃牛品種之一,同時也是我國培育肉牛新品種的核心地方品種。
建立牛胚胎基因庫是目前牛保種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期發情、超數排卵技術是建立胚胎基因庫的關鍵技術,該技術已經在奶牛、水牛上得以廣泛的應用與推廣,應用于肉牛的報道也屢見不鮮,不少地方品種如南陽牛、秦川牛、晉南牛的同期發情與超數排卵也有報道,而郟縣紅牛至今尚無相關報道。該研究擬探索有效、穩定的郟縣紅牛同期發情與超排程序,以利于郟縣紅牛胚胎基因庫的建設,同時也為其他地方品種黃牛的同期發情與超數排卵工作提供借鑒和依據。
該試驗研究于2018 年2 月至5 月在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紅牛繁育中心進行。
1.2.1 試驗動物
純種郟縣紅牛供體母牛10 頭,均為19~27 月齡青年牛,健康,性周期正常,無生殖器官疾病。試驗期間,所有參試牛均舍飼,以青粗飼料配合精料飼喂,膘情適中。
郟縣紅牛特級公牛7頭,采自平頂山市郟縣紅牛繁育中心。
1.2.2 主要儀器、設備
牛非手術采胚器械;胚胎冷凍儀;實體顯微鏡。
1.2.3 主要試劑、藥品
氯前列烯醇(PG)0.2 毫克/支;垂體促卵泡素(FSH)400毫克/支;垂體促卵泡素(FSH)10毫克/支。
促排3號;20微克/支;孕激素陰道栓(CIDR);牛血清白蛋白(BSA);胎牛血清(FCS);沖胚液:含1%胎牛血清(FCS)的PBS液;撿胚液:含10%胎牛血清(FCS)的PBS液。
1.3.1 試驗牛同期發情處理
1.3.1.1 肌肉注射PG 法 在發情周期的任一天肌注PG 0.4 毫克/頭,記為第1 天,之后觀察發情,準確記錄發情時間并統計發情率。
1.3.1.2 CIDR+PG 法 在發情周期的任一天放置CIDR栓,記為第1 天,第12 天下午撤栓,撤栓的同時肌肉注射PG 0.4毫克/頭,之后觀察發情,準確記錄發情時間并統計發情率。
1.3.2 試驗牛的超排處理
1.3.2.1 在發情周期的任一天放置CIDR栓,記為第1 天,第10天開始遞減劑量肌注FSH,每日2次,間隔時間12 h,連續4 d。第5 次注射FSH 的同時,再肌注氯前列烯醇(PG)0.4毫克/頭。第12天下午撤栓。發情后輸精3次,第1次、第2次之間間隔8 h,第2次、第3次之間間隔16 h,每次輸2支細管凍精。
1.3.2.2 不同廠家FSH 的比較 超排方法同上。對郟縣紅牛10 頭供體母牛中的7 頭從第10 天開始連續4 d 遞減劑量肌肉注射國產FSH(中科院動物所產,規格10 毫克/支),其余3頭郟縣紅牛供體母牛則注射進口FSH(加拿大產,規格400毫克/支)。
1.3.3 沖胚及撿胚
輸精后6~7 d 進行沖胚。沖胚前直腸檢查供體牛的超排反應情況,同時記錄左、右側黃體數和黃體總數。使用三通式采胚管進行非手術法沖胚,每側子宮角各用500 ml沖卵液沖洗7~8 次,子宮回流液靜置后實體顯微鏡下撿胚。統計左、右側黃體數、黃體總數和獲胚數,應用SAS8.0軟件分析處理實驗數據。
不同同期發情處理方法對郟縣紅牛同期發情效果的影響結果表明,PG法處理的同期發情率為40%,而CIDR+PG法處理的同期發情率為100%,二者差異顯著(P<0.05)。
郟縣紅牛總體超排效果表明,應用連續4 d遞減肌注FSH法對郟縣紅牛供體牛進行超排處理,獲得頭均黃體數7.90個,頭均獲胚數2.80枚。
進口與國產FSH對供體超排效果的比較結果表明,采用加拿大進口和國內中科院動物所生產的FSH進行超排,二者獲得的頭均黃體數分別為14.00 個和5.29 個,差異顯著(P<0.05),頭均獲胚數分別為2.33 枚和3.00 枚,差異不顯著(P>0.05)。
氯前列烯醇是前列腺素(PG)類似物的一種,具有溶解黃體的作用,但它只對母牛發情周期5~18 d 的黃體有溶解作用,而對發情前后3~5 d 則無溶解功能。因此,PG法處理后總有部分母牛無反應。何光中等以關嶺黃牛為研究對象采用PG法處理同期發情率為60.0%。趙維等用PG 誘導紅安格斯肉牛的同期發情試驗中,同期發情率為75.0%。和占星等在對水牛同期發情的研究中PG法處理供體牛的同期發情率為43.33%。權凱等對青海大通牦牛同期發情應用PG法處理的發情率為41.2%。研究結果顯示,PG法處理郟縣紅牛同期發情率為40.0%,這與所選牛群的狀態及牛群規模有一定的關系。
孕酮陰道栓(CIDR)在體內持續分泌孕酮,維持血液中孕酮的高水平,抑制卵泡的生長。當同時撤栓后,卵泡生長的抑制因素被解除,為卵泡的生長提供了一個共同的起點,從而達到同期發情的目的,但是,有些個體在撤栓時黃體還未退化,這樣在撤栓后黃體繼續分泌孕酮,達不到發情同期化的效果。針對這種情況,在撤栓后肌注PG,從而達到溶解黃體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同期發情的效果。據趙永聚等在山羊上做的同期發情試驗結果顯示,用CIDR 法處理,撤栓后直接觀察發情,同期發情率為37.5%,而CIDR撤栓后再肌注PG,同期發情率為93.75%,顯著高于第一種方法。很多試驗證明,CIDR 結合PG,可獲得理想的同期發情效果。郭志勤等用CIDR+PG法處理荷斯坦牛,撤栓后同期發情率達95%以上。韋英明等用該方法處理水牛也獲得了相似的結果。該試驗撤栓后再肌注PG,同期發情率為100%。
應用PG 法和CIDR+PG 法對郟縣紅牛進行同期發情處理,同期發情率分別為40%和100%,兩者差異顯著(P<0.05)。該試驗CIDR+PG 處理法的同期發情率顯著高于PG法,同期發情效果明顯且理想。
該試驗共有效超排郟縣紅牛供體牛10 頭次,獲得頭均黃體總數7.90 個,頭均獲胚數2.80 枚。說明采用的超排方法處理郟縣紅牛是可行的。前人研究結果發現,晉南牛頭均可用胚數3.94枚、溫嶺高峰黃牛3.04枚、青海黃牛4.00 枚、秦川牛4.20 枚、南陽牛4.28 枚。2.80 枚的頭均獲胚數與研究結果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一可能與該試驗所用牛的地方品種有關,郟縣紅牛的超排效果可能不如奶牛、水牛及其他地方黃牛品種;其二,本次超排的供體牛全部為青年牛,個體較小,沖卵困難,有部分供體操作受阻或回收液無法撿胚,這些情況可能直接影響沖卵效果,因此,筆者質疑郟縣紅牛是繼續像其他地方品種黃牛那樣選用青年牛進行超排,還是選用體格相對較大的經產郟縣紅牛進行超排;其三,該研究在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紅牛繁育中心進行,該中心成立于2007 年,由于建成時間短,供體牛多是從散養戶購進,背景復雜,而且繁育中心的飼養管理制度尚未規范化,導致供體牛的營養狀況不好,可能直接影響超排效果;最后,郟縣紅牛的超數排卵試驗研究在此之前無人做過,沒有現成的方案可供參考,所有程序都是在參考奶牛、水牛及其他地方品種黃牛超排程序的基礎上所做的探索性試驗研究,因此,很多地方都有待商榷和進一步提高。另外,操作人員對沖卵技術的熟練程度也直接影響超排結果。
現階段國內牛超排常用的FSH 有進口和國產兩大類。進口FSH價格高,但效果和穩定性高于國產產品。國產FSH價格低,從成本方面考慮有一定的優勢。該試驗研究同時選用加拿大進口和國內中科院動物所生產的FSH進行超排,結果表明,在對郟縣紅牛超排處理后,進口FSH獲得的頭均黃體總數14.00個與國產FSH5.29個差異顯著(P<0.05),而進口FSH的頭均獲胚總數2.33枚與國產FSH的3.00 枚差異不顯著(P>0.05)。提示進口FSH 的超排效果明顯高于國產,但在供體牛狀態不理想,沖卵技術不熟練等條件下,考慮到成本因素,可以選用國產藥進行超數排卵。
4 結論
該研究以郟縣紅牛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同期發情和超數排卵研究,所得同期發情率為70%;超排處理獲得頭均黃體數7.90±4.72個,頭均獲胚數2.80±2.44枚。該研究試圖應用同期發情和超數排卵技術建立胚胎基因庫保存郟縣紅牛優秀遺傳基因,而這是首次對郟縣紅牛較大規模的超數排卵研究。研究發現,CIDR+PG法處理比PG法處理供體牛的同期發情效果顯著;對郟縣紅牛應用FSH連續4 d 遞減法肌肉注射進行超排是可行的。同時,地方品種的同期發情與超數排卵技術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其有效、穩定的同期發情與超數排卵的方法和程序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