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王煒/通訊員 李德品 董寶雷
瓜果滴翠百花香,歡樂農家待客忙。廠房轟鳴提產能,還有淘客在線上……這是濱州美麗鄉村建設的繁華景象,也是濱州農商銀行踐行鄉村振興戰略成果的生動寫照。
在省聯社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濱州農商銀行大力推進“黨建+”、普惠金融和信用體系建設,不斷優化金融服務,源源不斷地為鄉村振興注入“金融活水”。
作為全國第一“牛縣”,陽信肉牛養殖在全國頗具知名度,但由于歷史原因,養牛村溫店鎮高浪頭村一度成為信用風險村,村民近年來想擴大養殖規模,卻苦于無處籌措資金。為此,農商銀行濱州審計中心成立了金融服務隊,在該村開啟“信用修復工程”,通過“金融夜校”以案說法、普及信用知識,幫助大家樹立信用意識。同時,農商銀行推薦符合創建條件的13 戶家庭為“平安信用家庭”,提供政策貸款支持169.5 萬元,幫助村民新上育肥架子牛120頭,實現每戶年增收5萬余元。
在“平安信用家庭”的示范帶動下,全村村民重建平安誠信家園的決心和信心大大增強。如今,通過開展“平安信用家庭”創建和“信用修復工程”,高浪頭村村民在農商銀行紛紛獲得了資金支持,牛舍建了起來,外地購銷車輛多了起來,日子也日益紅火起來。
近年來,濱州農商銀行注重將信用體系創建與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結合,通過“金融夜校”、整村授信、打擊逃廢債務、為先鋒模范和優秀小微企業主送優惠政策、創新推廣信貸產品等方式,扎實開展文明信用戶、信用村(社區)、信用鄉鎮(街道辦)評定工作,為鄉風文明積極構建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同時,開展“農商銀行杯”歌手大賽、旗袍秀、農業技術普及、醫療知識講座、“廳堂微沙龍”、農商送早餐等頗具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創建活動,通過帶著感情送知識、送資金、送溫暖,有效彌補了鄉村金融知識、村民活動匱乏的短板。截至10 月末,累計開展各類活動12000 余場次,累計整村授信2693 個村莊,支持各類先進模范511 戶、9451 萬元,幫助1455 個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興經營主體解決資金23.57 億元。
濱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獅子劉村是一座擁有64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水泥路潔凈寬闊,民居錯落有致,農家庭院恬靜優美,獅子劉村“示范農家+示范農莊”的鄉村發展模式愈發火爆,一年的游客數量高達30 余萬人次,村民人均收入達4 萬元。幾年前,村里則是另一幅景象:老化的線路、露天的旱廁、雜亂的柴堆、飛舞的蠅蟲、微薄的收入……
獅子劉村地處黃河灘區,為擺脫貧困,村集體琢磨著在當地獨具特色的山、水、林資源上做文章,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可錢從哪里來成為一道棘手難題。正當村民束手無策時,農商銀行的“金融夜校”開進了村委,黨建共建、整村授信、金融服務樣板村、“美麗鄉村”建設、掛職干部駐村服務等一系列動作就此展開,金融知識宣講、信用等級評定、貸款資金支持等一步到位,改電、改水、改氣、改廚、改廁等配套設施一氣呵成,真正實現了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以實際行動踐行了黃河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
隨著農商銀行深入持續的對接走訪,針對鄉村旅游產業,創新推廣“鄉村旅游貸”“家庭農場貸”等信貸產品,有效解決資金需求583 萬元,支持農家樂餐飲、農家客棧、剪紙工作室、鄉居陶藝館等22 家農戶自營店鋪入駐,帶動200 余人創業就業,幫助村民真正實現了在家門口創業致富。

濱州農商銀行助力獅子劉村走出一條“示范農家+示范農莊”的鄉村發展模式
近年來,濱州農商銀行將產業興旺、生態宜居作為助力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立足點和著力點,加強與省農擔公司、專業合作社等合作,創新推出“魯擔惠農貸”“鄉村旅游貸”“微型企業主貸”等20 余款特色信貸產品。如針對陽信畜牧產業鏈推出“牛貸”,針對無棣規模種糧大戶推出“田野貸”,針對惠民苗木產業推出“惠農苗木貸”,針對博興淘寶產業推出“家庭親情貸”,針對沾化冬棗產業推出“棗鄉惠農貸”等,通過“特色產業+農戶”“龍頭企業+農戶”“特色產業+龍頭企業+農戶”等模式支持農村產業發展。
截至10 月末,全市農商銀行發放鄉村產業貸款2115 筆、28.79 億元,支持農戶1537 戶。同時,全市農商銀行將改善農民居住生活條件作為支持鄉村建設的關鍵點,主動對接各縣(市區)美麗鄉村建設示范工程,創新推廣“農商宜居貸”“農民住房貸”“家庭農場貸”“安康置業貸”等基礎設施配套項目貸款,支持農村供水、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截至10 月末,全市農商銀行對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433 個,發放宜居類貸款3.58 億元。
“頂著太陽,穿上水靴,在蝦塘邊走上幾圈,測水質、投飼料、查食臺、看蝦情……”這是博興縣喬莊鎮三岔東村養蝦專業戶賈大哥當前的生活寫照。5 年前,賈大哥被診斷出股骨頭壞死,第二年其父又因病住院,家里連接兩位勞動力病倒,原本紅火的日子變得捉襟見肘。
三岔東村是鹽堿地,糧食產量不高,但鹽堿地是南美白對蝦淡化養殖的寶地,而且土地集中,養蝦適宜做成規模,于是村民們開始嘗試養蝦。大家對水產養殖的前景充滿信心,卻因資金短缺難以擴大養殖規模。博興農商銀行了解情況后,加強與喬莊鎮黨委政府對接,深入開展黨建共建,組織黨員服務隊深入村組,積極跟進金融服務,了解村民養殖計劃和資金需求,幫助聯系資深養殖專家,對村民開展“背靠背”評議,規模化滿足村民資金需求。目前,整村授信支持喬莊鎮南美白對蝦養殖58 戶、1292.5 萬元。如今,南美白對蝦在喬莊鎮形成了規模,蝦池年產值高達8.6 億元,榮獲“中國南美白對蝦養殖第一鎮”稱號。
濱州全市農商銀行持續開展“千名干部下基層”“黨員下基層、服務上一線”等活動,選派懂金融、愛農業、親農民的優秀員工掛職副鎮長、街道辦副主任,聯合村級黨組織廣泛開展“主題黨日+”黨建共建,多形式將惠農政策、金融知識、信貸產品等送到村民身邊,做實做細建檔立卡貧困戶、創業群體等支持工作,真正為鄉村建設出謀劃策、獻計出力,實現與村民同謀劃、共發展,為村民的生產提供金融支撐。
與此同時,為了打通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最后一公里”,讓農村群眾享受更好的金融服務,全市農商銀行依托農村社會服務中心、村“兩委”、農金員等載體,建立鄉村振興普惠金融服務點,加快電子機具布設,打造村級代收付中心,基本實現了“基礎金融服務不出村、綜合服務不出鎮”。
截至10 月末,全市農商銀行系統選派掛職副鎮長、街道辦事處副主任85 人,掛職社區副主任、村主任助理30 人,開展黨建共建活動354 場次,創新推廣“豐收貸”“青年創業貸”“扶貧貸”等信貸產品,發放扶貧貸款1.92 億元。同時,發展農金員1937 名,布設助農電子機具1241 臺,實現了農村地區金融服務全覆蓋。
在踐行鄉村振興、黃河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過程中,濱州農商銀行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截至10 月末,鄉村振興涉農貸款余額508.93 億元,年內累計發放鄉村振興貸款14221 戶、47.88 億元,扶貧貸款余額1.92 億元,直接幫扶貧困戶1.72 萬戶……
在農商銀行的“金融筆”下,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在濱州徐徐展開。